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宅下去,要离婚、要崩溃?别慌,疫情之下,我们要做这十件事

2020-02-09   皓月长歌正面管教

“宅家抗疫,全民长膘”的时期,各家有各家的氛围,各人有个人的感受。

有人吐槽说:“疫情再不结束,我就要离婚了。”

两个平时都以工作为主的夫妻,突然宅在家里大眼瞪小眼的时候,才知道共同话题少的可怜,才知道很多生活习惯格格不入,才发现对方不是自己期待的模样。

有人吐槽父母的:“早上被骂,中午被骂,天天被骂。”

起晚了被骂,吃饭吃少了被骂,看手机看多了依旧被骂。

回到家只有前三天是亲生的,剩下的所有日子,都是捡来的。

到底还要宅多久?我要抑郁了。

有人吐槽自家孩子的:

“天天太闹腾,快要被逼疯了!”

“不是手机就是电视,不是游戏就是动画片,他就不能主动写写字看看书?非要让我骂着逼着才去做?要崩溃了!”

神兽们到底何时才能归笼?

衷心期盼疫情早日过去,不然为娘的就要吐血了。

(一)抗疫宅家综合症

大家都听过“假期综合症”,广大网友又发明了一个词“宅家综合症”,而且解释也给出来了:

“宅家综合征”是指长期待在家中不出门、缺乏心理疏导而产生的一系列身心反应,其中包括:心理上的恐慌、抑郁、躁动;身体上的机能下降、慵懒倦怠。

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叫“抗疫宅家综合症”比较贴切。

  • 恐慌:自然来自于疫情,有的人每天量体温,反复刷疫情,恐惧至极;
  • 抑郁:宅得百无聊赖,什么兴致都提不起来,消极,悲观,不想说话;
  • 躁动:宅得发慌,点火就着,一点就爆。

作为一个喜欢宅家码字的我来说,这个阶段的“宅”,很静心,很享受。

可是看了很多人分享的因“宅”而来的郁闷、崩溃的内容之后,我意识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享受这样不请自来的“轻松”。

所以,这一篇来说一说在这个特殊时期,宅在家里的我们可以做的事情。


(二)疫情之下,我们能做的十件事

2020年2月8日下午2点,上海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这是一种非常高级的病毒传播方式,这种气溶胶携带病毒在密封室内的存留时间,是以小时为单位计算。

所以,电梯、超市、商场等密闭环境,一定要万分小心。

除了必须要外出工作的人之外, 不上班的家长们、老人们和孩子们,宅家成为日常,还要再继续持续下去。因此,我们必须想一想,我们做什么才能让我们宅得更快乐,更有意义?

(1)远离负面信息,远离刺激

如果你一看关于疫情增长的新闻就手脚出汗、心跳加快、无法自控,那么,请尽快放下手机,或关闭你浏览的相关页面,果断地切断让你感觉焦虑和恐惧的来源。

如果你忍不住,想要了解疫情发展情况,可以选择看电视,中央一套,在这里消息一定是准确的,传递的内容一定是正向的。


(2)正确认识疫情,积极面对

昨天我看了一个新闻,一个女子听说吃大蒜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于是大量吃蒜,吃到嗓子肿,吃到进医院。

还有的父母不但自己很恐慌,还每天给孩子们量好几次体温,孩子们也都跟着很害怕。

这些焦虑情绪,不但会影响我们和孩子们的心情,更会伤害我们的身体,伤害我们抵抗力。

心情之于健康的重要性,不许赘述。

所以,我们要正确认识疫情,多看正规网站的准确信息,多浏览正能量的新闻。端正心态,勇敢面对,积极乐观,怀抱希望。

(3)正确发泄情绪

如果你的情绪就是无法保持平和,不是焦虑就是暴燥。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找一些事情让我们发泄出积压的情绪。

比如:

  • 听听歌、唱唱歌;
  • 追追剧、看场电影、打会游戏、打几圈扑克;
  • 如果家中有沙袋或者脚靶,尽情去打,打到汗流浃背;
  • 给好友、知己打电话,彼此倾诉;
  • 如果老公脾气好,宠爱我们,我们还可以和老公撒撒娇,或者来一顿捶捶打打……

总之,找到能让自己发泄或者减压的事情,经常去做,调节情绪。


(4)汲取正能量

先把自己心中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倒空了,才能把正面情绪请进来,住进去。

想一想,什么事情可以让自己心情好起来,变得精力充沛?

