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喝水就小便的人,和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更健康?

2022-07-27   健康160

原標題:一喝水就小便的人,和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更健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這樣的現象:有些人一喝完水就想跑廁所,反觀另一部分人喝水之後,長時間內毫無尿意,一天去不了兩次廁所……

今天就帶大家來探索下人體尿液的秘密:喝下去的水是怎麼形成尿液?健康的尿液都有哪些標準?喝水後一直小便的人,與半天不去廁所的人,誰更健康?別急,現在就來好好說道說道……

一、

尿液中的秘密,你知道多少?

對於尿液,別小看它只是人體的排泄廢物。作為我們天天見,且在身體里兜轉不止一圈的特殊「遊客」,它藏的秘密可不少!

1

喝下去的水,怎麼就形成尿了?

大家只知道尿是怎麼排出體外的,卻鮮少人知道尿是怎麼來的!

當我們喝水入口時,水(或混合食物)會經過口腔及食道進入腸胃,然後被消化系統吸收,再通過血液循環進入到我們腎臟。

腎臟中的腎小球會像個過濾網,將血細胞以及個頭較大的蛋白質滯留在血液中,剩下的個頭較小的胺基酸、葡萄糖、尿酸等物質會和水一起穿過濾網,進入到腎小囊中,這時候水就變成原尿

原尿還需要經過腎小管和集合管重新吸收再排出才形成終尿,最後匯入膀胱。當膀胱容量即將裝滿時,身體的神經就會釋放信號,提醒大腦「該去上廁所了」,尿液才能被排出來!

2

那一泡健康的尿液,有什麼講究?

鑒於尿液的形成過程是通過身體一層層篩選過濾而成的,也因此尿液常常被人們稱為健康的「信號燈」,我們小便的頻次、時長,以及尿液的顏色、氣味等方面都能反應一二!

健康的尿液應該是這樣的:

頻次

通常來說,一個正常人24小時的排尿量大約有1500ml左右,不過只要每天尿液量不低於400ml,且不超出3000ml,都算在正常範圍內。

但總的來說,大多數人每天排尿的次數在6-7次,被認為是最健康的,其次是5~8次。

對比下自己的小便頻次正常嗎?

時長

曾有科學家對「排便時長」進行過計算研究,發現一個神奇的定律:任何體重超過3公斤的哺乳動物,尿尿時間毫無意外都是在21秒左右。

實驗中不同的3個物種排尿時長几乎是同時

所以,在這基礎上也衍生了另一個說法,通過觀察排尿的時長是否超過60秒,來判斷前列腺的好壞。該說法也被醫生們證實有一定現實意義!

顏色

健康尿液的顏色就如同沏的第一遍茶水,顏色淡黃透亮。隨著尿液顏色的變化,也代表著不同的身體情況。對比以下尿色譜,看看你屬於哪一種情況

氣味

一般正常人排出的新鮮尿液會有輕微氨氣味,但味道並不刺鼻。如果你每次尿的氣味都很特殊,那可能是暗示疾病情況。

若是偶爾一次氣味異常,那可能是你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如蔥蒜等)……

所以說,尿液的秘密還真不少,且不止於此。那同樣是喝水人,但就並不是人人都勤跑廁所,這又是為啥?

二、

喝水就尿與喝水不尿,兩者差在哪

其實,從飲水到轉換尿液排出一般需要30~45分鐘。之所以出現不同的人排尿的間隔時長有所不同,是因為有諸多影響因素。例如:

1

你的膀胱能裝多少?

膀胱作為一個儲尿器官,對我們排尿的間隔時長起著關鍵性作用。人的膀胱一般能儲存300~500ML尿液,但不排除有的人膀胱天生小,可能只能裝200ML尿液。

這樣來看,膀胱體積小的人,儲存量少,那尿液裝滿的時間自然也縮短了。人只要稍稍一喝水,就容易刺激膀胱,產生「排尿信號」!

2

約括肌給不給力?

