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兒童心理健康,家長能做什麼?這裡有專業講解!

2023-12-10     園長幼師通

原標題:守護兒童心理健康,家長能做什麼?這裡有專業講解!

守護兒童心靈,促進心理健康

關注兒童心理健康,從你我做起

兒童心理健康

近年來,家長對兒童心理健康的重視不斷增加,然而,兒童心理和精神健康的總體狀況卻在逐年惡化。從心理健康到精神疾病,這是由於逐漸積累導致質變。因此,我們需要從兒童小時候就開始關注他們的健康情況。

心理健康的標準

智力正常

智力是個人觀察、注意、記憶、想像、思維和推理等多種心理能力的綜合表現。隨著年齡增長,智力也會提升。個人的智力發展水平應該與其實際年齡相匹配,這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

情緒健康

情緒的穩定和心情的愉快是情緒健康的重要指標。與成年人相比,兒童在情緒上較不穩定,容易受到外界刺激的影響,有時會哭有時會笑,但這並不表示他們的情緒不健康。

意志良好

對於孩子來說,遇到一點困難就哭鬧不止,想要去某個地方玩或得到某種東西卻不能如願以償時就發脾氣,做事完全憑興趣或容易受外界刺激影響,沒有明確目標,一遇到挫折就放棄的話,則說明他們的意志較差。

反應適度

人對刺激的反應存在個體差異,有些人敏捷,有些人遲緩,這樣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是正常的。然而,如果孩子表現出對刺激異常興奮或異常冷漠的反應,則可能是心理失調的表現。

心理健康的內容

1、環境適應教育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逐漸離開家庭,接觸到越來越廣闊的生活環境。當然外面的環境與家庭小環境還是有較大的差異的,因此,必須對孩子進行環境適應教育,讓他們逐漸適應幼兒園、培優班、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公園、商場等不同的環境。

2、人際關係教育

隨著幼兒生活環境的拓寬,他們面臨的人際關係也變得越來越複雜。因此,需要對幼兒進行人際關係教育,包括親子關係教育、師幼關係教育、同伴關係教育等等。

3、學習困難教育

幼兒入園後,學習成為了他們的重要任務之一。有些孩子對學習缺乏意識,或者沒有掌握適當的學習方法,導致出現了學習困難。因此,必須加強有針對性的教育。

家長要做的「逆向思維」

01

為了避免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並變得自高自大,家長應該適度關心孩子,而不是過分關注他們。這樣可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人際關係觀念,理解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02

家長還應適當引導孩子與他人接觸,應該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同生活、學習、玩耍,這樣才能學會與人相處的技巧。

03

對孩子的讚揚不宜過度。如果孩子在做事上取得成績,適度表達讚許即可,過分誇獎會助長孩子的虛榮心。

04

當家長與孩子相處時,請避免對孩子反覆無常。切忌在心情愉快時答應孩子各種要求,而一旦生氣就大聲責罵。這樣做會導致孩子變得敏感多疑、情緒不穩定,並且變得膽小畏縮。

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 為中國學齡前教育工作者提供專業資訊服務,致力於幫助托育園&幼兒園園長、教師專業化提升,為托育園&幼兒園提供專業服務的第三方服務平台。

*聲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圖片均來自網絡,由園長幼師通服務平台小編因教學和研究需要轉載或選編的文章,重在分享優秀教育理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後台留言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42fe0649c85493c09e19b33fea7b0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