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創到好撕的外包裝,再到AI的介入,北京圖博會裡藏著什麼

2024-06-23     錢江晚報

「我想看看同行在做什麼樣的書,以及我做的這種類型的圖書有沒有新的選題方向,或者說新的呈現內容的技術手段。」6月19日-23日,第30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eijing International Book Fair,簡稱BIBF)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這是一場圖書從業者的盛會,也是專業讀者口中的「面基」大會,出版人在這裡碰撞出合作的火花,優質的出版物從這裡出發,以各種各樣的形式抵達全球市場,被看見、被傳播。

「泡」在BIBF會場的這幾天,潮新聞記者遇見了很多人,也聽到了許多因圖書而起的故事——

編輯在現場找選題、會老友,走「斷」了腿卻面基了偶像,收穫一堆小禮物;

普通讀者在展會上打卡集章薅羊毛,甚至鼓起勇氣「搭訕」了喜歡的出版社,感謝他們做的書對自己的影響;

出版社、代理商和科技公司們則拿出了他們的「看家寶」,和無數展商約談、會面,幫助優質的海外圖書進入中國,也助推中國優秀文化海外傳播。

……

形形色色的人、各具特色的展位,搭建起一個出版交流的平台,也開闢出一扇展示文化的窗口。以圖書為中心,內容上下游產業在這裡集聚,無數新業態在這裡發芽,在傳統書業屢受衝擊的當下,讓更多人看到了這個市場即將迎接的無數機遇和無限可能。

讀者參觀首屆中國名家名作譯介展。

逛世界禮物市集的讀者。

【1】讀者專業,上班「摸魚」

書多,專業讀者多,逛起來很廢體力,是記者對BIBF的第一印象。

這幾天,哪怕到了午飯時間,場館內大多是忙忙碌碌的,有人顧不上吃飯,匆匆忙忙坐在展區里小桌子旁和海外展商洽,有人拿著樣書往返,穿梭於各個展位間,有時遇見感興趣的現場活動,還會停下腳步聽一聽。

出版社活動正在進行。

隨便逮住幾個在展位前流連的讀者,就能發現逛展的大多是業內人士,工作空檔順便「摸魚」到別家瞧瞧,買點小紀念品回去。

一位從事出版行業工作的讀者告訴我,她平時喜歡讀與歷史、哲學有關的社科書籍,BIBF是國際圖書版權交易非常重要的平台,她之所以來看展,是因為自己做的書也在這裡展出。「之前我也逛過好多次BIBF,但能明顯發現,這兩年圖書市場出現了一個明顯的變化。首先大家更重視封面設計了,展位上出現了很多設計不錯、想讓你繼續往下看的書籍;其次就是出版融合的趨向更明顯了,很多出版社開始嘗試讓書籍和讀者產生進一步關聯,現在很多書後面都有二維碼,讀者看完書後掃碼,可以體驗到AI、VR等新技術,還能與出版社、作者間建立聯繫,給出對書籍的反饋。」

供參觀者翻閱的書籍。

記者隨機在廣西民族出版社展位攔下了一位買文創的讀者,她來自榮寶齋出版社,剛在自家展位忙完,因為這裡擺的文創小本子很有特色,就順手買了一套,「它帶著廣西壯族自治區的特色花紋,9塊錢一本,一套12本,90塊,用來集章剛剛好。」

廣西民族出版社展位前聚集的人群。

今年,這位讀者作為出版從業者第一次參展,從業者的視角,她對圖書行業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大學專業是書籍裝幀,今年剛到現在的崗位,干這行前,我只是個普通的讀者,讀的書、買的文創,都是他人的成果和結晶。但在這行沉澱下來後,你會發現一本書衍生出來的生產環節遠比展示出來的更豐富,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很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情況。知道這些情況讓我對出版業有了不一樣的感情。就拿文創產品來說,我知道出版社做的文創很多都是限量的,第一手最新鮮,如果做出來的產品市場銷量不好,它就可能被停產,成為孤品,賣得好才會再版,一般展會上遇到孤品的可能性比較高,所以要在這裡多買些。」

