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夭夭(爸妈进化论主笔)
昨天下午散步时,一个小孩儿哇哇的哭声引来了大家的侧目。
三四个小孩儿正在草地上一窝水坑里玩耍,其中一个小朋友手里拿的电动佩奇被另一个大点儿的孩子夺走,还被推了一把……
两位当事人的妈妈立刻上前去协助“解决”。
不知道两个妈妈对孩子说了什么,后来两个孩子都哇哇哭着回家了。
你是姐姐,把这个给弟弟先玩一下,要学会多分享;
你这么小气,别的小朋友就不和你玩儿了;给他玩一会,妈妈下次给你买更多好玩的。
在小区楼下小公园遛弯时经常在孩子堆里听到妈妈们的指导声音。
到底怎么引导孩子分享呢?孩子有时候哭着叫着就是不分享,或者分享之后的东西收不回来。
很多家长遇到孩子“分享”的问题,都非常头疼。
为什么孩子不爱分享?
“妈妈,那是我的,不给,就不给”,胖虎大声吼着。
邻居小姑娘哇地一声哭了,堂哥堂嫂尴尬不止,不知道是应该安慰自己孩子还是安慰邻居小姑娘。
事后,我问胖虎,怎么这么不绅士呀。
小家伙说,“妹妹每次来玩玩具都会带回自己家或者弄坏,我不想给。而且我在她家玩时,她都把玩具藏起来”。
小朋友在物权意识还没有明晰的成长阶段,分享是个很大的难题。
有些小朋友经常会说,这是我的,那个也是我的,都是我的。在建立物权归属概念的时候,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给小哥哥玩一下,不要太小气了”如果父母这时候这么回复,小孩子哪里能接受?
要么娃娃一顿哭誓死反抗捍卫自己的权利,要么挣扎无果随便父母,久而久之“生无可恋”。
还有些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也会分享东西给其他孩子,可是面对其他孩子不分享时,怕是价值观都得混乱了。
后来,堂哥问胖虎,那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既能和妹妹一起玩,一起分享,又能够保护自己的玩具?
胖虎答应借玩具给妹妹,让妹妹一定要打保证:不能损坏玩具,并且要在一星期内归还。
最后还询问妹妹:你家里的玩具如果想要拿出来玩儿,可以叫上我吗?
心理学中关于物权意识解释中说过, 孩子在建立物权意识的阶段,父母的引导和教育能够更好的让孩子建立和区分边界感。
在孩子分享时尊重孩子,也让孩子能在被分享时尊重其他孩子。
面对孩子分享的难题,父母处理的第一步不应该是生硬的教育与谴责,多问一问孩子为什么这么做,尊重孩子的决定,然后再去引导。
关于孩子分享,《妈妈是超人》中霍思燕也给大家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模板。
分享应当是自愿和快乐的
嗯哼对于妈妈提议把玩具捐给更有需要的人,很不情愿。
霍思燕立即开导:“你的东西你有自己决定的权利,但如果在愿意的去哪看光下,是可以互相玩的对吧。”
嗯哼反抗更甚,还生气的摔玩具抗议。
霍思燕连连安慰:“你的东西,你有自己决定的权利。”
过了一小会儿,嗯哼冷静下来,主动跟妈妈说自己来决定要不要捐,还协助妈妈收拾区分要捐的玩具。
在霍思燕的频频引导下,嗯哼不仅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意愿,而且也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给了更需要的孩子。
自愿的分享才是快乐的,如果强迫孩子分享,不仅没有实现分享的乐趣,还会造成孩子的身心伤害。
孩子难以区分是否该分享,在遇到别人请求时难以拒绝,久而久之成为大家口中的老好人,不懂拒绝,更甚者,甚至成为不自觉的讨好者。
《欢乐颂》中的关雎尔就是这样一个乖乖女孩儿。
她长相甜美,心地善良,总是不懂得拒绝,同事经常请她帮忙。
难以推脱之时,也只是轻声嘀咕一句“还是难以拒绝别人啊”。
有一次因为帮同事而加班,还签上了自己的姓名确定。而同事先前完成的部分错漏百出,最终导致自己被主管训斥。
很多孩子小时候总被教育要大方,多多分享,但是却从没有受到过先满足自己的教育。
作为家长,从小我们都学习过“孔融让梨”,但是让梨的前提应该是自己也有梨。
分享不该是委屈巴巴苛求自己,满足别人,让别人快乐,而应该是大家都能分享到乐趣和快乐。
给孩子准备足够的分享资本
前几天在《朋友请听好》节目中,好妹妹乐队作为嘉宾来到广播小站。
节目中张小厚提到和姐姐之间的分享:小时候自己有什么好吃的,比如4颗糖会分给姐姐2颗;但姐姐不管有什么东西,就都是自己吃。
对于分享,张小厚和姐姐俩人的态度截然不同。
因为在家里张小厚总是会被优先满足,拥有的多他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没有零食吃或者是没有玩具玩。
可是在姐姐眼里,因为被爸妈教育要爱护弟弟,所以生怕一转眼爸妈就要让自己把手上的东西拱手交给弟弟。
像姐姐一样的孩子一旦长期得不到满足,心里的欠缺和渴望就会形成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则进一步助长匮乏感受。
很多成年人的购物癖,囤货瘾,究其内在原因往往都是童年期的匮乏感。
比如小时候没有得到好看的书包,长大后有了一些经济能力狂买包;或者狂买衣服,望着满满的衣柜才有满足感。
傅首尔在《奇葩说》中讲到,“当一个孩子手里有一百颗糖,他怎么介意分享,当他手里只有两颗糖,你又凭什么要求他大方。”
父母在教育孩子分享前,先要回顾一下自己是否给到孩子足够的爱。
孩子的“分享资产”不足,又拿什么去分享呢?
对待小孩子,分享前只要给到孩子足够多的“玩具”就够了。对待争宠的孩子,给孩子心里填上满满当当的确幸。
父母明智引导,孩子更懂分享
《爸爸去哪儿》中黄磊对多多的教育也非常值得父母学习。
节目组送了多多一只狗狗,贝儿也很想玩,来请求黄磊叔叔的意见。
黄磊没有着急给与准确回复,而是告诉贝儿“狗狗是多多姐姐的,你和多多姐姐商量说一下”。
多多把狗狗给贝儿很长一段时间后,不放心,询问爸爸。黄磊说“你是个大孩子,你可以自己解决”。
黄磊在多多的分享教育上,不仅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还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处理解决问题,不盲目充当裁判官,意见员。
我们的孩子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孩子面临“分享”的课题时:
尊重孩子的决定,不加强迫和谴责;
给予孩子足够多的分享资本,而非强硬的掠夺;
当孩子在分享中遇到问题时,引导孩子自主处理;
同时当孩子面临不被分享时,也要及时给孩子解释这个世界。
父母是孩子的后盾,更是孩子的榜样,你怎么做孩子也会效仿。做一个爱分享的父母,让孩子更懂分享。
作者简介:夭夭,富书专栏作者,富书亲子进阶营第8期学员,喜欢小朋友并被小朋友们喜欢的资深美少女,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