如果說膀胱是容器,那約括肌就是瓶塞。約括肌的張弛功能會影響膀胱的儲存能力。

當約括肌鬆弛時,膀胱的儲存能力就會變差,從而影響儲存量變少,那么小便的次數則會增多。

反之約括肌收縮時,把關能力變強,膀胱的儲存量就會變多,在喝水之後續航能力依然在線,總體上廁所的次數也就減少了!

3

是否愛喝水?

保持適當喝水的習慣,能讓膀胱處於有條不紊的工作狀態中。

人如果長期處在「少喝水,很餓才喝水」的環境下,膀胱就會調整狀態去適應身體缺水的情況。而後若規律被打破,膀胱里突然有水分進入,它就會刺激釋放信號,讓你產生尿意!

4

是否有憋尿習慣?

部分人由於學習工作的原因或有憋尿習慣,久而久之,這操作就會致使膀胱內壁敏感性下降,無法及時釋放信號。

這樣即使膀胱中已裝滿尿液,也不會有強烈的排尿感。so,憋尿真的會傷身,還是趁早改掉為好!

5

出汗量多與少?

眾所周知,汗液中水分占絕大部分(99%以上是水)。身體中的水量如果以汗液形式排出,那流通到腎臟過濾的水就會減少,那排尿量就會減少。

因此夏季天熱,流汗多。若有喝水多、排尿少的情況,實屬正常現象。等到溫度降下來,大部分水分能交棒給腎臟,尿液也就變多起來了!

另外,情緒也會影響身體狀況。人要是長期處於精神高度緊張的狀態,會增加腎臟的負擔和壓力,從而促進尿液的產生排出。所以我們能經常見到「緊張的人愛上廁所」,也是這個原因!

總的來說,不論是喝水後就想小便,或者半天不去廁所的人,都可能屬於正常現象。但有種情況需要大家重視起來的,那就是排尿習慣突然變化

三、

警惕排尿習慣改變,或是疾病信號

比起排尿的時間間隔,我們更要警惕下面這些異常排尿習慣,突然的身體異常排尿可能就是健康亮起了「紅燈」!

1.尿不盡、泡沫尿、夜尿增多

當你出現了上面這些症狀,很有可能是腎臟功能受損。由於尿液的形成需要腎小球的過濾、與腎小管和集合管的重新吸收等過程,一旦過程中哪個環節出差錯,就可能導致異常性排尿。

遇到該情況,大家可以及時去醫院腎內科檢查一下尿常規等項目,具體後續再聽醫生建議!

2.排尿疼痛、尿色異常、腰痛

若有上述情況,不排除存在泌尿系統的感染問題、或是膀胱過度活動症、泌尿系統相關的刺激性病變,常見病症有尿道炎、尿道結石、膀胱結石等等。

這些病狀都可能造成排尿量增減、或是頻次變化,同時還可能伴隨排尿疼痛、尿色異常、腰痛等現象。

遇到類似情況,建議大家優先檢查尿液化驗與泌尿系統的B超,待醫生進一步評估病變可能!

另外,如果有尿頻、尿急、尿不盡、尿痛等現象,男同胞們要注意是否有前列腺感染問題。前列腺具有控制排尿的特別功能,若該器官受損,是可能會引發排尿習慣變化的!

女性若是子宮肌瘤體積變大或是個數增多,同樣會引發排尿異常。肌瘤若是壓迫到輸尿管,可引起排尿困難、腰痛等,甚至會出現腎積水;若是壓迫到直腸,會導致便秘;若是壓迫到盆腔組織及神經,可引起下腹墜痛或腰酸背痛等症狀。

3.多尿、多飲、多食,卻體重下降

如果人體血糖水平過高,血液中的滲透壓就會影響排尿量。與此同時,人會感覺持久性的口乾,喝水量變大,尿量也跟著變多,伴隨吃得多卻體重下降的情況。

那就要小心是否患有糖尿病,它最經典的病症就是「三多一少」,即多尿、多飲、多食和消瘦。

那關於尿液的科普就寫到這了,看完文章覺得有用的話,麻煩大家點贊、在看,別忘了收藏和分享給身邊更多的朋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