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已经过半,孩子染上这4个坏习惯,开学准落后

2020-02-01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不知不觉,寒假已经过去一半了。平时的寒假,都是大大小小迁徙的过程,有的出去旅游,有的回老家,有的在周边转来转去,串完这家串那家。

这个寒假,因为有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疫情,让十多亿人都宅在了家。旅游没了,走亲戚少了,老的、年轻的、小的都关在房门里,度过一天又一天。

很多人在忙碌的时候,反而一整天的规划很丰富,越忙越有劲头,做得越好;可是,一旦松散下来,就整个颓废了,这也不想干,那也没兴趣,一整天,摊在沙发上搂着一部手机,就这么过去了。

大人收放能力还差强人意的话,孩子们就无法相提并论了。

孩子们如果整个寒假都没有任何规划,吃喝玩乐,日夜颠倒,泡在游戏里的话,开学后,真没那么容易切换频道,差距会在瞬间产生。


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染上了下面这4个坏习惯,现在赶紧调整,争取在开学前,引导孩子们稳定心态,实现完美过渡。

(一)沉溺电视、手机、游戏

连续上了好几个月的学,做了好几个月的作业,考试前还刷了N多套卷子,终于熬到放假了,确实应该放松放松。

这一点我完全赞同,我的两个孩子也有电子屏幕时间。

但是如果这一整天,孩子只在电视、手机、游戏三者之间来回宠幸,那么上瘾的几率就非常大了。

一旦“瘾”产生了,需要的就是“戒除”!

而不是简单的调整了。


长时间沉浸在电子虚拟世界中,对孩子的害处很大。

比如:

  • 大脑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情绪容易亢奋、暴躁。
  • 年龄越小的孩子,长时间被动吸收彩色画面,越影响大脑发育。
  • 长时间看电子屏幕,影响视力发育,很多孩子一个假期就近视了,正因为这样长时间大密度地用眼。放假前视力很好,开学后突然看不清黑板了。视力的损伤是不可逆的,追悔莫及啊!

【建议:】

(1)和孩子约定电子屏幕时间,让孩子按照约定去看电视、看手机、玩游戏。

比如一天一个小时电视,半个小时手机,半个小时游戏。

如果孩子想看电影,可以两天的电视时间合并在一起,看一部电影。

时间长短,可根据孩子年龄而定,年龄越大,时间可越宽松。因为孩子大脑和视力发育都日趋完善,可以适应较长时间的电子屏幕时间。

(2)父母多陪伴孩子互动,尤其是独生子女。

群里朋友说,最近在家宅了这么多天,孩子快憋疯了。她家一个孩子,没玩伴,先小区广场也不能去,当然很难受。如果父母再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孩子就更加孤单了。除了看电视玩游戏,还能做什么?难道还能指望孩子写字看书过一天吗?

我家两个孩子,一起读书,一起玩玩具,一起看电视,依然还会觉得有些无聊。

我和老公最近都特意拿出时间陪他们两个一起玩,打扑克、下棋、玩数独,甚至喊着孩子陪着我们一起做饭,这些大家都参与的事情,他俩都做得其乐无穷。


网络图

(二)作息混乱,日夜颠倒

一放假,身心放松,到了平日睡觉的时间,也不想停下这一天的自由,想再熬一段时间睡,然后起床自然会晚。

这个我也理解。

但是,凡事要有个度。

孩子平时9点睡,放假到了十点睡,可以的;但若是每晚熬到十一二点睡,早上九点十点才起床,那就有些过分了。

如此混乱的作息时间,不但不利于孩子开学的过渡调整,更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发育。


【建议:】

适当晚睡,但不要太晚。

首先大人要按时洗漱,安静下来,关灯。

切勿自己玩着手机,然后想着把孩子赶到床上睡觉,不但很难实现,而且不公平吧!

再说,所有熬的夜,都需要第二天的白天时间来补,你的时间并没有因为熬夜而变多一分钟,只是置换了而已。

而且置换的相当不健康。


(三)将学习完全抛之脑后

放假,就是放松。

我不是生活很规律的人,我喜欢自由的感觉,所以我从不要求孩子放假了也要多么规律的学习,多么刻苦努力的看书做题。

但是,如果一个假期连续一二十天,孩子一个字也不写,一本书也不看,将学习完全抛之脑后,那就是放松大了,过了。

我的两个孩子上个假期学会了几个魔方的转发,刚学会的时候还总是拿来转转,后来新鲜劲儿过去了,放在那里两三个月,前天再拿起来,有三种都还原不了了。

这个例子就是在说:

孩子的记忆时长很有限,如果一个寒假不复习任何知识,开学后不说从头来过,也都差不多。

不信的话,如果你的孩子上三年级,你可以把一年级的英语书拿出来让他看看,看他除了常用的I、do、you、are等之外,能记住的单词还有多少?

所以不要止步于用几天时间就把寒假作业写完就万事大吉了,学习是一条长征路,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持续的程。


【建议:】

假期可以放松,但不能完全把学习丢掉。每周都应该有一些学习内容,尤其是开学前一周,尤为重要。

我家两个孩子,每天早读的内容都是之前学过的所有英语课文,还有学校发的古诗词。即使偶尔有时候忘记了,或者起床晚了没读,也没关系。只要有持续学习的意识就可以。

不断地复习和积累,很重要。

这是玥玥的寒假计划表,画圈的是没完成,画√是完成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这些内容和时间,都是玥玥自己定下来的。

我没有把寒假计划作为监督或考核孩子的标准,这只是孩子日常活动的一个参考,完成的给予肯定没完成的说“没关系”,所以孩子没有压力,如实标记,愿意执行。

春节后的计划表是另一张,等到开学前我会再次分享。

(四)懒懒散散,啥也不干!

一个人,付出的越少,价值感越低,自我认可度越低。

比如一个老人兴致勃勃来帮年轻人带孩子,结果抱孩子不让她抱,做饭不让她做,连洗衣服都不需要她洗,估计没几天,老人就住不下去,回老家了。

反之,如果老人既能看孩子,做的饭菜大人孩子都爱吃,老人不会觉得辛苦,只会感到高兴和满足。这就是价值感的作用。

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一整天什么都不做,懒懒散散,没多久,他的价值感就荡然无存了。除了通过发脾气、给大人找别扭的方式刷些存在感之外,也做不了其他什么了。


有人曾对各国小学生每天劳动时刻做过统计:

美国孩子每天的家务劳动时刻是1.2小时, 韩国孩子每天0.7小时, 英国孩子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 日本0.4小时, 而我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只有0.2小时。

平时写文章呼吁让孩子多参与做家务时,总有家长留言说“作业太多,实在没时间”,现在放假了,还因为疫情不能出去玩了,只能宅在家里的孩子们,终于有时间做家务了吧?

【建议:】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及时给予肯定,让孩子充满价值感和成就感。而这两种感觉,会促使孩子更加投入到家庭事务中。

我们要相信,这些家务的参与,这些劳动的付出,这些价值感的建立过程,都将对孩子的一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