比如关于疫情的,我们可以浏览权威的消息,多看医护、志愿者等一线工作者的报道,这样我们会感悟到生命的强韧、大家的团结、一些奉献者的伟大。

还可以听一些心理建设的课程。目前,很多心理学家都开设了免费的疫情期间的心理课程,我们静下心认真听一听,跟着专家的建议做一做,将自己的正能量加多一些。

一个生活在阴霾之下的人,无法给身边的人提供阳光;

只有自己充满了能量,才能带给身边人(尤其是孩子)勇气和希望。


(5)做好规划,充实每一天

  • 早上,睁开眼,又是“宅”的一天,今天干什么呢?
  • 晚上,闭上眼,这“宅”了一天,都干了什么啊!

在没有疫情的时候,我就一直提倡假期一定要有计划表,这样既能帮我们合理规划,又能让孩子们过得充实。既在假期里有收获,又不会在开学时被人弯道超车。

在疫情当下, 在不知道何时才能结束的“宅时光”中,“计划表”依然是我首推的建议。

这两年,我的两个孩子每个假期都有一张他们自己做的计划表,我不期望他们每一项都按时保量地完成,只求他们有时间观点,每一天都不浑浑噩噩,能有所安排,有所收获。

(6)规律作息,营养全面

这一点老生常谈,却依然是重中之重。

这次的疫情直到现在都没有特效药,如果不幸感染病毒,能不能扛过去,就看自身抵抗力。如果你的作息不规律、营养失衡,你的抵抗力就会受影响。

所以,虽然是老生常谈,却仍需每次必谈。

因为,这八个字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

(7)保持运动,多做家务

人是会待出病来,闲出病来的。即使宅在家里,也可以在网上找一些运动的视频,跟着坐一坐。

  • 喜欢瑜伽的,可以做瑜伽;
  • 平时喜欢跑步的,可以在家里“客厅—厨房—卧室”来回地走一走;
  • 还可以和孩子们玩玩枕头大战、抓尾巴、抢袜子之类的互动游戏;……

总之,选择自己可以接受的方式,动起来。别疫情结束了,你的身体呆废了。

还有就是一定要“多做家务”。

尤其是平时早出晚归上班的爸爸们,是时候拿出来你们的耐心和爱心,多做些家务,让亲爱的老婆轻松一下了。

孩子们也可以多做家务,提升孩子的价值感和成就感,这些感受都会让他们受益一生的。

(8)坚持学习、工作

活到老,学到老。

不怕有衰老的身体,就怕有衰老的心灵。

读一读尘封已久还没拆开包装的书,看一看平时太忙没时间学习的内容,做一做可以在家里完成的工作……

只要一日有进步有收获,我们的心便一日是踏实的,安稳的。

当寒假刚开始,计划还没做的时候,十岁的儿子对我说:“妈妈,我要计划表了,这两天待的我感觉挺不好的,糊里糊涂的。”

孩子都如此,何况我们?

(9)珍惜相伴时光

我们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去加倍遗憾或怀念。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些人,一些时光,藏在心底,无限回味。一些人,那时候的一声“再见”,我们不知道意味着“再也没有机会重逢”,直到N年过去了,才恍然那一次也许是最后一面。

与其如此,莫不如珍惜现在陪伴的人,珍惜现在的时光,不要让现在成为未来的遗憾和怀念。


(10)珍惜当下,想做就做,不留遗憾

  • 等以后我有钱了,我就……
  • 等以后我有时间了,我就……
  • 等孩子长大了,我就……

好多的等待,累积到最后,就会变成好多的遗憾。

趁现在好好想一想,我到底想要怎样的人生?我有哪些想做的事情?如果去做,现在需要准备什么?可以从哪里开始?

有想法,就去做;有喜欢的东西,就去买;有喜欢的人,就去表白。

别留遗憾,因为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个先来。

把每一天当成最后一天来过,真到我们离开的时候,除了不舍,了无遗憾,最为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