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人說 | 張瑾:撰寫申遺文本,我重新認識了中國

2024-06-24     錢江晚報

今天,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的日子。

十年回望,運河邊有哪些可愛可敬的人,他們對於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都做了什麼,有哪些思考,對未來又有哪些展望?

潮新聞·錢江晚報聯合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推出《運河人說》專題報道,帶大家走近這些運河人。

來聽一聽清華同衡規劃院遺產保護與發展分院院長、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總撰稿人張謹的分享。

張謹剛剛搬了新辦公室,她的工作單位離清華大學10分鐘的路程,她說只要學校里喊開會,就能很快趕回去。

5月下旬,她在緊密的會議間隙里,抽出2個小時,和我們聊了聊自己如何從清華博士後出發,進入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撰稿的故事。

「非常有價值」的十年

張謹是2006年到的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

當時她在清華已經呆了12年,正在攻讀博士後,她的導師是協助梁思成創建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兩院院士」吳良鏞。因為吳良鏞特別關注文化保護,她自己也一直在關注中國文化,所以最後去了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讓她沒想到的是,正好趕上了中國文物保護事業突飛猛進的階段。

張謹前前後後在文研院呆了十來年,把所有文物的類型都做了一遍,把所有文物的工作也都做了一遍,忙得不可開交。她說這是「非常有價值」的十年,這其中,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是她全身心投入的一個核心項目。

「當時這個項目下達的任務特別重,從國家層面來講,不敢隨便交給任何一個機構,當然因為壓力和難點都特別大,也確實沒有一個單位敢接,後面就把任務給了國家文物局的直屬單位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至少在把握大局的責任和態度以及專業度上都會保障。」

院裡本來人手就不多,當時做這個項目,整個院確實是耗盡了全力。張謹開玩笑說:「時間緊任務重,做完後真有一種減少幾年壽命的感覺,因為實在是太累了。」

價值文本寫了一個月,每天只睡2小時

開啟工作後,張謹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運河在哪裡」。

「因為南北情況不一樣,很多江浙一帶的河流都還在,是很清晰的,但是北方有非常多段時斷流的狀態,到底在哪裡,都不太清楚,雖然有很多文獻資料可查,但是去現場指認就不太清楚了,所以前面有五六年時間,都在做拉網式調查,有些埋在地下的要做考古勘察,搞清楚到底哪一段是真實的運河本體。」

等到這一波的摸底完成後,離申遺的節點就很近了,最後的兩三年時間,就是各個省、市等各地緊鑼密鼓地做一些保護工作,對河道、遺產點等實施保護管理規劃、頒布法定條例等。

張瑾說,文本的撰寫,就是要圖文並茂地交代明白「運河的價值」,它完全不是抄文獻,而是一份「運河價值」的說明書,因此得逐步對照摸排出來的河道本體、遺產點的現狀和實物,撰寫其相應價值。但恰恰這些運河段的保護範圍等內容,經常會發生變化,給撰寫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特別是各地開展的一些保護性工程,它一直在進程中的,會有很大的變量。比如有些區域,政府說可能20公里保護做不到,只申請5公里範圍,那就要徵求各方意見,反覆討論這個做法的合理性,甚至有時候就是多方博弈。所以最後寫進文本里的內容,經常要根據這些改變進行滾動式修改。」

張瑾回憶自己撰寫價值篇的文本大概有十萬字,基本上每天就只能睡兩個小時,整整寫了一個多月,「最後寫成高血壓的那種狀態了。」

梳理「運河的價值

解決了「運河在哪裡」的問題,接下來開始梳理「運河的價值」。

作為申遺文本中價值文本的主撰稿人,張瑾說,在梳理運河價值的過程中,是一個重新發現中國、讀懂歷史的過程。

按照世界文化遺產申報的要求,裡面包含了六個不同層面的價值體系,只要符合其中的一個價值,就有機會成功申報。

說得直白一點,就是找出「大運河到底有哪些獨一無二的價值,在人類歷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反反覆復研究討論多個方向後,他們決定刪繁就簡,首選「創造性標準」——大運河就是主要用的是這條標準,代表著人類創造的傑作。

「這條只要論證充分了,申報就基本沒什麼大問題了,其他的一些標準再加入,就是起到豐滿大運河血肉的作用。」

張瑾說,後來在文本又增加了「漕運」,代表是制度文明的見證,這是充分站在了國際視角選取的,「沒有漕運,整個國家就不平衡,就像戰國時代一樣,不平衡有可能帶來戰爭,貧窮的地方要去打那個富饒的地方去搶物資。所以,它變成了一個制度文明的代表,千百年來,無論什麼統治者進行國家治理,一定要將漕運制度堅持下來,甚至付出巨大的成本來維繫這個制度,能持續1000多年,如果站在國際視野來看,這真的是很神奇的一個事情,很能打動人。」

張瑾說,梳理價值的同時,也讓自己有一個新的發現:重新認識了中國、讀懂了歷史,「這是大運河給我最大的心靈上的震撼。」

中華的古文明為什麼能夠延續到今天?大運河其實就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答案。

「這也是大運河能夠感動我們很多人、感動我自己的一個原因吧,正因為如此,我們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都字認識大運河的過程中找到了。」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e24e1ab4ea383039fd0300b9727e7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