作者:桐桐媽
天降洗髮水,深圳6個月大嬰兒被砸,住進ICU病房。
5月11日晚9時許,廣東深圳,一女子抱著6個月大女嬰正常行走,突然從天而降兩大瓶洗髮水,其中一瓶砸中女嬰的頭部。
被砸後,一旁好心人幫忙報警,家人迅速將孩子送往深圳市兒童醫院搶救,女嬰被診斷出 雙頂骨、枕骨骨折伴雙頂部硬膜外血腫,蛛網膜下腔出血,雙側頂部頭皮血腫。
目前,嬰兒病情尚不樂觀,醫院已給家屬下了病危通知書,正在ICU病房搶救。
近兩年,光深圳一地高空墜物傷人事件就屢出不窮:
一樁樁慘案的背後,都是無數個家庭的破碎!
高空墜物被稱之為「城市上空的痛」,然而很多人對此卻是抱有置之度外、滿不在乎的態度,要知道,一旦出事,是我們每個人都擔不起的責任。
上周六,帶孩子去表哥家做客,表哥家住在一樓,陽台外帶個小院子,院子被表嫂布置的頗有意境,綠植、鞦韆、石桌,看著讓人忍不住就想在裡面喝喝茶聊聊天。
可抬頭一看,我便皺起了眉頭,只見三樓窗戶邊有幾盆綠植,感覺風一吹便會掉落。
可能是看多了類似高空墜物傷人的新聞,見此我便揪心不已,趁著表嫂不忙,我便將內心的憂慮和她說了,聽後她也是哀嘆不已,說與上面的住戶溝通過多次,但 對方都以至今未掉落為由拒絕將花盆挪走。
什麼破理由?難道非要出事了才算事?出了事請問你們擔得起嗎?
我建議表嫂此事不能就此結束,萬一出事了傷害的可是她家人啊!可以找物業與之溝通,並在未將花盆挪走之前做好防護措施,比如在院子上方做個防護網或玻璃頂之類的,一定要確保家人的安全。真的不是我活的太膽小,而是這個世界充滿著太多的不安全因素讓我不敢抱有一絲絲僥倖心理。
還有些人,總覺得在窗外扔個小東西沒什麼大不了,要知道,就算是一個很小很輕的東西,其殺傷力都是很大的。央視《第一時間》欄目就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我們來看一下,那些能置人於死地的物品,是看起來多麼的微不足道。
從10米高墜落的物體,速度在10米每秒以上,速度比百米賽跑冠軍還要快,10米高,不過是三層樓的高度。
一顆四厘米的鐵釘,從18樓高空拋下,能插入顱骨。
一個易拉罐從15樓拋下,可砸破頭骨,從25樓拋下,可致人當場死亡。
一枚西紅柿從5樓扔下,可擊碎0.5厘米厚的玻璃。
一顆麻將、一個雞蛋、一塊西瓜皮,從不同高度墜落,可致人不同程度的傷亡。
看到這些後,你還敢對高空拋物抱有僥倖心理嗎?
那麼,面對高空墜物的危險,我們做父母的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在家裡來個全方位無死角的自查。
自查家裡哪些地方? 著重是窗戶、陽台。
其次,對孩子進行一次專題安全教育。
關於高空墜物,應該怎麼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呢?
最後,我們可以藉助技術手段來化險為夷。
很多情況,高空墜物並非人故意而為,僅僅只是個意外,可是意外往往也能被扼殺在萌芽之中,比如:
一些國家出台規定,高層建築物的窗戶只能向內開。
在國外一些城市,有的地方臨街的窗縫連胳膊都伸不出去,極大地減少了高空拋物的可能。
有的地方則規定,建築物的一層到二層之間,要加裝防護網,避免物品無意中墜落,傷及路人。
其實,這些手段都值得我們研究並加以借鑑。
除此之外, 我們也應該從自身做起,防止自身受傷害的同時,也應該不讓自家成為傷人的「兇手」,除去定期自查外,看到安全隱患也應該及時上報物業或有關部門。
關涉生命的事情,向來沒有小事。
治理高空墜物,的確很難,但假若一直這樣下去,每日行走在城市中都得提心弔膽,自求多福,這樣的話,又談何幸福感?
高空墜物,唯有所有人攜起手來,才能真正讓「懸掛在城市上空的痛」徹底從我們身邊消失!
作者簡介:桐桐媽,一個可愛女孩的媽媽,頭條號簽約作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