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普洱茶是產於雲南易武的一種茶葉,俗話說,班章王,易武后。意思是說易武山頭出的茶則口感細膩,像溫柔的皇后。那為何很多茶友都說,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呢?易武茶區有哪些寨子?口感滋味如何?
易武種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已有濮人(哈尼族、布朗族、佤族、彝族等)在易武居住種茶。明末清初之後,隨著六大茶山聲名鵲起,大量外地人遷入經營茶葉生意。
早期漫撒地區茶葉生產貿易量很大,後來由於種種原因轉至易武。
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
有人說,一杯易武貢茶藏著半部普洱茶史,為什麼說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呢?
當我們細數瀾滄江流域兩岸的普洱名茶區,便會發現其中最有歷史積澱和歲月風采的,就是這承載百年光環的易武。
曾經,易武商賈雲集、馬幫塞途,街上商鋪連著商鋪,商號風起雲湧,繁榮之景,凝成了普洱茶史厚重的光榮篇章。
以至於,時人都稱:「一座易武山,半部普洱史」。
懷著對易武貢茶歷史的敬畏之情,重新走在這片土地上,在貢茶古道源頭的青石板路上,如今還能清晰地看到以前馬蹄踏出來的凹痕,一層一層,一塊一塊,像一本史書,記錄著興衰。
再次穿梭在易武鎮的街頭,昔日茶號林立,商賈雲集,車水馬龍的景象浮現在腦海里,鐫刻在一塊塊石碑、一座座庭院牆壁上。
易武,不再是皇室的專屬,昔日帝王茶,如今走入尋常百姓家,成為大眾皆可享有的飲品。貢茶名下的盛榮,茶馬道上的陳香,連帶易武的千年歷史,都發酵成了這一杯濃釅,深重而醇厚。
易武普洱茶的生長環境
易武是著名的普洱茶六大古茶山之一,也是普洱茶老茶「號級茶」的發源地,種植茶葉的歷史至少有1000多年。
位於勐臘縣城北部,距勐臘縣城110公里,緊靠中老邊境,包括易武茶山、曼撒茶山、曼臘茶山在內,面積約750平方公里,是六大茶山中面積最大的茶山。
海拔差異大,形成了立體型氣候,具有溫濕型、溫暖型兩種氣候特點,不同的小區氣候條件造成了不同的生態環境。
因面積較大,也有人將易武茶山稱為易武茶區。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七村八寨」:
七村是指:麻黑村、高山村、落水洞村、曼秀村、三合社村、易比村、張家灣村;
八寨是指颳風寨、丁家寨(瑤族)、丁家寨(漢族)、舊廟寨、倮德寨、大寨、曼灑寨、新寨。
每逢春茶採摘旺季,總有成千上萬的茶人慕名而來。
去易武的路途真的是跋涉而遙遠,車子沿著彎曲不平的山路盤駛而上,路兩邊的叢林鬱鬱蔥蔥。
隨著海拔上升霧氣逐漸加重,依山眺望,山巒疊嶂,迤壑蜿蜒,清新的山野氣息撲面而來,正是因為這樣優越的生態環境,易武茶散發著一種天生麗質的魅力,造就了香揚水柔的特性。
易武茶的特點是什麼?
其中最顯著的3大特點:
其一,茶湯入口綿柔,刺激性較低,比較順口。
其二,回甘之後是否清甜,有近似清爽的冰糖味。
其三,沖泡一二十泡之後甜韻仍存;易武茶剛開始入口表現綿柔,但後勁足,久泡仍有甜韻。
存放得當的易武普洱茶細膩柔滑,變化多端。
一般3年之後,茶湯的品質與飽滿程度可以用「丰韻細膩沉穩厚實」,「密韻足而持久」來形容,這就是易武的古樹茶,時間越久越有魅力。
存儲陳化速度較快,密韻也會隨著時間變得更加濃郁。
總的來說「湯清醇、味柔潤、蜜香顯、回甘久」是易武古樹茶的品質核心。
生茶張每日分享普洱茶文乾貨,歡迎愛茶的您留言交流,有問必答!
了解更多精彩普洱古樹茶知識,快來關注生茶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