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生命,安全和意外没有先来后到

2020-05-30   爸妈精读

原标题:尊重生命,安全和意外没有先来后到

作者:深浅慧(爸妈进化论主笔)

近日,深圳一名女子怀抱6个月大的女婴在路上行走时,被楼上掉落的洗发水砸伤头部,高空坠物伤人的事件再次引发网友的声讨。

高空坠物现象屡见不鲜,被人们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肇事者不经意的随手一扔,从天而降的灾难,伤的是别人,毁掉了受害者的人生。

人生很长,6个月大的女婴却要带着损伤的大脑去迎接世界,身体的创伤成为女孩心理和生活上的障碍,然而创伤失去的机会能够补偿吗?

创伤导致的自卑的心灵谁去抚慰?创伤的人生要走下去真的很难。

事故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女孩的父母,完全是处在精神上的备受折磨状态:看在眼里的伤,痛在心里是一辈子。

时间的确会过去,但有些痛苦却无法随时间淡化,而是日复一日的变本加厉。

肇事者无意的失误,无论是法律的制裁或是金钱的补偿,都永远无法弥补女孩残缺的人生,她需要赔上一生去抵抗来自生活的困难,还有承受世人异样的眼光。

如果金钱与生命可以对等,那该有多少人可以起死回生;如果可以预知意外,那么明天永远是安全和美好的。现实是没有“如果”两个字,如同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一切只有过程和结果。

《萤火虫之墓》有一句话: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到来。

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因为安全和意外从来就没有先来后到。

尊重生命,是对别人安全的负责

天灾的祸患或许无法避免,但人为的灾难却可以有所规避,只有规避了人为的祸患,才真正表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对他人安全的负责。

屡屡频发的高空坠物、酒驾、路怒、一言不合就能致人于死地等等野蛮的行为,都是人为的灾难,任由自己的恣意妄为给别人带来伤害,给社会造成危害。

上海浦东一名75岁的老人开保时捷撞伤3行人在网上引发热议。

法律上规定,60岁以上人群需要每年经过身体体检才能开车,70岁以上人群不允许开车。每个考取驾照的学员都知道的基本常识,这位老人的行为就是知法犯法。

75岁老人体验了一把“有钱就是任性”的过瘾,为了自己的过瘾,导致别人承受身体残疾带来的痛苦和不便,付出生活和家庭幸福的代价。

人为的灾难可怕至极,不仅是人性的残暴,更多的是对生命的漠视。

对生命的不尊重,对别人安全的不负责,损人不利己,又岂是一句“老人家操作不当”,就可以被轻易原谅犯下的过错?

维克多.费兰克这样认为: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约束自己的言行,负责任地对待他人,不对别人的安全造成威胁,就是尊重生命。

居安思危才能确保平安

《左传.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则有备,备则无患。就是说,在平安稳定的时候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险灾难。告诫我们时时要提高警觉,预防祸患。

不论是高空抛物的事故,还是频频发生的交通事故,我们无法改变肇事者的思维和行为,就算对他们进行道德谴责和法律约束,收效也甚微。

与其寄望别人的感同身受,不如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应对外界的意外风险。

论语》言: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很多时候,在无常的环境中只能自己帮助自己,自己拯救自己。

在这次疫情期间,一个男孩的暖心行动瞬间刷爆朋友圈和微博。

疫情期间,戴上口罩不但是对自身安全的保护,也是保护他人安全的一种负责任的行为,避免了感染病毒和传染病毒的可能性。

懂事的小男孩知道事情的危害性与严重性,心地善良的他给了拾荒者一个口罩并帮他戴上。

拯救别人,就是救赎自己。人在世上,无论在什么年代、什么时候、什么环境,都不可能一个人独立独行,独善其身。

居安思危才能确保平安。

肇事者与受害者低龄化,是家长不教的后果

南京市有这样一起案件:也是因为高空砸物导致一名女孩受伤,最后警方确认是楼上一名八岁男童抛物所致。

肇事者低龄化,责任就在于家长。

他还小,不就是扔个东西,有什么大不了,孩子不懂。

你为难小孩子做什么?大人不会让一下孩子吗?

