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中、大班孩子如何分年齡科學準備「幼升小」?(老師、家長收藏)

2024-01-18     園長幼師通

原標題:幼兒園小、中、大班孩子如何分年齡科學準備「幼升小」?(老師、家長收藏)

幼小銜接是學前和小學兩個不同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特殊環節,也是兒童成長的一個重大轉折。

科學的「幼小銜接」,不僅僅是知識性的銜接,更是為孩子們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心理適應能力、社會交往等奠定良好的基礎。

教育部出台的《關於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指出幼兒園應從小班開始做好科學幼小銜接準備。

要根據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特點,從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全方位地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小班

小班,從適應能力和生活能力入手,全程銜接。

剛剛步入小班的幼兒,常常會對新的環境和新的人員產生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從而出現早晨不肯來園、入園時大哭大鬧等情況,並引發餐量改變、睡眠不佳、身體不適等。應加強幼兒對環境、人物及生活規律的適應能力的有效銜接,讓他們順利度過踏入社會的第一個適應階段。

政策解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3-4歲幼兒要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和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四大準備的生活準備中第二發展目標就是生活自理。

一、適應能力方面

漸進式入園,緩解適應焦慮。

1.家長見面會

新生正式入園之前,邀請家長和幼兒一起來園活動,熟悉環境和老師,增加彼此了解。

2.漸進適應式

將新生入園分成三個階段,首先是來園半天,其次是來園一天,但中午回家午睡,最後才是完整在園一日活動,讓孩子在這種循序漸進中儘快適應幼兒園集體生活。

3.愛心「大帶小」

小班的弟弟妹妹總喜歡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大班的哥哥姐姐們與小弟弟小妹妹結對,帶他們入園,陪他們遊戲,他們帶著弟弟妹妹們一起自主入園,讓他們感受幼兒園的快樂。

二、生活能力方面

家園社合力,提升自理能力。

1.用繪本激趣

好的繪本比說教更有效,運用孩子喜歡的繪本故事,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睡眠、盥洗、如廁、穿脫衣服等生活習慣。如《我會自己吃》《衣服山洞,鑽出來》《根本就不髒嘛》等等。

2.讓環境「說話」

環境是隱形的教育資源,盥洗室的標識、水杯架的頭像、地面上的小腳丫等等,不僅讓環境會「說話」,還巧妙提示幼兒正確區分,鍛鍊了他們自我服務的能力。

3.家園社同步

家庭中要為幼兒發展提供足夠的鍛鍊機會和幫助,避免出現5+2=0的現象。在家中,也要讓孩子學習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獨立吃飯、喝水,自己收拾玩具,學會自己上廁所,外出遵守公共秩序等等。

中班

中班,從學會傾聽和學會表達入手,科學銜接。

遊戲,是幼兒的學習方式,但進入小學後,老師按照不同學科進行授課學習,一節課要持續40分鐘左右。孩子們能專注傾聽就顯得格外重要。

中班幼兒相比於小班幼兒已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更願意表達。因此,中班階段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為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幼兒交流。

政策解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和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四大準備的學習準備中建議:培養幼兒的傾聽習慣和表達能力。

一、傾聽習慣方面

1.樹立規則的意識

家庭、幼兒園合力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傾聽環境,樹立各種規則意識。如:進餐,午睡時保持安靜不講話,別人說話時要仔細聽,不隨意打斷他人說話。

2.多用鼓勵的方式

激發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如:你聽得很仔細,所以能又快又準確地完成老師提出的要求。

3.巧用遊戲的形式

巧妙的開展遊戲活動鍛鍊幼兒的傾聽能力。如:「手指律動」「打地鼠」「我說你做」等等,請幼兒仔細傾聽。

二、語言表達方面

1.自主閱讀來提高

通過閱讀提高幼兒的詞彙量和語言表達能力。如:家庭中開展親子共讀、繪本表演等,班級創設溫馨的閱讀環境,將聽、說、讀、表演巧妙地融人活動中。

2.一日生活來提升

各個生活環節都是提升幼兒表達能力的大好時機,我們開展了天氣預報、美食播報、我來分享等遊戲,孩子們在口語表達、語氣表達、態勢語言、言語理解等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大班

大班,從培養前書寫能力和時間觀念入手,自然銜接。

大班是幼兒進入小學前十分重要和關鍵的階段,其幼小銜接工作尤為重要。幼兒園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蘊含著學習機會,在一日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前書寫能力,並讓孩子具備初步的時間觀念,有助於幼兒更快地適應小學生活的要求。

政策解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具有書面表達的願望和初步技能。

《幼兒園入學準備教育指導要點》四大準備的生活準備中建議:引導幼兒逐步樹立時間觀念。

一、培養前書寫能力

1.遊戲中嘗試

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注意激發幼兒前書寫的興趣,例如讓孩子進行晨午檢體溫測量和記錄;觀察植物生長時,用自己的方式記錄植物的變化;區域遊戲時的表征,讓幼兒用前書寫的方式表達出來,並組織幼兒討論交流可以怎樣記錄、怎樣表達。

2.體驗中獲得

設置「幼小銜接體驗館」的區城,為幼兒創設了真實的學習環境,減少對小學的陌生感。體驗館中投放有剪紙、摺紙、繫鞋帶、扣紐扣、戴紅領巾等豐富的生活體驗項目,通過這些體驗項目,不斷提升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

二、時間規劃方面

1.感知時間

根據「我們的一天」流程圖,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活動。開展「一分鐘有多長?」等活動,讓幼兒知道一分鐘能跳幾個繩、拍幾個球、能搭幾個積木等等,通過具體的親身體驗來感知時間的長短。

2.規劃時間

一方面,時間的把握從人園簽到開始。每天早晨,幼兒自主簽到除了寫名字,還一併記錄了時間,並用不同顏色區分來園的時間段,一周進行匯總,哪些孩子來得早,哪些孩子還存在遲到的現象。

一段時間下來,遲到的孩子幾乎沒有了。另一方面,給自己的活動制定計劃,讓自己做事更有計劃性、更有目的性,同時也提高做事效率。

幼兒的成長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用和諧的親子關係奠定幼兒與外界的積極聯動與適應,用良好的習慣激發幼兒對未來生活的嚮往,用感興趣的熱情獲得持續發展的力量,而不僅僅是為了銜接而銜接。

理解童心,尊重幼兒,讓我們家園心連心,聯動共助力,一起做好幼小銜接中一切「看得見」與「看不見」的準備。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 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於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台。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864c103ebec915c1aa4bc057413f12e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