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日本準備開設「母乳銀行」說起

2020-01-07     日本新華僑報

《日本新華僑報》

寒冷的歲末傳出一個溫暖的消息。12月29日,日本厚生勞動省透露,將在全國範圍內設立「母乳銀行」,向喝不到自己母親母乳的新生嬰兒免費提供其他母親的母乳。

當然,這種母乳有具體的提供對象,他們必須是出生時體重偏低、身體臟器發育不成熟的嬰兒。這樣做,可以通過母乳哺育降低各種疾病風險。日本政府設想將在全國的新生兒集中治療室提供母乳,力爭最快在2023年度啟動這個項目。

媒體透露,日本政府首先將從2020年度起開展為期大約3年的醫學效果與衛生標準調查研究。預算費用為每年度約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4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母乳銀行」並不是出於嚴重「少子化」日本的首創。美國、秘魯、巴西、阿根廷、菲律賓、加拿大等國家均有正式的「母乳銀行」。此外,一些國家還有許多「地下母乳銀行」。由此,可以看出對母乳的世界性需求。

至今為止,日本都認為自己是「母乳先進國」。據報道,中國目前母乳哺乳率只占產婦的26%。2015年,日本厚生勞動省曾經對孕婦進行過一次問卷調查,受訪者中43%表示,「我想用母乳養育孩子」,還有50.4%的受訪者回答「如果有母乳的話,我想給孩子喂母乳。」兩者相加,在受訪者中超過90%。也就是說,至少在孕婦階段,日本女性對「母乳育兒」時採取肯定的態度的。

據報道,在中國,一些女性產後無奶不得已需要僱傭奶媽,一些嬰兒過早喝奶粉出現不良反應後也需要僱傭奶媽續哺,還有的產婦害怕哺乳後導致身材變形而僱傭奶媽代哺,當然還有喝人奶來調理身體的成年人。他們構成了中國母乳市場的主要客戶群。

相比之下,在日本,一些女性是產後無奈而迫切需要母乳,還有一些女性是因為在公共場合哺乳感到害羞而儘早給孩子斷奶。針對後者,日本各地政府一方面是在政府辦公機構、車站、機場、圖書館、百貨商場等公共場所設置「授乳室」,提供可以進行哺乳的空間,另外一方面則是進行各種各樣的指導,比如,讓哺乳期的媽媽乘坐公交巴士的時候,儘量坐在後面的椅子上;乘坐地鐵的時候,儘量坐在車廂的兩側;哺乳的時候,儘量採取懷抱孩子的姿勢,這樣的哺乳就不宜被人關注。還有,就是一些廠家和商家也不斷地開發出諸如「哺乳服」、「哺乳披肩」——也就是哺乳時不露出乳房以外其他身體部位的服裝,以此滿足哺乳媽媽的需要。更有一些充滿時尚的指導,比如讓媽媽在哺乳的時候哼唱英文歌曲,讓孩子在母親的懷抱里就領略一種新的語言。

不可否認的是,在日本也有否定母親哺乳的一派。但是,他們反對的主要是所謂的「哺乳神話」。日本社會流行著這樣一些說法,「不給孩子哺乳,顯示出媽媽對孩子沒有愛情」、「不給孩子哺乳,就喪失了做母親的資格」,「一定要完全母乳」,還有的把「母乳神聖化」,鼓吹「母乳信仰」,搞得像新興宗教一般。所有這些,反而激起一些母親的強烈反彈,不願意給自己的孩子哺乳。為此,日本《朝日新聞》、《東京新聞》都曾經展開過「哺乳大論爭」。

話說回來,日本即將開始的「母乳銀行」的運作機制是針對經過認真檢查後確認母親無母乳等情況,對其他母親捐獻的母乳進行殺菌處理後,在必要時提供給新生兒的。目前,日本國內唯一一所「母乳銀行」設在位於東京都江東區的昭和大學江東豐洲醫院。而「母乳銀行」的不斷增加,應該是有望幫助日本社會「少子化」難題的解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dHv5hW8BMH2_cNUgtEw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