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好不容易趋于稳定了,归国人员却日益增多,有带着病毒回来的,还有回来以后确诊的。前两天,哈尔滨又出现了恐怖的“1传54”,这些都让大家刚刚稍显放松的心,又被提了上来。虽然高三初三学生开学的越来越多,但是小学生开学之日,依然遥遥无期。
保守估计,山东的小学怕是这个学期要彻底“歇菜”了,没什么开学的希望。我势必要做出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各位妈妈爸爸,你们开学了吗?你们和孩子都好吗?
正常人上班是“朝九晚五”,老母亲的工作时间是“晚九朝五”。
更关键的是,发不发工资,还得看老公心情。
如此居家老母亲的心情,能不灰暗吗?
独生子女还好,只要忙一个就行。遇到两个孩子的,还要分开两个房间,一个准备一个平板或手机,一面互相干扰。可是,还要随时查看孩子们的状态。稍不注意,有个孩子这边放着直播,那边就看漫画了。要不然趁你喘口气儿的功夫,两个孩子就凑到一起看视频,玩小游戏去了。
心真是累,累的稀碎!
既要做家务,辅导作业,还要变“监工”,不然就会在群里被点名,让我们那“老脸”往哪儿搁。
2020年4月15日,辽宁葫芦岛派出所突然接到报警电话称,一对母女欲跳海轻生。四名民警火速赶到现场,看见一个妇女拽着孩子往海里走,10来岁的小女孩一直在哭。妇女情绪激动,一番劝导无果后,4名民警手拉手下水,将母女二人拉回岸边。
据了解,疫情期间孩子在家上网课,女子自己带着孩子学习,可女儿学习不认真,不听话,老是惹她生气,还与她顶嘴,怼她!这次把她气急了,一时想不开,决定吓唬吓唬孩子,这才拖着孩子下了海。
娃虐妈,从不因为妈妈是什么身份就会有所改变。虐起来都是那么干脆、直接、彻底。不管你平时是什么职业,在陪孩子网课这件事上,都面临着同样的崩溃。比如章龄之。
近期,《天天向上》以疫情期间的居家教育为主题制作了一期节目,演员章龄之带着两个儿子酒酒、葫芦出镜,分享了一天的带娃计划。
章龄之早上陪孩子跟着视频做广播体操,接下来是语文课、英语课。从节目中可以看出,因为顾虑镜头,章龄之好几次忍住了揍孩子的双手。
章龄之这种家务与学习两手齐抓的崩溃,引网友共鸣:这不就是我的日常生活吗?
有一个妈妈在一个网络平台上,发布的内容不足50个字,却引发了19.9万人围观。还有99%的人选择路过后沉默,转身在别人的绝望里汲取力量,然后继续回去战斗!
面对家长的各种催促:“快点起床、快点吃饭、直播课快赶不上了、作业认真些、怎么又错了这么多……”孩子们心情也很糟糕。
明明可以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上课,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就把学上完了,回来只要在写作业的时间忍受妈妈的唠叨就可以了。这样还能承受。
结果现在,24小时在父母的监视之下,只要稍微走神,就会被骂;想吃个零食,在床上蹦一会儿,也很难被痛痛快快地允许。想看个电视,先被他们问:“作业写完了吗?”
没写完作业,就不能放松一会儿吗?
电子屏幕时间长?我也不想这样。可是又不能出去,我还能干什么呢?
这泪,不止妈妈在流,孩子心里也很不舒服。
我敢说:网课之下,崩溃的家长,都是极负责任的家长。如果家长不往心里去,对孩子学习不上心,是不会变成如此模样的。
可是,看到那么多崩溃的例子,我在想一个问题:
这种情况下,真的需要事无巨细、需要那么负责任吗?
不一定。
平衡,很重要。
在网课之下,父母可做的选择,只有这四种:
在这四种情况当中,父母情绪较为稳定的,就是第3种。
我们要想一想:
在24小时相处的当下,并且这种状况还要持续下去的情况下,是孩子的学习成绩更重要?还是我们的身体和亲子关系更重要?
平时对孩子自律性要求很高的家长,现在与孩子互动应该依然不错,不过是延续着之前的状态和习惯即可;
可是平时不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家庭,孩子平时都靠老师鞭策学习,因为担心老师惩罚或批评,努力学习,认真写作业。现如今,老师的威胁不在,孩子便会放飞自我。在这种状态下,家长若调整不好心态,就容易崩溃。
所以,认清现状,及时反思,放过自己,放过孩子。
说实话,家里真的不太适合长时间专注的学习(除非自控力和自律性非常好的孩子)。
身边的诱惑实在太多,孩子只要一学习,扭头看到的各种东西都会变得无比好玩。零食、玩具、橡皮、尺子、床、沙发……我们一不留神,他就从学习桌滚到了床上,看起了漫画,玩起了玩具。
要求孩子每时每刻都认真学习,不太现实。
但是,给孩子设定一定的目标,当天的或者阶段性的都可以,很实用。
比如:两个小时内完成三项作业。
抓大:规定时间内完成内容。
放小:这两个小时之内,孩子先做哪个,后做哪个,中间有没有玩橡皮,我们不管。
比如:看完网课,写完作业后,可自由安排活动,电子娱乐时间不得超过一小时。
抓大:学习任务完成,按时打卡,电子娱乐时间一小时之内。
放小:孩子玩哪个玩具、玩扑克还是下棋、发呆还是睡觉、看抖音还是快手……我们不管。
再比如:两周读完一本经典书籍。
抓大:两周内读完。
放小:读哪本名著(家里有的书,都是咱们买的,孩子放心选)、何时去读、节奏如何,我们不管。
一个人面对一件事,即便这件事很难,我们也不容易烦躁;可是一个人若同时面对很多个问题,哪怕每个问题都不那么棘手,但当它们同时涌上来的时候,我们就很容易崩溃。
育儿,太过琐碎。
我们每日的烦躁,甚至说不清到底是因为什么事。
因为孩子学习不如意,到底哪里不如意?
我们不要奢望同时解决这些问题。找到让你最痛的点,暂时忽略其他问题,就从这个最痛点入手,努力找到解决之法。这个问题调整好以后,再去看下一个问题。
但是,我并不赞同以“问题”思维去养育孩子。因为在你救这一处火的时候,另外一处可能再起火。
正面管教提倡的是“鼓励式教育”。就是:
用心观察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看到孩子进步的地方(哪怕一点点),认可和鼓励孩子,让孩子逐渐形成自信。
用正向的方式引导,激发孩子的内心力量,孩子主动要求进步。——才是育儿正确的打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