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先后看到了两篇文章中提到的二胎家庭,老大写出来的“私房日记”(或称“记仇本”)。虽然来自不同的家庭,这些日记却异曲同工。
(1)小亚女儿的“记仇本”
小亚有一个8岁的女儿和一个3岁的儿子,因为丈夫工作忙,平时都是小亚陪着孩子们。这天,小亚在打扫卫生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女儿“记仇本”,本子的封面上写着:“坏妈妈,重男轻女!”
打开本子,里面还有“妈妈喜欢男生,不喜欢我”、“记坏人的本子都是妈妈”、“妈妈重男轻女”,虽然只有短短几页纸,但是却道出了女儿的心酸和委屈。
小亚这才明白女儿越来越沉默的原因,更没想到自己在她心里变成了这样的妈妈。
小亚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当两个孩子发生矛盾时,因为顾忌着小儿子年幼,经常让姐姐退让,有了什么好吃的也是优先给弟弟,因为觉得弟弟小更加需要照顾,所以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了小儿子的身上,甚至有好几次都忘记去学校接女儿。
(2)小柯女儿的“树洞日记”
小珂也是一位二胎妈妈,女儿7岁,男孩3岁。
女儿很懂事,小柯和老公不需对女儿太费心,因为弟弟正是淘气的时候,有了自我意识,两个人关注儿子多一些。
平时弟弟看上女儿的东西,小珂也会让女儿让着弟弟,因为女儿懂事,所以她认为女儿可以理解。而且事实上女儿在这方面确实没闹过。
只记得有一次弟弟看上了女儿喜欢的一个布偶,想要,姐姐不给,他就上去抢,姐姐坚持不给,气急了的弟弟上手去打姐姐。那次姐姐没有忍让,还回打了弟弟,被打到的弟弟瞬间崩溃大哭。
小珂闻声过来,下意识的抱起弟弟安抚,打了女儿一下,说:“弟弟不哭啊,看妈妈帮你打姐姐了。”
然后又对女儿说:“弟弟才多大啊,你就借他玩一会嘛,他一会就玩腻,也就不抢了。”
当小柯有一次无意中发现女儿这些树洞日记时,才明白原来懂事的女儿心中,有这么多委屈和难过。甚至还说再也不要做自己的女儿这样的话,小珂非常震惊。她这才意识到,平日里一直乖巧的女儿,一直感受着不公平,只是在默默忍受。而她却毫无察觉。
家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才能切身感受到:做饭不累,陪写作业不累,带两个孩子出去玩也不累,……这些加起来,都没有给两个孩子“断官司”累。
两个孩子,一个哭,一个闹,到底谁对谁错?怎么做能平息?……以前大家都说“大的应该让着小的”,以这个为挡箭牌倒也能处理大半的争端。
可是,现在很多育儿专家说,这句话对老大不公平。谁也不是自己选择当的老大,凭什么就要让着小的?很多父母仔细想想,也有道理。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怎么处理才公正公平不偏心?
——简直身心俱疲。
还有很多人说,两个孩子的家庭,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我不这样认为。
因为有的时候,老大更需要关注。
老大,原本处于家庭中心的位置,习惯了所有的眼睛围着他转。突然,出来另一个小宝,而且还是一颦一笑就能吸引很多关爱和笑声的小婴儿。
很多眼睛开始不关注老大了,所以老大需要适应这种心理落差,失落感便出现了。如果大人处理不好,不能及时疏导,还能引起老大对小宝的羡慕嫉妒恨,与弟弟妹妹形成对立关系。
我的一个朋友,8岁的女儿,就把一岁妹妹的新衣服,扔进了垃圾桶。这就是典型的不公平心理导致的。
所以,当我们怀上二胎的时候,就要和老大及时沟通。
首先,大人不能用亏欠心理。不要觉得要了二胎,老大的爱就会减少。
事实上,只要我们处理得当,老大的爱不会少。短期之内,时间上的陪伴确实会少,但是随着二胎越来越大,两个孩子之间的互动和陪伴,是父母无法代替的,那种欢乐,千金难买。
其次,大人要灌输给老大这样的认知:这是一件幸福的事,因为爱增多了。
告诉大宝,小宝来了以后,就会多一个人爱大宝。大宝也多了一个人去爱。原来家里每个人都只有三份爱,现在多了一份,变成了四份。多幸福。
最后,告诉老大:生活上小宝需要更多的照顾,但妈妈对你爱不变。你愿意和我一起陪小宝玩吗?
