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我要做一个怎样的爸爸?

2019-05-29     树辉心理驿站

本文由树辉老师原创,欢迎转发分享,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

文章有一点点长,要耐心看完哦!

01

我要做一个怎样的爸爸?

因为我是一个五岁孩子的爸爸,这篇文章想写给我的同胞们,大概是要满足我自恋的需要吧,我坚信爸爸们需要看,妈妈们更需要认真看。

别为难自己……

如果你总想当一个好爸爸,你可能太为难自己和孩子了。

这个世界上,最难回答的问题莫过于关于好与坏的界定,有的人认为不随便发火的爸爸会是一个好爸爸,可是有的孩子只要三天不打,就会上房揭瓦,对于这样的孩子而言,有一个会收拾他的爸爸才是一个好爸爸。

有一次出差,讲完课和主办方一起吃晚餐,一位爸爸问我:“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您也会和孩子发火吗?”这个问题让我有些哭笑不得。

我答道:请你把“也”字和问号去掉,而且有时候我会很凶。”说完发现他们会用诧异的眼光看着我。

一个妈妈很好奇地问:“有多凶?”

我继续回答:“我也不知道,反正骂也骂过,吼也吼过,打也打过……”

我还要再往下说时,看到周围的人一脸惊愕。我便开玩笑似的说:“你们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是不是担心我会把你们带偏了?”说完大家哈哈大笑。


02

别说自己没脾气,除非……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总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好像心理咨询师就不应该有脾气一样,拜托,心理咨询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脾气,如果有人敢说自己就是没脾气,那就仿佛是在说:“请不要把我当人看。”

我的朋友们也经常会讨论育儿学,在我看来很多育儿学都是伪科学,尤其是那些告诉父母要怎么做,不要怎么做的育儿经,一不小心就会把你带偏,让你觉得过去犯下了太多错误,让你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爸爸,而且自己只能做一个好爸爸。

不是个好爸爸,又怎样?我们要做一个人格健康的爸爸,要做一个有担当的爸爸,要做一个敢于面对自己的问题和缺点的爸爸,我们可以不是一个好爸爸,但是我们也不会做一个糟糕的爸爸,有句话叫“男人不坏,女人不爱”是吗?今天我们把它改改,改成“爸爸不坏,孩子不爱。”

我先来自我牺牲一下吧,讲讲我第一次打孩子的那段经历和感受。那是两年前的一个夏天,孩子的妈妈和姥姥出去逛街了,我拍着胸脯说:“我爷俩在家就好。”其实我是想体验一下带孩子的感受。那时小家伙只有三岁两个月。

陪着小家伙玩儿了一会儿,我便走进了书房,要做第二天讲课的课件,刚打开电脑他便跑了进来:“爸爸,我要给你包饺子吃。”我一听差点笑喷,但是看着小家伙认真的样子又觉得好可爱。

我答道:“好啊,你需要我做什么?”

小家伙眨眨眼:“你给我和面好吗?”

我丝毫没有迟疑:“好,没问题。”

我没多想,给他和了一小块面,把擀面杖和面板弄好,整个客厅就交给了他,可是匆忙之间我却忘了把面粉收好。

我是一个工作狂,一做课件就什么都忘了,不知不觉半小时过去了,我忽然意识到客厅里怎么没有动静呢?赶紧从书房走了出来,等我定睛一看,我的天呢,沙发上,地板上,茶几上,电视柜上,我能看到的犄角旮旯里全都是雪白的一片,小家伙还在那里抹来抹去,我一声呵斥,他才停下,愣愣地看着我。

我冲上前二话没说,摁住他的屁股就狠狠地抽了几巴掌,那是我第一次舍得动手打孩子,虽然控制着力度,手上还是加了劲儿,打完之后还不解气,告诉他:“限你五分钟收拾干净,你要是收拾不好,我接着收拾你。”

他有些委屈地看着我,问道:“五分钟是多久?”我指着表告诉他:“你看到了吗,这个长的针指到这儿就是五分钟。”说完头都没回就回了书房。

到书房坐了一会儿,等到头脑凉快下来,我才想起自己怎么说也是个心理咨询师呀,怎么能这么简单粗暴的对孩子呢?学的那些东西都去哪儿了呢?可是我又想,这个家伙太气人了,打了活该,接着又有一个声音出来:“谁让你没有把面粉收起来的?你不知道他只是一个三岁的孩子吗?你打孩子就是你的错,你怎么就不敢承认呢?”

那一刻我才体会到当爸爸的最大挑战就是不要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我走出了房间,看着小家伙站在那里,手里拿着抹布,看着那白茫茫的一片,不知所措的样子,我忽然有些心疼。

我走到他身边,蹲下来,摸了摸孩子的头,他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表,很委屈、很难过的样子,仿佛在说:“时间到了,可是我还没收拾好。”

我说道:“没关系,爸爸要先和你承认错误,然后我们一起收拾,好吗?”

孩子没说话,只是眨着眼睛看着我。

我一字一句地说道:“爸爸也有犯错的时候,比如刚才打你,就是爸爸的问题,你要给爸爸包饺子吃,爸爸觉得很高兴,你要求爸爸帮忙和面,爸爸就很开心地和好面了,可是爸爸忘了把面粉收起来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这一句很关键,我的确没有弄清原因),你把面粉撒了,爸爸一着急也没问就打你了。”

孩子喃喃地说:“我想……拿一点放到这上面(小手指着面板),然后……收起来,可是……可是一下弄出来了,越弄……越弄越多……”他边说边用小手比划着,好可爱的样子。

我点点头:“哦哦,爸爸还以为是你在淘气呢,说完拍拍他的肩膀,我们都笑了。”


03

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两年,我在很多场合都和家长们分享过,如果从我所学的心理学理论来看,不能打孩子,这样的故事在我和孩子的生命中永远不可能发生。如果在一个爸爸陪伴一个男孩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一两件这样的故事,这个男孩又如何能成长为有担当的男人呢?

当我们不再限定自己只能做一个好爸爸的时候,我们作为一个男人才能变得更加真实,记得几年前,我应邀在一个心理专栏发表文章时,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曾经给我写信,说道:“我爸爸在我眼里一直很优秀,可是不知为什么在我看来他就像一个科学家,总是离我那么远……”几年后这个小伙子的婚姻和事业都遇到了问题,成为了我的一个来访者。

如果你一心想要做一个好爸爸,如果你始终认为只有好爸爸才能培养出好孩子,那你不只是在为难自己,同样也是在限制孩子,在我的工作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会认为只要自己不优秀就不配活,今天我们把这个想法改一改,我们要允许我们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优秀,我们要陪伴孩子健康的成长,这里的健康当然更多的指的是心理层面的

树辉老师:

一个专心做咨询的实战派心理治疗师

一个在来访者面前没有正形,但是可以做到字字珠玑的心理咨询师

一个经常会有一些怪论,可是会深入你内心的非著名心理咨询师

总之是一个最不像心理咨询师的心理咨询师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头条号!

这是一个会让人幸福的头条号!

这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头条号!

想获取更多与心理学有关的内容,关注我们!

想获取更多与成长有关的内容,关注我们!

想让生活再幸福一点点,关注我们!

如果您喜欢本文,那就点个赞转发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Bs--LmwB8g2yegNDFcK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