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2020-05-29     象牙塔里的新鲜事

原标题:为什么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为什么说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

田园诗,指的是以描绘田园风光,反映农村生活,展现隐逸情怀的诗歌。说起田园诗,大家很容易便会想到田园诗的开创者陶渊明。下面来看看陶渊明究竟写了哪些田园诗?又呈现出怎样的风格和特色?

在陶渊明157首诗中,展现田园的方式多种多样,风格富于变化,具有非常鲜明的艺术特色。就写作的具体情况来看,有综合描写田园风光、叙述田园生活、抒发隐逸志趣的;也有将描写田园风光和叙述田园生活结合的;或者将描写田园风光和抒发隐逸志趣结合的;更多的则是单独描写田园风光,或叙写田园生活,或抒发隐逸之思。

将描写田园风光、表现田园生活和抒发隐逸之思三者结合的代表作有《和郭主簿》其一、《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等。

《和郭主簿》其一先写田园之景“堂前林”“贮清阴”“凯风”“回飙”,再介绍田园生活,“游闲业”“弄书琴”“园蔬”“旧谷”“作美酒”“酒自斟”“弱子戏我侧”,最后用“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点明怀念古代贤人,表明他时时以贤人为标杆来勉励自己。诗中表现了美好的生活环境、日常生活的闲适和诗人淡泊、超脱、高远的生活态度。元人刘履《选诗补注》卷五:“末言遥望白云,深怀古人之高迹,其意远矣。”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则一开始就表现自己的隐逸志向,“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以圣贤为师,以道为追求;接下来写田园生活,“秉耒”,“劝农人”;再写田园风光,“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最后又写田园生活,“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先写超脱世俗的田园生活,“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顾盼莫谁知,荆扉昼长闭”;再写岁暮的田园风光,到处一片洁白寂静,“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最后写隐逸之趣,以先贤为榜样,愿守固穷之节,“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先写田园生活,“草庐寄穷巷,甘以辞华轩”;接着写秋夜的田园风光,“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最后写隐逸之趣,“仰想东户时,余粮宿中田”。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先写抢抓农时,早出晚归的田园生活,“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接着写田园风光,“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再写田园生活,“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最后写隐逸之趣,“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饮酒》(七)先写秋天的田园风光,“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接着写田园生活,“汎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一觞虽独进,杯尽壶自倾”;再写田园风光,“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最后写隐逸之情,“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田园诗擅长将叙述田园生活与描写田园风光相结合。《归园田居》其五前两句写田园生活,道路坎坷,拄杖前行,“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接着写田园风光,“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最后,又写田园生活的快乐,“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读山海经》其一先写隐居之后,堂前屋后的家居环境,入夏时节,绿树成阴,鸟鸣声声,“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接着写隐居之后的日常田园生活,读书、饮酒、摘果蔬,气候宜人,微风细雨,以一个“乐”字收尾,“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而写田园生活的这部分中间,夹杂着田园风光描写,微风细雨,气候怡人,“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蜡日》前两句写景,“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后两句叙写吟咏诗歌,饮酒为乐的田园生活,“我唱尔言得,酒中适何多”。

陶渊明田园诗也有一部分擅长将叙述田园生活与抒发隐逸之情相结合。《归园田居》(其三)前六句写田园生活,“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最后两句抒发隐逸之情,“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一开始总写田园生活的漫长和美好,“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宿好,林园无世情”;最后,写隐逸的志趣和追求,“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一)先抒发隐逸之情,再描写田园风光,最后抒发眷恋田园之情,“夙晨装吾驾,启途情已缅。鸟弄欢新节,泠风送余善。寒竹被荒蹊,地为罕人远。是以植杖翁,悠然不复返。即理愧通识,所保讵乃浅”。

渊明直接描绘田园风光的诗歌,体现出静谧和谐的特色。如《四时》写田园四季的风光:“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孤松。“

《归园田居》其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这首诗为人熟知,其中介绍家居环境与周围风光,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画。诗歌的语言虽然平实,但是亲切生动,观察的视解和表现的方法变化多端,运用工整的对仗句式,由远而近将平平常常的农村生活写得可视可听,有声有色,静中有动,生机盎然,超脱而富有烟火气息。

也有的诗中对于田园生活只是进行片断性的描写,不过,并不乏经典性的佳句。如《停云》:“翩翩飞鸟,息我庭柯。敛翮闲止,好声相和。” 《时运》:“山涤余霭,宇暧微霄。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己酉岁九月九日》:“靡靡秋已夕,凄凄风露交。蔓草不复荣,园木空自凋。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陶渊明叙写田园生活的诗作,相比描写田园风光和抒情隐逸之情两种题材而言,比重更大,这部分诗大都写得节奏比较明快,叙事性强,感情比较真挚,表现的情感比较欢愉。如《归园田居》(其二)写诗人独居室内,偶尔步出家门,访问邻居,相互招呼,闲话农活,以及垦荒种地,“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答庞参军并序》写诗人闲适的生活,以隐居为乐,以琴书为伴,时而弹琴,时而读书,白天耕种灌溉,晚上休息高卧,“衡门之下,有琴有书;载弹载咏,爰得我娱。岂无他好?乐是幽居;朝为灌园,夕偃蓬庐”。