他是我的小孩,关你什么事?你凭什么管?

……

把孩子的年龄小,成为做错事的借口,把犯错看成孩子理所应当的行为 。

这不是小孩原本的观点,其实孩子是知道自己的错误的,反而在家长的刻意包庇、溺爱和纵容下,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的是非观。

网上有这样一个观点:你现在不教育好你的孩子,那日后社会定将帮你管教。

无独有偶,5月9日大连13岁男孩奸杀10岁女孩一案,在大连市沙河口区人民法院开庭。

13岁蔡某某知道自己未满14岁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知法犯法,强奸未遂后就故意杀害10岁女孩。

而作为亲人的发声令人发指,蔡某某的舅舅说:蔡某某平时乖巧,家长管教严格。

家长认为小孩年纪小什么都不懂,就是自欺欺人。其实小孩内心世界非比寻常让你始料不及,心里住着一个魔鬼也住着一个天使,他表现出来的是主观上未经筛选的思想,真正做过滤作用的,还是家长的责任和教导。

倘若行凶的男孩真的听话,接受父母的教导,就不会有今天的恶行,谁又知道,这些恶行累积在心里多久了,等待合适的时机去行动?

“养不教,父之过”,肇事者与受害者低龄化,是家长不教的后果,责任和监督的缺失。

尊重生命,家长“要教”,也要“会教”

佛洛姆说:尊重生命、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的生命,是生命进程中的伴随物,也是心理健康的一个条件。

心理学的尊重法则是指处在心理成长期的孩子,尤其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怀。

那么,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学会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呢?

1、 教育孩子懂得生命的意义。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因为人人得一生,不得再生。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必须珍惜他人的生命。这是父母给孩子上的一堂必修课,是永远的生命教育必修课。

2、 孩子犯错时也应该获得尊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孩子犯错是很正常的事情,关键是在孩子犯错之后,父母采用什么样的态度、方式去对待犯错的孩子。

父母错误的教育方式是:

没什么大不了,不就是一点小事吗?

不为小错检讨,反而为孩子的犯错找籍口掩饰,不督促孩子反思和改错;

没关系,用钱(权)就能解决”,给孩子很坏的影响,

金钱和权力的万能就是犯错的特权,犯错的成本太低,使孩子一错再错,

造成无可挽救的后果;

我也没有办法管他,由他了。

父母极其不负责任的态度,放任孩子犯错。

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用正确的、平等的态度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帮助孩子分析犯错的原因和犯错的后果,引导孩子去思考和反思,最后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意识到犯错后会造成的后果,才能做到约束自己的言行,达到不犯错的目的。

3、 教育孩子遵守规则。

“无规则不成方圆”,教育孩子在交际上要遵守交际礼仪和规则,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在出行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和交通流程,在公共场所办事要遵守办理手续的规则等等,孩子学会遵守规则,也就学会尊重生命,尊重他人。

4、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三国志》中说:“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感恩,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育之恩,感谢亲人之间的血脉亲情,感谢同学之间的友谊,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陌生人及时表现的友善……,教育孩子珍惜别人的付出,珍惜情感,懂得回报。

教育孩子不单纯只是说教,枯燥无味的教育只会拉远彼此的距离,家长“要教”,也要“会教”,尊重孩子,了解孩子,针对小孩的脾性去管教,才真正起作用的关键。

小塞涅卡是这样阐述生命的:内容充实的生命就是长久的生命,我们要以行为而不是以时间来衡量生命。

珍惜生命,教育孩子注意安全,预防意外,因为安全和意外没有先来后到,我们更要尊重生命。

作者简介:深浅慧,富书专栏作者,富书亲子文写作营入门班第5期学员,二宝妈,专注儿童文学、育儿、情感领域写作,分享教育和养育心得,本文首发 @爸妈精读 ,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