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弩为主的步兵军团的消失
战国后期,战争技巧达到最高水平,那是健康成年男性皆兵的时代,那是农闲时期军训的时代,那是长期人均军事投入最大的时代,军人或军队平均装备最好的时期,大物资投入,带来极强的军事战斗能力。步兵方阵或圆阵是军事物资大投入的典范代表,汉武帝时期的李陵曾经训练过这样的步兵方阵,李陵率领5000步兵,用战车携带大量辎重,深入匈奴草原,取得辉煌战果。据估计,李陵的这5000步兵,携带了大约500万支箭,几千支弩,最后,由于携带的箭被射光了,导致李陵步军团被歼灭。如果其能携带1000万支箭,甚至只需要比500万支箭,再多200万支箭,李陵步军团就完全可以凯旋而归。当时平均每发射100多支箭,射死一人,李陵步军团大约用这500万支箭,消灭了几万匈奴骑兵。
李陵步兵军团的组织模式在战国时期是最基本的军队组织模式,汉朝时期已经很少了,估计到隋朝时期就已经绝迹了。如果事实真的这样,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大量消耗箭支的步兵军团逐渐绝迹的呢?
一是这种依靠弩兵的步兵军团是需要长时间训练的,需要每个军人积极参与,是长时间战国战争进化出来的阵势,融合了大量的军事技巧或知识。一旦这种系统庞大的军事技术失传,恢复起来是很困难的,仅靠书本上记载的信息,是难以重新建立这种强大步兵军团的。当然,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困难一些,李陵就成功进行了这种尝试。李陵时期距离战国很近,李陵是秦国陇西地区人口,秦朝没有破坏秦国地区的军事组织,秦朝隶属的秦国地区人口依然保持着战国的军事技巧。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陇西地区,这应该是李陵可以恢复这种以弩为主的步兵兵团的重要原因。
二是这种依靠弩兵的步兵军团是需要消耗大量的军事物资的军队,一旦失去战国这种高度竞争的国际关系环境,这种大消耗的军队就很容易被淘汰。在大一统的环境下,战争很少,这种以弩为主的军队,不需要存在。在乱世时期,战争又过度频繁,物资处于紧缺状态,也难以供应这种大消耗的军团。
三是大一统的情况下,需要与游牧人口对决,此时骑兵显得很重要,骑兵成为朝廷的重要军事支柱。骑兵在对付国内的各类叛乱或起义时,具有迅速行动的神奇功效,要明显比这些以弩为主的步兵军团有价值。对付游牧人口,骑兵可以迅速深入大草原,可以完全击败游牧骑兵,这也比以弩为主的步兵军团有价值。以弩为主的步兵军团,主要适宜北方汉族区域范围内的战争,适宜短距离的强力攻击,在战国时代,尤为有价值。在大一统的情况下,就显得价值不大了,被淘汰也就自然而然了。
四是马掌和马镫的出现促使骑兵战斗力迅猛提高,促使骑兵不仅在与游牧人口战斗时显得很重要,就是在农耕地区,也逐渐重要起来。并且骑兵铁质盔甲的普及,也导致弓箭战斗力下降,弩兵军团的优势逐渐被骑兵取代,结果自然是,骑兵军团逐渐代替了弩兵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