其他叙写田园生活的作品,大多是两到四句左右,见于酬赠诗和咏怀诗中。如《饮酒》其五,就是一首咏怀诗,其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前两句描写田园生活,后两句描写山林风光。前两句是陶渊明描写田园生活的佳句,之所以受到人们称道,原因在于不但介绍了人物活动的地点与内容,而且具象化地展现了诗人采菊的悠闲姿态,以及无意间望见南山的淡淡的欣赏,为自己的日常生活增添了乐趣和情趣。

《与殷晋安别并序》写对待朋友一见如故,友情深厚,“游好非少长,一遇尽殷勤,”“负杖肆游从,淹留忘宵晨。”《停云》写倚窗凝望,独自饮酒,思念亲友,“静寄东轩,春醪独抚。良朋悠邈,搔首延伫”。“闲饮东窗。愿言怀人”。《时运》写暮春与亲友出游,“延目中流,悠悠清沂。童冠齐业,闲咏以归”。《时运》写居家日常生活的闲适情趣,种植花草,穿行林泉,弹琴饮酒,“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答庞参军并序》写与友人饮酒赋诗,“我有旨酒,与汝乐之。乃陈好言,乃著新诗”。《归园田居》其一写不受世俗的干扰,“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答庞参军》写与朋友饮酒,谈论圣贤经典,“有客赏我趣,每每顾林园。谈谐无俗调,所说圣人篇。或有数斗酒,闲饮自欢然”。

《移居》其一写一起吟诗作文,共同欣赏佳作,“邻曲时时来,抗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其二写登高、饮酒、交游,“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除了对于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描叙,陶渊明在诗中还多次抒发对于隐逸的热爱、坚持,寄托自己的社会和政治理想,表现出以真淳和美的特色。

如《劝农》其二追叙后稷、舜、禹、周四个时代,上至君主率先垂范,参加劳动,制定典章制度,确保农业生产按农时开展耕作,使老百姓丰衣足食,“哲人伊何?时为后稷;赡之伊何?实曰播殖。舜既躬耕,禹亦稼穑;远若周典,八政始食”。《劝农》其三追忆上古时期,农夫农妇,男耕女织,使原野上草木繁荣,充满生机。“熙熙令德,猗猗原陆,卉木繁荣,和风清穆。纷纷士女,趋时竞逐;桑妇宵兴,农夫野宿”。《劝农》其四追忆冀缺、沮溺等隐士们农心时节,亲自躬耕,批评当时不勤农务,无所事事的人。“气节易迈,和泽难久。冀缺携俪,沮溺结耦。相彼贤达,犹勤垄亩;矧兹众庶,曵裙拱手”。《赠羊长史》表现黄帝虞舜对诗人思想的影响,以及圣贤对他的熏陶和感召,“愚生三季后,慨然念黄虞。得知千载上,正赖古人书。贤圣留余迹,事事在中都”。

另外,还有一些诗以两到四句的形式抒发隐逸之思,如《和郭主簿》其二抒发思贤人之情,“衔觞念幽人,千载抚尔诀”。《劝农》其一赞美上古时期民风淳朴,人们自给自足,朴实纯真,“悠悠上古,厥初生民,傲然自足,抱朴含真”。

总的来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描写田园风光的作品表现出自然和谐、质朴清新的风格;叙写田园生活的作品热情真挚,以无拘无束为特色;抒发隐逸之思的作品则平和朴实,高古真淳。

“人充满劳绩,然而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用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这两句诗来评论陶渊明的田园诗恐怕是再合适不过的了。陶渊明一生,五仕五隐,大部分时间隐居家乡,安于田园生活,偶有离开,便系心田园,心里时时惦念着重返田园,《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诗就揭示了陶渊明屡仕屡隐的原因,“田园日梦想,安得久离析。终怀在归舟,谅哉宜霜柏”,不但反映了他对田园的深深眷恋之情,也充分证明了正是这种情愫,支撑着他写出这么美好、这么丰富的作品。

当然,陶渊明在田园诗中展现的知道、守道、体道、求道、悟道的精神,也为田园诗增添了思想上和人格上的魅力,丰富了田园诗的内涵,这些都非常值得研究,以后将继续进行探讨。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xko2YHIBiuFnsJQVAG3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