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辉煌的成就

2019-12-14   治国评论天下

隋朝辉煌的成就

隋朝是一个蓬勃发展,大建设、大作为的朝代,这为各类人才提供了施展机会,在土木建设领域涌现了众多建筑师,李春、宇文恺与何稠是当时建筑大师的代表。


李春像

610年李春于现今河北省宁晋县洨河建造安济桥,安济桥是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现存完好的大跨度单孔敞肩坦弧石拱桥,圆弧拱的跨度大,圆弧拱仍然够高,水上船只来往通过非常方便。安济桥桥拱不是使用半圆拱,而是使用跨度大、扁平率低的单孔1/4圆拱桥梁结构,是建筑史的重大成就之一。另外四个小桥洞节约石料二百多立方米,又减少桥身五分之一的重量,让桥基部分的负担大大减轻。同时可以起分洪缓冲的作用,减轻洪流对桥身的冲击力量。

宇文恺曾为隋炀帝造观风行殿,殿下置轮轴,离合便利,可以分开行动,也可以合成一个容纳数百人的大殿。何稠为隋炀帝造六合城。在攻城时,一夜间可以合成一座周围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能列甲士,立旗仗。何稠能用绿瓷制玻璃,与真玻璃无异。

隋朝造船技术达到很高水平,能造起五层楼的宏伟战舰。


来自网上的隋运河图

584年,隋文帝为了将关东资源便利的运至关中,引渭水自长安再次开凿到潼关的广通渠。587年,为了兴兵伐南朝陈,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的邗沟兴建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县)至扬子(今江苏仪征县)入大江边的江都。605年开通通济渠(汴渠)。西段自今洛阳西郊引谷水、洛水入黄河。东段自荥阳汜水镇东北开始,循夫差所开运河故道,引黄河经汴水、泗水达淮河。同年又发淮南民十余万人再度修筑山阳渎,整治取直,中间不再绕道射阳湖以直达长江。为了征伐高句丽,便于运输庞大的物资规模,降低运输成本,608年,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永济渠,引黄河支流沁水南至黄河,北接卫河直达涿州(天津市),完成运河北段。涿州便成为东征高句丽的人员与物资的集中地。为了将江南的税收粮食和纺织品运到东都洛阳城,610年,开筑江南运河,自京口(镇江市)引大江经吴州(苏州市)至余杭的钱塘江,至此完成运河南段。

在运河两岸筑御道,种植柳树护岸。所开的运河大部分是利用自然河道或是疏浚前代业已干涸的旧沟,只有小部分才是真正完全新开凿的。所征徭役是动工开凿的运河附近的劳力。

由广通渠、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隋唐大运河长达折合今2700余千米。洛阳城位居运河中心,西接大兴城,南通杭州,北通涿州,成为天下货物集散地;江都形成江南货物集散地,成为隋唐经济重心;运河沿岸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出数座商业城市。隋唐大运河为运河沿线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建成后六百余年时间之内成为沟通南北双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纽带,促进运河沿线各州县的经济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