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不信任,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2020-05-31   爸妈精读

原标题:父母的不信任,是孩子一生的噩梦

作者:圆圈(爸妈进化论主笔)

在最近的一期节目《少年说》中,初三(1)班的吴婷吐槽自己的妈妈是个手机控。

但是,妈妈经常埋头玩手机不是为了娱乐,而是为了查询各种学习方法并套用在女儿身上。

女儿说:“妈妈总是用手机查阅各种各样学习方法,无论是微信公众号,还是教育官网中,都留下她的足迹.......”

妈妈还容易被网上的补习班所迷惑,表面上征求女儿的意见,然后不管孩子同不同意,直接给孩子报名,甚至选择了在学校附近租房,进行陪读。

妈妈当然也有自己的道理,她希望女儿在学习上,有更多的计划,并找到更好的一些学习方法。

而女儿却不完全认同,认为妈妈借鉴的那些方法是在帮她学习,学习就是为了妈妈,不是为了自己……

我们可以看到,妈妈这些看似爱的举动,让女儿特别的排斥与反感。

那句“为你好”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吗?

很多时候,父母嘴里的“为你好”往往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温暖和感动,而是家长对孩子的不信任。

心理学家乔伊斯·布拉泽斯说:“爱的最好证明就是信任,彼此信任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好的亲子关系是彼此信任、彼此尊重、彼此理解。当父母和孩子建立起这样的关系时,孩子会很自然地朝着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发展。

小时候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未来有多悲哀?

知乎上有个热门提问: 不被父母信任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有个高赞回复这样说:那种感觉大概就是,非常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很委屈。明明是最亲的人,却口口声声用怀疑的语气试探、跟踪。

回想一下,我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是不是经常出现这样的情景:

只要我没在爸妈眼皮子底下学习,他就认为我没有学习。

如果父母出门前我在学习,父母回来我在玩,父母会说我‘我一出门你就知道玩’;如果父母出门前我在玩,父母回来后我在学习,父母会说‘看我们回来,你就装模作样去学习’。

妈妈从来不相信我。有一次我努力复习,考得不错。但妈妈竟怀疑我是不是作弊了,这让我非常伤心。从那以后,我就不太努力了。

......

一个妈妈带着七岁的女儿去咖啡馆,两人站在冰淇淋柜台前。妈妈问女儿要什么口味的冰淇淋,女儿说她要香草味的,妈妈却说:“我知道你爱吃巧克力口味的。”

女儿还是坚持要香草味的,两人争执起来,最后妈妈说:“你这人真够奇怪的。

这个故事很有趣却引人深思,妈妈明明问了孩子想要什么口味,但是当孩子坚持想要香草味的冰激凌之后,却又强势地帮孩子做出了选择,因为她根本就不相信孩子有做出自己正确选择的能力。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曾做过关于”对学习和生活现状与期望”的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最喜欢父母的10种做法中,排名第一的,就是“信任我。”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认可和信任。

不信任孩子的父母,会以自己的经验取代孩子的感受,无法了解孩子的愿望与要求,孩子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必然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他们对父母的信赖也势必减弱。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未来走的更远

科技狂人埃隆·马斯克,是一位创建了PayPal、特斯拉以及SpaceX,还想登陆火星的亿万富翁。

到底什么样的父母,才能培养出这样出色的孩子?

埃隆·马斯克谈起他的成功,绝大部分归功于他的母亲。

他感谢母亲对他各种奇思妙想的无条件支持,并坦承:“母爱最高级的形式就是给予孩子自由,这一点,我妈妈做得非常好。”

大学毕业,穷困潦倒的马斯克想和弟弟创业,梅耶不仅口头支持相信孩子,而且用实际行动支持,自己打几份工将薪水攒下支援他们。

马斯克卖掉了PayPal又想去做电动汽车,梅耶再次选择了相信并支持,才有了现在的特斯拉。

当马斯克不再满足现有的一切,选择去探索浩瀚的太空时,这位妈妈再一次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相信他的孩子!

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认可,孩子都会努力不辜负父母的信任。

正是因为马斯克的母亲对他毫无保留的信任,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他的兴趣和想法,才最终成就了今天的马斯克。

他们母子的相互信任让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

爱的最好证明就是无条件信任。

就像《麦兜的故事》里麦太对麦兜说过的那样:“全世界的人不爱你,我都只爱你;全世界的人不信你,我都只信你;我爱你爱到心肝里,我信你信到脚趾头里。”

在信任中长大的孩子,无形中会多出一股力量,这股力量是孩子的心灵寄养,促使孩子在爱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激励他们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朝着目标前进。

父母该如何做到信任孩子?

1、摒弃“为你好”的心态,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教育学博士陈美龄,在谈及对儿子的养育说:千万不要替孩子做选择。

真的对孩子好,应该将孩子视作独立的个体,允许他根据自己的想法,自由地做出选择。

比如和孩子一起爬山的时候,问他“我们是继续往前走还是休息一会儿”;和孩子一起参加画展的时候,问他“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等等......

多给孩子选择的权利,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培养孩子的决策能力,使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2、日常生活中多向孩子表达信任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曾说,“当孩子感到被爱、被信任,奇迹不久就会出现在你眼前。”

赏识大师周弘第一次让女儿做应用题,10道题她只做对了1道。一般的父母可能就火了,非打即骂,但他没有,他没在错的地方打叉号,只对的地方打了一个大钩,然后发自肺腑地对她说:

“婷婷,你太了不起了!第一次做应用题就对了1道。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连碰一下都不敢呀!”

小婷婷听了这话,自豪得不得了,越来越爱做应用题,一次比一次对得多,升初中的时候,数学考了99分。

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内心会感到非常愉悦。他的能力得到了父母的肯定,自信就会树立起来,与父母的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对孩子说“孩子,我相信你能行,试试吧”、“没关系,下次再来!”、“我知道你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之类的话。

3、试着让孩子参与讨论家庭事务

诚如陈鹤琴先生所说的:

“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

在家里,当遇到关乎整个家庭的大事时,我和孩子爸会让孩子知道,并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件事非常重要,你有什么想法吗?”

比如,家里要大扫除了,定在哪天,也会和孩子商量;家里的热水器坏了,买个什么型号的、什么品牌、多大容量的,听听孩子的意见……

再比如,一家人决定出去旅游的时候,我们也会问孩子:“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儿?”“想玩些什么?”“最近学到哪些与名胜古迹有关的知识?”把孩子的意愿考虑进去,然后再决定旅游景点……

相信孩子的判断力和办事能力,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这也对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会有很好的效果。

童年时期的孩子在建立自尊心的过程中,受父母的影响最大。父母如何信任孩子,孩子就会如何信任他自己。

只有父母无条件地信任孩子,孩子才会越来越好。

正如心理学家李雪所说:

“我向来相信‘信任’的力量。从小孩子吃饭,她不吃了,我就收碗,不问饱不饱,相信她知道....她的成绩很体面,更重要的是她学得轻松愉快!”

信任的力量,是无穷大的,当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时,孩子就会越来越自信,成长也会越来越顺利。

作者简介:圆圈,富书专栏作者,富书亲子营第8期学员,一位爱生活爱折腾的90后老师、可斜杠女青年,白天工作,闲时读书码字,慵懒而不懈怠,本文首发 @爸妈精读 ,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