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树辉老师原创,欢迎转发分享,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武汉咨询师
我在做咨询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无力感,觉得每一个人都有着那么多的心酸,很多时候我会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帮到我的来访者,我不知道这是我对人性的一种悲悯,还是老师说的职业枯竭期,想请教老师,我该如何调整自己?
树辉老师:
当你不知道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状态时,其实你需要面对自己成长的主题了,我喜欢把这个主题叫做“不确定“。这份不确定其实是在考验一名心理咨询师处理自己焦虑的能力。
至于你所说的这种无力感,来源可能是多方面的,这也要求你在多方面觉察一下。首先它极有可能源于你没有第一时间觉察到的那份焦虑,这恐怕是需要你通过个人体验来解决的,其次,它也极有可能是你的来访者要带给你的,你的来访者要对你进行安检,他要看你是否足够真实。如果从这个方向看的话,这有可能是你和来访者把咨询关系建立的更深的一个机会。
除此之外,你还要注意观察一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比如你是否经常面对一类来访者有着一种特殊的无力感?比如面对咨询夫妻关系的来访者你可能会有无力感;也有可能是当你感到来访者在嫌弃你的时候,你会有无力感,如果是那样,你要考虑一下,这是否你的移情,如果是移情的话,你依然需要做个人体验。
对个人的同情和对人性的悲悯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你要进行严格的区分。一个人如果总在过分的同情别人,很可能意味着他在生活中有着很多让自己不太舒服的情感体验,而悲悯人性就不同了。一个人如果有悲悯人性的能力至少他的状态是稳定的,情感是丰富的,所以我基本可以确认你的这种状态不是对人性的悲悯,而极有可能是你自己的东西太多、太满了。
如果你想从我所提供的信息中梳理一下,那你可以允许自己感受一下,我建议你减少工作量,尝试着出去度假,旅游,观察一下自己在闲下来时的状态。如果你很着急的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建议你做一下督导和个人体验。
咨询师交流群群友
怎样了解自己的人格处在哪个层面?上课的时候老师根据同学的反应说某个同学具有咨询师的潜质,请问这个潜质具体指什么?
树辉老师:
首先你要觉察一下,你想了解自己的人格是为了什么?我们想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首先要觉察一下这个问题带给我们的现实意义是什么。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有助于我们用一种更加适应性的方式去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
了解自己的人格在哪个层面对我们的意义并不大,因为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通常是咨询师为了便于工作来定义来访者的,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没必要这样对待自己,但是我们可以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儿上去觉察我们自己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良好的感受力了。
其实上面的讲述已经顺带着回答了你的第一个问题,仔细回想一下,我在讲课时提到某位同学有做咨询师的潜质,应该是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的穿透力。我说的这种穿透力是基于一种独特的感受力的基础之上的。
不管我们所说的人的灵性,还是悟性都和我们的感受力有关,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越来越追求速度,在不断追求速度的时候,不知不觉竟会忘记去感受自己和这个世界的关系。咨询师要想取得有效的咨询效果,激发来访者成长和改变的动力,感受力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我们要在成为心理咨询师这条道路上成长,就需要带着自己的感受去学习、延伸、进而体验我们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感受力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个基础,很多人学了半天心理咨询把自己的感受搞丢了,这就需要停下来进行调整了。
当你迷茫的时候,不妨问问自己的感受在哪里。
树辉老师:
一个专心做咨询的实战派心理治疗师
一个在来访者面前没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玑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经常会有一些怪论,可是会深入你内心的非著名心理咨询师
总之是一个最不像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头条号!
想让生活再幸福一点点,关注我们!
如果您喜欢本文,那就点个赞、关注、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