廣西民族出版社的文創產品。

廣西民族出版社的文創產品。

在延邊人民出版社文創櫃檯前,一位背著帆布包的觀眾剛買了小鴨子的周邊,她說,自己來自中國印刷技術協會,來這裡主要是為了汲取業內優秀經驗,「7月份山東濟南將舉辦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我想在BIBF了解下出版社們對印刷的品質、環保方面的新要求,以及出版與印刷融合的新趨勢,說不定到時可以在全國書博會用到。」

延吉人民出版社的文創產品。

「每位來這裡的讀者關注點可能都不一樣,有的人是餐館老闆,想了解各大菜系的菜譜,有的人是美食愛好者,想深入學習烹飪文化。」在BIBF美食圖書展工作人員看來,BIBF並不是以銷為主的展會,而是作者、出版社和版權方交流的平台,通過這個平台,將會有越來越多人感受到中外優質圖書的魅力和影響力。

BIBF美食圖書展。

【2】以圖書為錨,理解行業之變

BIBF期間,展出的不僅是圖書,更是版權引進和輸出的產業鏈條,和中國文化在原創領域持久的影響力。

展位上哪本書最受歡迎?人民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對外合作部主任曾少美,指了指貨架上擺的《歡迎來到人間》,「很多國外的出版社來問這本書,阿拉伯、黎巴嫩、波蘭、黎巴嫩的都有。」

參加過多屆BIBF,曾少美明顯感覺到國際出版社對中國圖書的興趣增加了,「按10年前的情況來看,我們每年簽約圖書大概只有20多種,現在每年有100種圖書籤約,數量有所提升。另外,過去亞洲的出版社對我們更感興趣,現在歐美國家的出版社也與我們建立了緊密的聯繫。」

擺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展位上的《歡迎來到人間》

值得一提的是,BIBF期間,人民文學出版社還「跨界」與網易遊戲達成合作,就《蛋仔派對》遊戲IP的跨媒介改編、新數字推進新型融合出版模式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蛋仔派對》遊戲在小學生中非常火爆,人民文學出版社希望用蛋仔的形象開發適合小朋友的圖書,比如讓蛋仔穿越到唐朝與杜甫相遇,探索經典文化傳播的新方式、新途徑。」曾少美說。

E區B1層,以「版權代理、出版經紀、圖書貿易、文化交流」為主業的銳拓傳媒展區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樣書,工作人員向我介紹,這是一家成立於2006年的公司,參加BIBF已近20年,「進展區需要提前預約,一般來現場的都是看選題或者有簽約意向的客戶。」

版權代理需要經過哪些環節?銳拓傳媒任丹告訴我,他們分國際業務部和亞太業務部,因為需要跨國交易,業務流程比較複雜,「一般流程是,出版社編輯現場看過樣書,如果對選題感興趣,提交評估申請,出版社內部翻譯一部分文字試讀,還需要開選題評估會進一步商議,之後才可能達成交易。線下參展主要目的不是達成合作,而是通過日常的溝通與互信建立信任,因為做的是全品類圖書,基本上中信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等國內95%叫得上名字的出版社都與我們有合作。」

銳拓傳媒展區。

從業多年的任丹明顯感到了圖書出版的趨勢變化,「疫情後讀者們明顯對人文歷史類、工具類和實用類圖書的需求增加了,往年特別火的繪本需求量有所下降;另外,不管國內還是海外出版社,購買圖書時都會相對謹慎,對選題的挑選和書籍質量的要求更為嚴格;再考慮到國內電商平台的衝擊,出版社為了降本增效,可能更傾向於做一些長效選題的再包裝。」

在任丹看來,目前海外市場最火的還是圖像小說,「因為這種類型的書籍對語言、知識背景、文化背景的要求相對較低,閱讀起來也更輕鬆;此外,言情小說《冰糖燉雪梨》、漫畫《狐妖小紅娘》、東方玄幻小說《妖神記》等網絡小說和連載漫畫在海外也很受歡迎。」

