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树辉老师原创,欢迎转发分享,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有一位女性为自己的孩子做了很多,可是他感觉爱人和孩子离自己越来越远,甚至孩子在她面前都很少说话。为此她很苦恼。她和咨询师谈了几次之后,咨询师发现这位妈妈太在意自己说的每一句话是对还是错。
这位女性对自己的要求如此之高。咨询师也产生了很大压力。因此咨询师在她面前不敢轻易说话,偶尔说的随意一点,咨询师就会担心自己会不会被她抓到犯错的把柄。
访谈了五六次,额她抓到了咨询师的一个错误,咨询师借此展开工作,问道:“你有没有发现我在你面前说话也越来越少了,甚至有时候会有些紧张?”她看着咨询师想了想,然后很确定的点点头。
咨询师继续说:“我看到你跟我说话的时候都很在意自己说的,做的是否正确,我会担心你像要求自己一样要求我。所以我不想好就不敢说,慢慢的就干脆不想说了。”
这位女士听到这里马上明白了,问道:“哦,我好像明白了,我的老公和孩子会不会也像你害怕被我抓住把柄?”那次访谈结束,他为自己总结了两条,第一条是尽量的少为爱人和孩子做一些他们不需要的和他们自己可以做的事儿,第二是在为他们做事儿的时候故意犯点错。
就这样坚持了一个月,他们的关系变了,爱人回家早了,不知不觉竟然破天荒的承担了一些家务,孩子也能主动做点家务了,而且经常和爸爸抓住妈妈的错误开两句玩笑。
这位来访者在爱人、孩子面前变得不再那么不敢犯错了,他们和她的关系却越来越近了。借此总结一下,如果别人无法走近你,是因为你总不肯犯错,在别人眼中没有错的人太不真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像那位来访者一样故意犯错,我们可以变得随便一点,放松一点,这样犯错才能犯得自然一点,关系也会变得真实一些。
【专业分析】(节选自《树辉心理咨询师系统培训》)
从专业角度分析一下,这是一个典型的治疗师运用自己的反移情在咨询中工作的案例。来访者把自己生活中不敢犯错的模式带入了咨询中,这是他的移情,治疗师感觉到了自己的一种紧张(在她面前不敢犯错)这是治疗师的反移情,治疗师把这个过程解释给了来访者,她意识到了这样的一个需要改变的模式,于是主动做出了调整。
治疗师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做出一些动力学假设,比如来访者的爱人和孩子不愿意接近她可能源于两点,第一,害怕自己会被她挑剔,因为她对自己都有着那么严格的要求,更何况是别人;第二,感觉她太不真实,而且太累,连一句错误的话都不敢说,是不是会带给别人一种不真实而且很累的感觉?如果别人和你相处觉得既不真实又累,肯定会自然而然的离你远一些。
树辉老师:
一个专心做咨询的实战派心理治疗师
一个在来访者面前没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玑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经常会有一些怪论,可是会深入你内心的非著名心理咨询师
总之是一个最不像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头条号!
想让生活再幸福一点点,关注我们!
如果您喜欢本文,那就点个赞、关注、转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