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君子”
梳理《论语》中孔子关于“君子”的论述,内容和观点非常丰富,大略如下:
一是君子不忧不惧,乐天知命,“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1]。“君子不忧不惧”[2]。
二是君子有三畏、有九思,“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3]。“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4]。
三是君子尚义重礼,谦逊诚信,“君子义以为上”[5]。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6]。
四是君子尊五美,屏四恶,“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五美是“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四恶是“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7]
五是论君子之道有四,“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8]这四种品德,即:约束自己严格,事奉国君恭敬,抚养百姓仁慈,役使人民合乎情理。
六论君子文质兼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9]
此外,在《里仁》称:“君子怀德。”
在《为政》称:“君子不器。”
在《述而》称:“君子坦荡荡。”
在《八佾》称:“君子无所争。”《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强调君子自律严格,自视清高,不屑与人争名夺利。善于与人相处,却不愿拉帮结派。
在《子路》称:“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君子善于与人相处,却不会因为利益而与人勾结。
在《卫灵公》称:“君子固穷。”强调君子于困窘之际能坚守志向不变节。
在《子路》称:“君子泰而不骄。”强调君子为人豁达而不自高自大。
在《卫灵公》称:“君子贞而不谅。’”强调君子秉性正直但不会不知变通。
在《雍也》称:“君子博学以文,约之以礼。”强调君子用传统文化丰富自己的学识,用礼义来约束自己的言行。
从上述孔子有关“君子”的论述,可见儒家对全方面提高道德伦理修养的重视。
注释:
[1] 《论语·尧曰》。
[2] 《论语·颜渊》。
[3] 《论语·季氏》,第177页。
[4] 《论语·季氏》,第177页。
[5] 《论语·阳货》,第191页。
[6] 《论语·卫灵公》。
[7] 《论语·尧曰》。
[8] 《论语·公冶长》。
[9] 《论语·雍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UF5uzXIBd4Bm1__YNV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