小宝宝生下来,不会说话,不会自主大小便,也不会走路。需要妈妈照顾。你小的时候,妈妈也是这样照顾你的。你小的时候,也像他一样那么可爱。妈妈看到他,就能想到那时的你。妈妈现在陪你的时间虽然少了,但是妈妈对你的爱没变,妈妈依然会找时间陪你玩,和你聊天。妈妈也希望,你能和我一起陪着小宝玩。好不好?
如果大宝小宝同时哭了,要先去回应老大!
老大一直以来都是为他为中心,小宝不同。小宝一出生,上面就有了哥哥/姐姐。所以,让小宝接纳妈妈对老大的爱,很容易。但是让老大接纳妈妈给小宝的爱,则需要努力和沟通。
所以,当两个孩子同时哭了,非要选择一个的话,我建议先安抚老大。
如果我们对老大的教育方式没问题,老大形成了较为正向的品质,再加上我们平时的心里铺垫,当老大平静一些之后,也许会主动对我们说:“妈妈,弟弟也哭了,我们去看看弟弟吧。”
随着小宝越来越大,有了独立思想,我们就要尽量一碗水端平了。
即使两个孩子距离近,也得有一两岁的年龄差,一个2岁的孩子和一个4岁的孩子,一定是那个4岁的孩子更有想法,更有方法,更会表达和处理事情。如果小宝能够听懂大人的话,告诉他:“要听哥哥/姐姐的话,哥哥/姐姐很爱你。”
这样说,既肯定了老大的地位,又拉近了两个孩子之间的距离。
老大,不能只有照顾弟弟妹妹的义务,却没有对应的权力。这对老大是非常不公平的。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单独使用任何一方,都是不合理的。
有一天早饭,我家哥哥批评妹妹不该把腿伸那么长,妹妹不开心,放下筷子不吃饭了。老公心疼女儿,就批评哥哥不该管妹妹,说只要好好照顾她就行。
哥哥生气着说:“我怎么没照顾她了?我怎么就不能管他了?”
我老公是一点火就着的脾气,大声说:“你哪里照顾她了?你每天就知道气她!”
儿子的眼圈瞬间红了,身体僵硬,憋着力气想要再次反击爸爸时,我马上站起身一边安抚他,一边说:“淏仔当然照顾妹妹了,陪着妹妹玩,妹妹不会做的题还给她讲题,妹妹不敢一个人去卫生间的时候,哥哥还在门口陪着……照顾的地方可多呢。”
我这么一说,他们三个人的脾气都降了很多。
(声明:我不是我家的专家,我也有失控的时候,我老公也经常提醒我,我的两个孩子也经常帮我平复情绪。)
如果我们认为老大有照顾妹妹的义务,我们就要给老大管理妹妹的权力。如果我们把老大教育好了,老大也会很好的指导弟弟妹妹。除非我们的老大让我们失望,我们不放心妹妹给他管,那么干脆义务和权力都不要给老大。
但是,这些都不妨碍我们引导孩子间互相关爱。因为主动的关爱,比被迫的照顾要好很多。
兄弟姐妹间,是对立关系,还是合作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态度。
父母越偏向其中一个,那么另一个就越有对立情绪。
如果我发现我儿子有一段时间对妹妹开始有敌意了,总是故意惹她不高兴,我就会和我老公一起反省,是否最近不自觉地偏向了妹妹。反省的结果一般都是肯定的。
于是,在下一次两个孩子发生争执需要我们介入的时候,我们都会权衡一下再给出引导,偶尔还会偏向老大一些。这样两次之后,老大对妹妹的接纳程度就会瞬间提升。
不要比较,不要总觉得这一个不如那一个!对孩子伤害太大。
两个孩子之间,也许有一个让你失望,一些做法让你不喜。但是,千万不要总将这个孩子与另一个孩子对比,因为这只能带来更糟糕的后果:这一个让你失望的,会继续甚至加剧不良行为,同时这样的对比更加剧两个孩子之间的对立情绪。
批评的话,要么一起批,要么私下批。
孩子如果做错了事情,我们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错误,才能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好。
这件事,两个孩子都参与了,都有错,可以一起批评。
如果一个人做错了事,最好私下批评。尤其是老大,不建议在小宝面前批。会伤了老大的自尊心,也会影响老大在小宝心中的形象。
育儿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事情。没有一个万能的方法,让我们用在任何地方。所以,需要我们有一颗终身学习的态度,不断学习和反思,用心观察孩子的生长变化和心理变化,因时制宜。
以上,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