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堪比重大車禍,這8類人要小心了!牢記3點,關鍵時保命

2022-10-05   健康160

原標題:心梗堪比重大車禍,這8類人要小心了!牢記3點,關鍵時保命

現代社會,讓眾多年輕人心動的「契機」,不是戀愛、不是理想,更有可能是熬出來的心臟疾病。

為何這麼說?你看看這些人經歷了什麼,你就懂了:

23歲拼**公司員工凌晨下班路上猝死

28歲位元組**員工突發心梗,不幸離世;25歲演員孫僑潞(出演《巴啦啦小魔仙》美琪一角)因心梗猝死……

23歲拼**公司員工凌晨下班路上猝死

28歲位元組**員工突發心梗,不幸離世;25歲演員孫僑潞(出演《巴啦啦小魔仙》美琪一角)因心梗猝死……

據調查,我國每年大約有180萬人死於猝死,其中,心臟性猝死占全部猝死患者的75%,而在心臟性猝死的患者中,80%與心梗相關。趁著過幾天到來的世界心臟日(9·29),今天就準備和大家說說心臟這個「可怕殺手」——心梗

一、

心梗傷不起,輕則折壽,重則奪命

人們常說的心梗,一般指的是急性心肌梗死,有的十分兇險,症狀明顯,但有的表現不典型,就像在身體中埋雷,不知道哪一刻會爆發。

這種病是中老年人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並且有年輕化的趨勢。衛生部的數據也顯示,25歲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率在逐年上升。

心梗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它為何如此輕易地奪去我們的生命?要說明白這個問題,需要先帶大家去心臟里遨遊一番……

心臟作為人體的「引擎」,它的工作就是通過不斷搏動將血液運輸到各個器官部位。同樣,心臟也需要血液供應來維持機能。

而給心臟供血的血管就是冠狀動脈,急性心梗疾病就是這地方出問題了。

由於人們長期受不良的生活習慣或是本身存在基礎疾病(如「三高」)等危險因素的影響,那冠狀動脈就像水管用久一樣會「生鏽」,俗稱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

隨著「生鏽」的地方增多,血管會變窄,血液的流速變慢,心臟很快就會面臨缺血缺氧,表現出來就是胸悶、胸痛的症狀。而部分「銹」在累積之後會變得不穩定,隨時可能破裂。

斑塊一旦破裂,血管損傷會激發血小板的聚集止血,形成一種叫「血栓」的大血塊,從而堵塞血管,心梗也就發生了。

冠狀動脈發展成粥樣硬化斑塊、斑塊破裂、血栓形成

若把心臟比喻成汽車,那心梗相當於汽車經歷了一場重大車禍,即便維修後能運行,但很多功能都無法恢復如初。

心梗造成的心肌細胞不同程度的壞死,而心肌細胞幾乎不能再生,往後身體質量「打折」,還可能出現一系列的併發症,諸如心律失常、心包炎、心衰、心肌梗死後綜合徵,身體其他部位動脈栓塞等。

更別提,急性心梗來勢洶洶,一旦它發作,「奪人性命」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

二、

誰會是潛在「心梗人」?

面對心梗這種發病急、病情重的疾病,我們哪些人需要謹慎對待?以及它病情發作時會有哪些「預警信號」,我們一起來看看!

1

哪些人容易被心梗「盯上」?

今年6月13日,深圳第三人民醫院心內科就在當天接診了7位急性心梗患者

醫生經過仔細追問之後,發現這些患者都有以下8個共同的高危點——

醫院科主任還介紹道,心梗疾病其實是慢性病,屬於多重危險因素相關的疾病,患者往往是長期積累而形成血管堵塞的情況,最終導致心肌梗死。

因此,若發現自己或家人有1個或多個高危因素,那接下來心梗發作前會出現的預警信號,就需要大家提高警覺了。

2

怎麼知道自己是不是「心梗」了!