【3】包容開放,讓小眾不再小眾

再將視線轉向藝術圖書板塊,BIBF召開30年,越來越多海外藝術出版物進入中國大陸,它們看中的,是中國廣闊的市場,以及中國開放包容的文化態度。

C區4層德國TASCHEN出版社展位,店員向記者展示了他們6月份剛剛出版的新書THE BOOK OF PRINTED,這本書的封面被他們應用到了展牆的設計上,很是吸睛,「我們是一家以藝術圖書為主的出版社,此外還會出版一些關於建築、設計的工具書,賽道相對小眾,但很多客戶一提起藝術圖書,就會想到我們。今年是TASCHEN第一次參加BIBF,主要目的是給品牌增加一些曝光率,讓更多讀者認識我們。」

TASCHEN出版社展區。

TASCHEN出版社今年6月推出的新書。

在善本文化國際部黃瑩看來,他們希望把國外優秀的出版物,展示給國內的讀者。她以公司代理的小眾出版社HOXTON MINI PRESS舉例,「它是一家坐落於東倫敦的獨立出版社,會和各種各樣的攝影師合作,出版一些他們心中比較優秀的作品。我們代理引進後,國內喜歡攝影的人就能閱讀這些作品,從中學習到一些知識。」

善本文化展區。

讓黃瑩感觸最深的還是文化的差異,她發現,一些在海外賣得特別好的書,在中國卻銷量平平。說著,黃瑩拿起了架子上的一本攝影集,「這本書的作者是位英國的攝影師,因為下班時間早,他每天都會沿著地鐵走走,隔著玻璃拍一些照片,之後他就成了專業的攝影師。他的書在海外很受歡迎,所以引進時我們對它在中國的傳播抱有很大的期待,可惜結果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美好。」

不過,這個「小插曲」並沒有澆滅黃瑩對這類圖書的興趣,她說,這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不是大家不喜歡我們就不引進了,中國需要這樣的書籍了解海外,就像海外讀者需要通過書籍了解中國文化一樣。」

【4】好撕的包裝,元宇宙的介入

以一本書為窗口,無數連結圖書生產的企業正在拔地而起。

走在國家會議中心E區B1層,一家浙江公司的展位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公司副總經理楊金虎從展架上拿下一本裹著塑料包裝的筆記本,向記者介紹他們在圖書包裝上的專利,「我們日常見到的都是圖書的塑封包裝,拆起來特別困難。我老婆給孩子買童書時就有這種感覺,她說得用刀才能把包裝拆下來,還有把書割破的風險。經過市場調研後,我們發現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切入點,便用兩三年時間研發新的機器,使圖書包裝能夠直接撕下來。」

據楊金虎介紹,這種塑封包裝在酸奶、方便麵等商品上得到了廣泛應用,但在書籍方面還沒有普及,今年年初,他們推出了可以製作這種包裝的設備,並申請了相關專利,想通過BIBF把這項創新推廣出去。「現在我們在河北有十幾個客戶了,中信出版社和果麥出版社也用了這個設備,覺得我們的技術特別好。」

浙江眾大包裝設備有限公司展品。

在B1層數傳集團展位,「元宇宙出版」吸引來往觀眾佇足體驗。元宇宙出版到底是什麼,它有怎樣的應用場景?帶著這樣的疑惑,記者找到了數傳集團元宇宙產品總監聶勝群,他拿著一本名為《月球》的書對我說:「元宇宙出版就是利用版權資源,以VR/MR設備作為載體,進行開發,帶給讀者沉浸式體驗。過去讀者掃碼閱讀時,只能看到一些平面的多媒體資源,淺嘗輒止地了解到一些初始概念,進行扁平化學習。在學習月球科普、非遺或者動作體育知識時,這種學習形式有所局限,我們希望開發一些數字教材,走進學校和博物館,以交互遊戲的形式,提升讀者的學習體驗。」

在聶勝群看來,元宇宙是未來10多年的發展趨勢,作為內容生態方的數傳集團,最關鍵的就是儲備資源,收集讀者感興趣的內容數據,當硬體發展開發到某個階段時,才能實現內容和用戶的直接匹配。

