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瑞雪(爸妈进化论主笔)
前几天,吴磊因情商高而上热搜,微博下面网友纷纷留言为这个21岁的大男孩,疯狂点赞。
认真看了评论后,我也被这个温柔的男孩圈粉了。比起情商高、会说话,更让我动容的是这个男孩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教养。
吴磊和张子枫同台,正在说话的张子枫突然话筒没了声音。吴磊面不改色、云淡风轻地把自己的话筒换给张子枫。换前,还细心地拍了两下。
录节目《24小时》时,蒋欣和吴磊同一台车。 下车的时候,吴磊用手默默护在蒋欣的头上,既没有触到蒋欣的头,又无形中保护了她。
新闻发布会,吴磊站在两个女孩中间,吴磊和右边的女孩举手比心时,发现了左边的女孩也举起了手,然后尴尬的放下。
他立刻拉起左边女孩的胳膊,和她一同比心、做yes手势。原本手足无措的女孩,露出了甜美的笑容。
胡适说:“教养是一个人生命的层次,更是一个人灵魂的模样。”
吴磊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教养,让人爱他美好的皮囊,更爱他美好的灵魂。
教养,才是一个男孩最致命的温柔。
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教养
班里有个叫小轩的男孩子,天资聪明,各科成绩都特别好。
一次上课睡觉,被老师叫起来,他揉一揉轻松的睡眼,说:“你讲的我都会了,何必要浪费时间呢。”
后来班主任找他谈尊重老师这个问题。他非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振振有词:“我妈说成绩好是最重要的,已经会了的东西为什么还要听?”
无奈班主任找了他的妈妈,他的妈妈却说:“老师,我觉得这些都是小事。孩子在这么关键的时刻,尽量不要因为这些小事影响孩子的状态。”
后来他考试时发挥失常,没有如愿以偿。但他所有的老师一点也不为他惋惜,因为这个孩子从来没有意识到比成绩更重要的是教养。
她的母亲也没有认识到: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拥有高分数,而是刻进骨子里的教养。
去年5月,一个视频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视频中,北京的一家书店里,一个男孩用手指着旁边一名女性工作人员称,大声呵斥:“信不信我抽你?
原来,这个男孩子在看书的时候高声朗读,工作人员担心他影响到其他人,面带微笑的善意提醒。
男孩非但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指着工作人员的鼻子就骂,说:“凭什么管我,我来这很多次都没人管。”然后,还仗着自己是店里的vip,不但要投诉工作人员,还扬言要抽她。
这样粗鲁无礼的熊孩子,即使成绩优异,也和优秀没有一点关系。因为,优秀的人,一定是有教养的人。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在人类心灵的花园中,最质朴、最美丽和最平凡的花朵就是人的教养。
年幼不是没教养的挡箭牌
小区里,经常有个妈妈带着一个三岁的小孩在花丛里小便。
有人说这个妈妈,孩子已经三岁了,这样做不太好吧。妈妈却回答:“小孩子嘛不懂事,没关系,等长大就好了。等他长大了,你让他尿他都不尿。”说完还嘿嘿嘿地笑。
有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教养与年龄无关。
前段时间的疫情期间的隔离,就像一面照妖镜,照出人灵魂的模样。生命面前,最能看到一个人本质的教养。
12岁的男孩在父母的叮嘱下,从西班牙马德里独自回国。
从登机开始,一直到首都机场离散点,他始终佩戴着口罩、帽子等防护用品,2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水米未进,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
只因为父母叮嘱不要摘口罩,不要麻烦别人。他只有12岁,却能做到如此。反观一下大人的言行,看不到任何有教养的痕迹。
留学回来的学生,因为喝不惯酒店的热水,吵着闹着要喝矿泉水。工作人员不同意,她竟然无视隔离要求,要往隔离点外面冲,还以人权相要挟。
全国上下积极抗疫,她却千里回来胡搅蛮缠。视频中,留学生没有教养的样子,丑陋至极。
很多父母常常用年纪小为熊孩子开脱。好像无论孩子做了多么过分的事情,只要一句:“还只是个孩子”,就能被原谅。
可是没教养的孩子,不会自然而然变成有教养的大人。被家长忽略掉的教养,总有一天会变成巴掌,打在孩子的脸上。
教养,无关年龄。
穷养富养,不如教养
一次坐飞机,我的右后方坐着一个富态的大姐,脖子上挂着一串巨大的钻石项链,很引人注目。
一上飞机她就把鞋脱了,脚丫子蹬在前排乘客的座位上,鞋甩在了过道里。
飞机起飞,空姐提醒她先把脚放下来,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
她非但不配合,还数落空姐:“要不是因为买不上头等舱,谁愿意来你们这个破经济,又小又挤、服务还差”。
空姐无奈,蹲下去帮她把鞋子捡回来,又好言好语劝了半天。大姐才把脚收回来,骂骂咧咧地连揉带搓,周围人鄙夷的白眼简直都要翻上了天。
一个有教养的人,即便再富再有,也懂得尊重别人。土豪和贵族之间隔着深入骨髓的教养。
有些人总以为教养是有钱人的事情,可教养和钱多钱少,真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记得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新闻,洛阳市区的K69路公交车行至定鼎立交桥西公交站时,上来一位农民工大哥,手里拿着一把铁锹。
车上有很多空座,但他却没有坐在座位上。而是坐在车厢前后部交接处的台阶上。
后来记者采访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工大哥时,他说他没有想那么多。有座不坐,只是觉得自己身上脏,不想弄脏座椅,不想打扰别人。
买票上车,坐是理所应当;不坐,是因为骨子里的教养。
音乐大师贝多芬曾说过:“把美德、善行传给你的孩子们,而不是留下财富,只有这样才能给他们带来幸福。”
最好的教养,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
上周,下班的公交车上,上来一对母女。年轻的妈妈领着一个大约六岁的小女孩。
孩子依着妈妈一直说好累,我以为这个妈妈会让周围的人让座。
没想到,妈妈却对小女孩说:“叔叔阿姨上一天班也很累,你都已经六岁了,马上就是一名小学生了。不需要别人再给你让座了”。
只要女孩儿果然挺直腰板,不再喊累了。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往往夸一个孩子有教养,其实夸的就是他的父母。
地铁站,小女孩不小心把酸奶撒了一地。女孩的父亲蹲下来,用纸巾处理地面。地铁工作人员告诉这对父女,不用管了,会有保洁来收拾。
这位父亲拒绝了,坚持要自己收拾。他认为,他们自己弄脏的地板理应自己负责收拾干净。
董卿说过:你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为人父母身体力行的结果。
愿在我们的影响下孩子都能:言行中有教养,心底里有善良。
作者简介:夏瑞雪,富书专栏作者,富书投稿变现营2.0学员,90后妈妈,热爱孩子,热爱写作。在字里行间寻找更好的自己,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