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關係「倔到底」的出路何在?

2019-11-20     日本新華僑報

《日本新華僑報》特約評論員 張吉

被國際社會戲稱為「小北約」的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將於11月23日迎來大限。11月17日,日韓兩國防衛相在泰國曼谷舉行會談,雙方在會議開始前就顯得有些「劍拔弩張」,就連會前本應有的「秀笑」的合照留影場合,兩個人都是面對電視鏡頭相互板著臉「較勁」。會後,日方的隨行人員更是對媒體記者稱:「雙方只闡述了各自立場,關於《協定》的續約問題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顯然,這次日韓高級別會談再次以」平行線「方式收場。

2019年8月初,日本宣布將韓國從貿易「白色清單」中剔除,以此「報復」韓國屢屢堅決提起的二戰勞工賠償訴訟問題。8月底,韓國開始精準反擊,對即將於11月底失效的日韓《軍事情報保護協定》(簡稱:GSOMIA)採取單方面「不續約」的態度,這也意味著持續3年之久的兩國間「無縫」情報網就此「陣亡」。對於韓國的退約之舉,國際社會認為是對日方「拉黑」行為的一種報復,筆者則認為還有更為深刻的背景原因。

首先,GSOMIA得以簽署的一大理由是2012-2016年間日趨緊張的朝鮮半島局勢。隨著朝鮮不斷升級的核試驗及飛彈試射,日韓兩國深感受到威脅。《協定》簽署前一直通過美國進行情報互換的兩國在對付「共同的敵人」朝鮮問題上有了共同的危機感,可謂一拍即合。如今,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半島局勢穩中趨好,朝韓兩國元首實現了歷史性的會面,韓國文在寅總統更是提出了與朝鮮共同舉辦奧運會的提議,相向而行已經成為了半島形勢的主流,僅此一點就大大削弱了軍事協定簽署的必要性。

其次,GSOMIA可以被認為是美國歐巴馬政權時期「亞太再平衡戰略」的產物。日韓同為美國盟友,《協定》簽署背後自然離不開歐巴馬政權的大力撮合,因此為了「不搏大哥面子」,簽署之舉對於日韓雙方都是一個「上上策」。但是,特朗普上台後,其商人本色發揮的淋漓盡致。「管你是不是盟友,我只想賺錢」的特朗普在2017年初便藉由代理助理國務卿蘇珊·桑頓之口宣布:歐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戰略」已經正式結束。這很大程度也給美日韓關係做了一次洗牌,日韓兩國尚摸不清特朗普「沒頭腦、不高興」的性格,「沒底氣」的心理自然會動搖以美國為中介而簽訂的軍事協定的根基。

再次,韓國這次置美國的面子於不顧也要與日本決裂到底,讓我們看到隔在兩國中間的鴻溝已經越來越深,若非其中一國主動讓步,否則兩國很難達成面上的和解。雖然這種建立在「假想敵」基礎上的軍事協定可以不簽,但橫在兩個國家之間的歷史、政治以及經濟問題卻不能不解決。日韓若無最終民族性、歷史性的和解,這個「定時炸彈」就隨時可能引爆。因此,如何在拆解歷史問題「定時炸彈」的引信上花功夫,是無論如何都不能迴避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Q-Vaj24BMH2_cNUgfxf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