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母嬰圈流傳一句話:「順產 + 難產 > 普通順產 > 無痛分娩 > 被動剖腹產 > 主動剖腹產…」也就是說,大家認為,順產是生育鏈的頂端,以至於,醫院鼓勵順產,產婦千方百計想要順產。
甚至還有人坦言:「順產的孩子,比剖宮產的要聰明!」雖然我兩個孩子都是順產,但並不認同這樣的話語,甚至質疑其科學性,畢竟,沒有什麼科學研究證實,順產的孩子更聰明一些。而且,分娩方式,不是產婦自己能決定的,還得看胎兒的情況,以及產婦自身的身體狀態。
可小婉懷孕後,一直擔心,自己不能順產,怕婆婆會說她「沒本事」,已經鬱鬱寡歡好久了。
我跟她說,只要你滿足三個條件,基本都能順產,別太擔心了!要知道,孕婦的狀態,和胎兒的發育息息相關,如果小婉一直這樣下去,可能本來能順產,也很難說了!
你有沒有發現,那些順產的產婦,其實,身體條件好,是一方面,還有,她們都做到了下面的三點。希望你也是如此,順利分娩!
條件一:不做高齡產婦
我國《晚婚晚育指南》對於高齡產婦的年齡界定是35歲或以上,與美國婦產科學會對於高齡產婦的定義相似。
而從我國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公布的數據來看,僅2000年至2016年,我國高齡產婦的數量便有3.4%飆升至10.8%。
故而為了保證女性的生命健康,有關部門一直呼籲廣大女性儘可能不做高齡產婦。畢竟,諸如妊娠高血壓、糖尿病、羊水栓塞等症狀,高齡產婦發病率是適齡產婦的2倍以上。
我想,這和二胎、三胎政策開放,有一定關係。除了這些,現在年輕人,想要生育的慾望低,結婚意願低,也有一定影響。
小婉今年26歲,不高齡孕婦的行列,我勸她,放寬心,這一點上,咱已經拿捏住了。
條件二:按時做好孕前、孕中檢查
孕前、孕中檢查是醫學界普遍公認的優生優育最有效方法,真正做到「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如在備孕前,必須要進行詳細的身體檢查,包括心電圖、糖尿病篩查、肺功能檢查、心臟狀況、是否有乳腺疾病等,對身體素質進行評估後,確定是否適合生育。
而世界衛生組織更是一直提倡孕中定時產檢,頻率從確認懷孕後,第4周開始開啟首次孕期內產檢,期間每間隔4周左右進行一次。直到第28周後,產檢間隔改為2周一次,如此才能保證母子的健康。
Tips:孕期產檢是非常重要的優生優育手段,對於儘早發現胎兒發育異常有重要作用。所以,建議所有產婦,都能按時做產檢。
條件三:注意飲食與運動等孕期內保健
臨床研究表明,許多孕婦患上妊娠併發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孕期內的飲食、運動等身體保健。
而根據醫生、專家們的建議,除了要保證攝入足夠的營養,預防出現營養不良導致孕媽媽身體素質變差、胎兒發育受到影響外,充分的運動也能提升孕媽媽的體質與體力,可以更好地應對孕期內及分娩過程中的體能消耗,保障產程順利、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孕媽媽在孕期內的飲食宜保持清淡且營養均衡,但不能暴飲暴食。而運動方面,最好能向專業人士請教,切不可盲目進行一些劇烈的運動,以免不利於養胎。
就上面這三條來說,小婉都是滿足的,她以前是瑜伽教練,懷孕後也可以指導自己做低強度的運動。飲食安排更沒問題了,她平時飲食就很科學,即使懷孕後,體重增長也不明顯。所以我讓小婉放輕鬆,這樣更有利於寶寶的發育。
世界衛生組織、英國皇家婦產科學會、美國產科協會等一直提倡產婦分娩時,醫生、產婦都應根據產婦的身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如陰道分娩雖說恢復時間比較短,但並不適合患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的高齡產婦,她們更適合剖腹產。
而剖腹產也並非100%安全,很可能會有產後出血、術後感染等風險。可見,選擇合適的分娩方式不僅僅可以降低分娩風險,還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產程的順利,讓產婦免受更多痛苦。
就拿小婉的例子來說,滿足上面三個條件,也不表示,她一定可以順產,最終還要由醫生進行綜合評估。但不管哪種分娩方式,都是以母嬰安全為主,不必要太過執迷。
枕邊育兒寄語:
每年全球有數十萬女性因分娩失去生命,這樣的不幸是難以承受之重,所以也提醒著孕媽媽、家人們謹遵醫囑,了解更多生育方面的知識,才能獲得母子平安的皆大歡喜結果。而除了保障母子身體的健康外,在複雜且漫長的孕育生命過程,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孕媽媽、家人們關注!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