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凌晨三點,蔡少芬在微博上曬了一張老公張晉給兒子喂奶的照片,配文「上夜班」,畫面溫馨有愛。網友紛紛感嘆,蔡少芬真是人生大贏家,喜得三胎,還有一個愛家、愛孩子的好老公。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一個故事。
5歲的兒子問爸爸:「爸爸,你工作一小時賺多少錢?」
爸爸:「我一小時能賺30元。」
然後,孩子拿出珍藏的30塊零花錢,對爸爸說:「這裡有30塊錢,爸爸,我可以買你1個小時,你陪我玩好嗎?」
在孩子心裡,是多麼渴望爸爸的陪伴。但是,現實是,爸爸參與帶娃的並不多。一些爸爸是甩手掌柜,在家也是玩遊戲或者手機,讓孩子各自玩,還有一些爸爸工作很忙,經常出差,回到家都比較累了,用在孩子身上的精力比較少。經常聽到有爸爸說「我工作忙,孩子的教育啊,學習啊,都是媽媽在管」。
那麼,如何調動爸爸帶娃的積極性呢?怎麼給孩子更好的陪伴呢?
澳洲就有一位好爸爸的代表,魯斯·羅賓森是一名大學教授、醫生,同時,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他在家庭生活和繁忙的工作中就取得了很好的平衡,最後還成了澳洲好爸爸的典範,帶領西澳大學推動「好爸爸養成計劃」。為此,他還專門寫了一本《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他提供的一些經驗,跟大家一起分享。
簡單說來,缺乏爸爸關愛和陪伴的孩子,容易出現學業不佳、青少年犯罪、婚姻失敗、甚至吸毒等問題。在一項調查中發現,在2/3的青少年自殺、懷孕和濫用藥物的案例中,他們家庭中父親基本上是缺位的。
這些沒有得到爸爸很好陪伴的孩子,情感表達方面有所欠缺,性別意識弱,缺乏對異性應有的尊重,這些孩子成年後也普遍會遭受到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心理學曾經有過一項研究,如果一個人的煙癮特別大,戒不掉的話,通常在小時候跟爸爸的關係都不太好,或者是很怕爸爸。為什麼呢?當爸爸的角色在家庭中缺失,或是暴力的,冷淡的,讓孩子害怕的,孩子的心裡並不愛爸爸或者是並不欽佩爸爸,這樣的孩子會極度缺乏安全感,會成為「成癮性」人格。比如,沉迷於抽煙、電子遊戲等。
我在之前的文章里也反覆提及「安全感」,從孩子需要的五大心理營養來說,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安全感,尤其是0-3歲這個階段。父母孩子三者之間的和睦相處,是孩子安全感的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爸爸媽媽之間的相親相愛。如果爸爸不作為,媽媽一個人是很難給予孩子安全感的。
要讓孩子感受到爸爸是無條件愛TA的、尊重TA的,這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這能夠形成孩子內心的能量,孩子才能在這個社會上走得更遠,創造更多的成功。當然,無條件的愛,不是溺愛,也不是百依百順。溫柔、堅定、有邊界的愛,才是真正的無條件的愛。
Tips:在批評孩子時,先告訴他「因為爸爸媽媽愛你,看到你做得不對的地方,所以要批評你。」批評完了還要說「儘管今天批評了你,但是爸爸媽媽依然是愛你的。」
爸爸是孩子人生的導師,就像楊絳、楊瀾、董卿這些名人都曾說過,自己的成長和人生價值觀,受爸爸的影響非常大。
爸爸們如果能夠帶著孩子一起探索自然世界、做手工、組裝機器,那麼,孩子就會擁有較好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
親子陪伴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黃金時間,即高質量陪伴。這一定是對孩子需求的關注,爸爸要有讀懂孩子需求的洞察力,當然也需要時間、耐心和精力的付出。只有專心和孩子相處、與孩子互動的時間,才算有效的陪伴時間,如果只是蹺著二郎腿和孩子一起看電視,這不算陪伴。
1.提高你的工作效率,避免拖延和閒聊,也就不會有更多的加班加點。
2.推掉那些不必要的應酬和娛樂,時刻記得家中的孩子更需要你。
3.儘量參加孩子的重要時刻,如運動會、比賽、表演、班級活動,這些活動對孩子們異常重要,爸爸的參與對他們來說是愛和尊重。
4.珍惜早晨的親子時光:孩子們最活躍和心情最好的時間是早上,如果爸爸們能夠在早晨與孩子們一起吃早餐,送他們上學,一起聊天,將會事半功倍。
5.不要刻意地把工作和生活分開:有人甚至不讓家人在工作時間找他,事實上,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你完全可以找出時間和孩子打個電話。
6.把孩子的重要活動放進你的日程表:澳洲前首相霍華德在一個重要視察活動的當天,他的小兒子有個辯論賽,霍首相一下飛機就趕往學校,可想而知他的孩子有多麼開心。首相尚能如此,我輩自當努力。把孩子那些重要的活動放到你的日程表里,想辦法調開時間參加吧。
7.邀請孩子參與你的工作:有可能的話,邀請孩子參與你的工作,到辦公室作客,這都會給孩子不一樣的感受,他們可以感受到你的工作環境、工作方式,從而更了解爸爸。
8.當回媽媽也不錯:有一篇文章的統計表明,爸爸們分擔家務較多的家庭,他們的女兒在職業選擇上就更會選擇挑戰性較高的工作,如高管、科學家,而那些基本不做家務的爸爸們,他們的女兒更傾向於選擇安穩的服務性工作。
有一些爸爸需要經常出差,但是,我們可以把出差對孩子的影響降到最低,分享幾點做法給大家。
1.出差前,記得安撫孩子,告訴孩子出差的理由。這樣做,會讓孩子知道爸爸尊重自己,而且孩子也更能理解爸爸的工作。我的上司曾經說過一句話:「一個男人有家庭責任感,那麼,他在工作上也一定有責任感」。他每次出差前,都會給孩子寫一張便籤條,或者小卡片,上面寫著叮囑的話。讓孩子覺得,即使爸爸出差在外,跟爸爸之間也沒有距離。
2.出差途中,記得和孩子分享所見所聞。告訴孩子,你在出差途中的見聞,其實聊天內容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經常跟孩子分享、交流,增進與孩子心靈的距離,同時也是孩子見識世界的一個途徑。
3.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帶孩子一起出差。
帶孩子出差,一般媽媽這樣做的比較多,像好多明星現在出去工作,都是把孩子帶在身邊。爸爸帶孩子出差的,還比較少。其實,這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出差時間比較有彈性的話,可以帶上孩子和家人一起,在工作之餘,也是一家人的家庭旅行機會。
結語
父親是一座山,山本來應是充滿力量感的、溫暖的、堅強的,而大量的山們卻成為了外面的山,工作的山,留給孩子們的只是山的背影。爸爸們,轉身過來吧,把你陽光的一面給你的孩子,溫暖他們,只有你,才能照亮他們的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