我國每年發生急性心肌梗死約有200萬人,但當心梗發作,居然有一半多的人不知道自己處在「要命時刻」。

由於忽視心肌梗死早期徵兆而耽誤搶救時間的人不計其數,請別讓悲劇再次發生!從現在開始關注心梗「預警信號」,以便自己能第一時間作出「保命決策」。

一項涵蓋全國31個省市109家醫院1.4萬例患者的研究顯示,心梗發作前或有以下症狀:

男性患者發作信號:67%的人持續胸口痛和70%的人發汗多;

女性患者其表現:牽涉痛(左上肢、後背、頸部和上腹部較為常見)、噁心嘔吐多,而胸痛和發汗多則相對少見;

老年人患者:由於老年群體經歷了「心臟缺血預適應」的過程,所以症狀不似年輕人那麼明顯,但若發現老年人「發汗多」,即使沒有胸痛現象,也需要儘快就診。

心梗最被人熟知的典型症狀是持續性的胸痛和胸悶,牽涉範圍多以胸骨後、心前區為主,還有人伴隨心悸、出冷汗、噁心嘔吐、暈厥等表現。

一般來說,胸痛超過5分鐘就要小心,20分鐘還未緩解者要高度懷疑心梗。

此外,心梗也會表現出一些不典型症狀,多數患者在發病前1~2周已有徵兆,諸如頭疼頭暈、耳朵聽力驟降、眼睛突然睜不開、牙痛、臍周疼痛、左上肢無力、左腿酸麻脹痛、腳底針刺感等。

若本身已經中招心梗的高危點,然後還出現上述症狀,那建議千萬別耽誤,儘早就醫。

三、

遠離心梗,請守住4條安全防線!

救治心梗患者,關鍵看能否快速疏通血管。溶解血栓的最好時機是在心肌梗死發生2小時內,而緊急救治措施放置支架手術的黃金時間是在心肌梗死後6小時內

對於心梗突發心臟驟停的人來說,每晚救1分鐘,心肺復甦成功率就下降10%,要是心臟停跳10分鐘以上,醫生也都回天乏術!

因此,若懷疑自己心梗發作,切記四要點:

立即撥打120急救,告知其基本情況與具體位置,等待救護車救援;

馬上原地平躺,保持靜息狀態,切勿走動,謹慎服用藥物;

把握黃金救治120分鐘,盡最大可能快速診治;

配合醫生治療,該手術時別猶豫,必要時放支架儘早決定。

看到其他人心梗發作暈倒時,我們該怎麼做?

判斷患者意識情況,有無心跳與呼吸,探鼻息,觀察胸口跳動起伏,若均無反應,即可初步判斷心臟驟停;

心臟驟停立即致電120+心肺復甦,若身邊有AED(自動體外除顫器),首選它,若無則立馬做心肺復甦(具體怎麼做,點擊文章查看),不懂急救措施者可在致電中聽從專業人員指示;

不搬動患者,保持空氣流通, 最好能吸氧,若無則開窗或散開人群。

想在日常生活中遠離心梗,記住這3點:

1

堅持「4方面」健康生活方式

第一,遵循「四少三多」的原則。即少糖、少鹽、少脂肪、少澱粉,多蔬菜、多水果、多蛋白質。清淡飲食,避免暴飲暴食。

第二,戒煙限酒。煙酒均是導致冠脈粥樣硬化的明確危險因素,從源頭上控制,阻斷疾病發生幾率。

第三,適當運動鍛鍊。避免久坐,每天可進行30分鐘左右能達到輕微喘氣的身體活動,像打球、游泳、快走等運動就能很好鍛鍊心血管。有基礎疾病者,運動要量力而行。

第四,保持生活規律 。每天有7~8小時睡眠時間,大小便通暢,調慢生活節奏,懂得自我解壓,控制體重指數在18.5-23.9之間。

2

定期檢查3高指標,尤其是血脂

重視每年的常規體檢,及時了解血壓、血脂和血糖情況,控制三高指標在標準範圍內,能最大程度降低心梗風險。

其中檢查血脂的次數因人而異,已有血脂異常的人群建議每3~6個月查1次,40歲以上群體最好每年查1次血脂

3

慢性病患者遵醫囑服藥

患有三高、糖尿病、心臟基礎疾病等患者,需要遵醫囑服用恰當的藥物治療,切勿自行停藥、減藥、換藥。

心梗讓人措手不及,「提前預防」與「及時救治」相當關鍵!轉發1次,多一次救人的機會

看完文章覺得有用的話,麻煩大家點贊、在看,別忘了收藏和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