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人說|燕海鳴:運河就是生活

2024-06-24     錢江晚報

今天,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的日子。

十年回望,運河邊有哪些可愛可敬的人,他們對於大運河的保護、傳承、利用,都做了什麼,有哪些思考,對未來又有哪些展望?

潮新聞·錢江晚報聯合杭州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推出《運河人說》,帶大家走近這些運河人。

來聽一聽國家社科基金特別委託項目「大運河畫傳」文字撰寫者、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燕海鳴的分享。

2013年大運河申遺最後衝刺階段,燕海鳴作為國際考察專家的隨身翻譯,參加了迎檢工作。

迎檢分為兩組,最初由燕海鳴陪同韓國專家調研第一組,沒想到行程走了一半,臨時把他換去第二組,擔任專家莉瑪·胡賈女士(以下簡稱「胡賈女士」)的隨身翻譯。「雖然我參與得很晚,但我其實很幸運,這趟行程讓我把大運河全線的遺產點都走完了。據我所知,不少參與了申遺工作的核心專家都沒有如此幸運。」

專家感動得哭了

燕海鳴順利接到胡賈女士後,還沒出機場,就發現她本人特別可愛。「她是第一次來中國,我還清楚地記得,接到她在貴賓室喝茶,她說茶特別好喝,就不肯走了,說一定要把茶喝完再走。」燕海鳴說胡賈女士既是一名考古學者,也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印度人——喜歡交流、喜歡分享。

回憶起10多年前的這場陪同考察,燕海鳴印象最深的就是胡賈女士「最關注大運河沿線老百姓的生活」,所以幾乎每到一站,她就特別愛和當地的百姓交流,有時候聊忘了,發現大家都在等他們趕下一個行程。燕海鳴說,在胡賈女士看來,大運河是一項活態的文化遺產,大運河遺產的保護應該惠及民生,大運河沿線百姓的日常生活要得到很好地保護和傳承,包括大運河沿線的生活景觀,各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很多風土民情的內容等等都要得到保護。

「專家來實地考察主要有兩個目的,一個是看遺產是不是真正有含金量,是不是有入圍的潛力,一個是看當地有沒有好的管理機制。到最後,我們就發現,胡賈女士其實並沒有擺審查專家的架子,反而是來和我們交流的,分享她的專業見解,也讓我們受益匪淺。」

燕海鳴說,從這位印度專家身上,他們看到如何守護運河遺產的真正價值,同時他們也希望通過這次考察向這位國際專家,向國際社會展示了中國文化遺產工作者對於大運河文化遺產的保護的一個決心,同時也儘可能展現中國老百姓因為大運河的保護和申遺,得到的真正的生產、生活方面的好處。

「這次考察的效果非常好,在杭州的時候,胡賈女士甚至感動得哭了,她沒有想到我們中國人對運河投入了這麼多的感情,也沒有想到我們今天的中國人,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還能夠在運河邊生產生活生長,代代相傳。」

燕海鳴說因為這次結緣,胡賈女士在良渚古城遺址申遺時再次成了考察專家,也成了中國人的老朋友。一切緣分,皆是從大運河開始。

運河就是生活

陪專家走完這一趟,燕海鳴內心有兩個很深刻的感受。

其一,申遺這件事兒,每一個人在其中都扮演各自的角色,但是每一個人又沒有真正起到決定性的作用,「特別像一個盲盒,沒有一個人可以被左右,也沒有人掌握主動權。因為有很多事情都是一個博弈的過程,包括遺產專家、當地政府、管理部門等等。」

其二,燕海鳴本身是做社會學研究的,過去遺產和社會生活相結合的案例,都在學術論文或書中看到,沒想到這十幾天的過程中都見到了,從北方到南方,各地的人是如何與遺產發生關係的,特別是生活在遺產上的人都有哪些喜怒哀樂,這些非常真實的感受都有。

「在山東的時候,走完所有的行程,太陽快落山了,胡賈女士就不走,她就和當地的大爺靜靜地站著,站了好久,她說這就是她心中的運河美景,農田炊煙、運河沉浸在夕陽中。」燕海鳴說,當時胡賈女士突然冒出了一句「運河就是生活」,這和他自己的感受非常契合。

強調文化交流的價值

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後,燕海鳴也在通過自己的力量傳播世界遺產,他參與了《大運河畫傳》的撰寫,嘗試從不同視角去書寫運河的價值,有其維繫國家一統的一面,有其作為大國重器的價值,也有城鄉、社會、商賈、文人乃至普通百姓視野中的大運河。他說「很多個大運河」,是大眾認識大運河需要去理解的一個重要概念。

燕海鳴說,大運河申遺只是大運河文化傳播的開始,大運河的世界遺產價值是解讀、傳播大運河的起點和基礎。因此,在今天,傳播和闡發運河文化,可以嘗試三個方面考慮:第一是大運河作為世界遺產的價值;第二是大運河作為實證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價值;第三是大運河與生活、與人文、與微觀歷史的關聯。

「我們講述更多的是前兩個方面,但我認為第三個方面更具潛力,更能打動人,需要深入挖掘。」

同時,他也在關注大運河保護和利用的一些好舉措,比如考古發掘方面,淮安的板閘遺址、開封的州橋遺址等發現,讓大運河的構成序列更加完整;環境治理方面,北京通州等地建設的運河公園,改善了周邊環境,提升了周邊的生活質量;展示闡釋方面,揚州的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洛陽的隋唐大運河文化博物館等,探索了運河價值傳播的新路徑;活化利用方面,杭州富義倉不斷探索,打造文化創意空間,讓古老運河文化活在當下。

在後申遺時代,如何繼續探索「中國運河模式」?他認為要強調文化交流的價值。

「大運河在歷史上就是不同地區文化元素交流交融的紐帶,中國有別於其他地區運河的最大特點,可能就是『運河沿線』這個概念,因運河而興的城鎮和鄉村,因運河而塑造的獨特文化脈絡,構造了今天的中國。我們可以嘗試提問:如果沒有運河,今天中國會是什麼樣子?反過來思考大運河對於今天每個人生活方式的影響。」

「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475258b3dd0970be51b458ccbd65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