數傳集團元宇宙出版體驗區。

無獨有偶,C區4樓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展位,記者同樣看到了科技與出版結合的最新嘗試,還親身體驗了一下MR書籍《覺醒年代》,「中圖雲創智能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以來,定位就是用新技術賦能出版,想讓閱讀變得更有意思,更能吸引讀者,過去這三年中,我們其實做了挺多不同的嘗試,將VR、MR技術與傳統書本相結合,讓書中內容更顯真實,您剛剛體驗的《覺醒年代》就是我們和安徽人民出版社合作的。」現場工作人員介紹。

國內頭顯設備還未普及的情況下,相關產品有哪些應用場景?「我們大多是和出版發行單位開展項目型的合作,在圖書館、博物館、高校圖書館等文化空間進行產品投放,我們還在做元宇宙閱讀空間,開發『圖壤』大世界平台,邀請一些單位入駐。讀者可以進入元宇宙免費體驗、甚至付費體驗一些內容,為出版社和書店提供引流和營收的新渠道,他們也很願意做一些新的嘗試。」該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這類產品還未形成可以普及的產業化標準,還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所以出版社一般會選擇一些很大的暢銷書來嘗試。

他認為,近些年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去年我們還沒有專門開發空間類的平台,只是推出了相關概念,做了一個更簡單的demo。今年我們已經開發出了一個可以使用的產品,引入了空間計算的概念,並加入了現實的閱讀內容。我們取得的數字資產還可以復用,圍繞作品人物開發相應的數字人,以不同形式進行展示,比如,今年是馬可波羅逝世700周年,我們就在威尼斯策劃了一個展覽,回頭還把它訓練成了可對話的數字人,你可以和他交流任何有關馬克·波羅的知識。」

中圖雲創展位上展出的數字人。

技術疊代更新,出版物的形式也有了更多元的呈現,同樣在C區4樓網絡出版展區,以遊戲為依託,傳統文化與娛樂正在深度碰撞、結合,以更易於接受的形式,彰顯中國獨有的魅力。

騰訊遊戲展區,許多參觀者在甲骨文全球數字煥活和「數字長城」裸眼3D全息投影前停下腳步,現場工作人員介紹,這兩個項目都是遊戲技術發展的基礎上做成的。「在公眾印象中,遊戲是騰訊公司的主業之一,我們希望通過此類項目讓大家意識到,藉助遊戲的技術,騰訊公司在文化傳承方面也有一定探索。」

騰訊「數字長城」裸眼3D全息投影展陳。

網易遊戲設置了「共贏之路」「文化之路」「藝術之路」「科技之路」四個展區,無論是遊戲中的場景、人物還是道具,隨處可見中國歷史文化的影子,「我們會結合非遺文化、史料歷史和古代神話打造遊戲,為此還專門建立了歷史考據智庫,以智庫史料文獻為基礎,設計遊戲劇情和世界觀。」工作人員指著館內一個穿著青衣的模特說,「這個遊戲叫《永劫無間》,模特身上穿的就是以《白蛇傳》為主題設計的服飾。」

網易遊戲展區以《白蛇傳》為主題設計的服飾。

走進旁邊的三七互娛展區,同樣能看到大量的文化與遊戲的跨界案例,其中,一款在研的古籍修復主題遊戲讓人印象深刻,「這是我們和廣東省社科院合作的項目,前期調研階段遊戲策劃團隊和古籍修復師進行了大量的討論和磨合,以化繁為簡的方式,通過遊戲形式還原古籍修復的關鍵步驟。目前前期調研已經完成,遊戲玩法和美術風格基本確定,幾個月後遊戲可能就能和大家見面。」三七互娛品牌部林志瑤介紹,2018年公司就發布過文化傳承計劃,生產了《飛天夢想啟航》《小神農尋百草》《星星生活樂園》《清風俠沖沖沖》等多款遊戲。

三七互娛展區的古籍修復師現場演示古籍修復過程

幾圈逛下來,又回到那個老問題,圖書會消亡嗎?我想用一位參觀者接受採訪時說的一段話結尾——

「雖說現在AI發展得很快,有人覺得它可能會取代人,取代出版業,但實際上,書籍永遠不會消亡。閱讀時情感的交流,未來的書籍,一定會以更好的形式,更能拉近讀者和書關係的形式,被轉化為各種各樣產品,走出國門。」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05fa6ac3839ea66bb1f0c2e5b07d07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