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路上令人羡慕的孩子,父母必备的三种身份

2019-11-18   爸妈精读

作者:耶小叶(爸妈进化论主笔)

上周聚会,朋友跟我抱怨:孩子的英语老师在班级群里,发了一个信息,班上的6位同学去上学校的英语外教专题课,没有她孩子。

可在课外,朋友给孩子报了线上、线下两个外教辅导课,孩子学得很好,班里表现也很优秀。

像这么小的一件事,往往都会让朋友的情绪,变得更为焦虑不安。

自从孩子上了小学,一向温柔的朋友变得很暴躁,不仅开始吼孩子,而且,但凡是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完全失去了耐心。情绪很容易波动,朋友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

像她这样,面对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做的家长大有人在。

尝试以这三种身份,和孩子相处吧,相信收获的不只是亲情……

恋人身份

恋人之间始终充满了爱,在孩子把父母虐的想要“退货”的时候,请记住这份爱,保持冷静、宽容的心态,用爱去温暖、爱护、帮助孩子,孩子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

电影《阿甘正传》中:阿甘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但他妈妈却鼓励他“傻人有傻福”;

阿甘的腿要带腿箍,被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待,妈妈却告诉他“你跟别人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上学时,校长建议阿甘上智障学校,他妈妈告诉校长“我们每个人都不大一样”,并坚持要阿甘得到最好的教育;

他的妈妈始终相信“事情一定会有办法解决”……

阿甘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我妈妈说……”,这个影响阿甘一生的女人,用自己最独特的方式,最伟大的母爱,成就了阿甘一生的坦途。

在阿甘妈妈临终之时说道:“我不知道,但我注定要做你的妈妈,我就尽力做好”。

这份“尽力”,源于一位妈妈对儿子深深地爱。

这份爱让阿甘学会了,爱恋人珍妮和爱战友布巴,以及爱自己。拥有了爱的能力,孩子才能幸福的走下去。

《童年的秘密》一书中写到:“儿童所爱的对象是成人。从成人那里,儿童不仅得到他所需的物质帮助,而且得到很多的爱。这对他的自我发展是必要的。”“通过爱,儿童实现了自我。”

可现实社会里,有很多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爱,在成长的过程中出现犯罪和自杀的行为,做父母的难道不该反思吗?

大连警方通报:2019年10月24日,13岁男孩蔡某某诱骗路过的10岁女孩小琪至家中,强奸不成,反将女孩杀害。

据报道:当前中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以上,其中15-16岁的少年犯罪又占青少年犯罪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江苏警方通报:2019年3月12日,一名9岁的男孩,因打碎学校的玻璃,从家中跳楼自杀。

据报道: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居世界第一。

人生路很长,爱要时刻在,做一个有爱的父母,孩子才能实现自我成长。

《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

领路人身份

当孩子来到这个大千世界,身边的一切都是陌生的,遇事难免会出差错。“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一个孩子,那么父母就成了孩子人生路上最重要的领路人。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飞面对学习,爸爸的教育是;“是不是考进前十,爸爸才不在乎。爸爸在乎的是,你的脑子是在睡觉,还是一直在转。”

马飞面对人生,爸爸的教育是:“北大清华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每天连箭靶子都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马飞面对工作,爸爸的教育是;“这世界上好玩的工作多了去了,挑一个你最感兴趣的,你就去想吧!”

言传身教,在马飞成长的过程中,爸爸教会了马飞独立思考、敢于承担、自信勇敢、永不认输等优秀的品质,这些将伴随孩子一生,扬帆远航。

育儿作家珍妮·艾里姆曾说过:“孩子的身上存在缺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为孩子人生领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确的家教观念和教子方法。”

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新闻: 未成年人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勒索财物等校园暴力,校园凌霸者层出不穷;

未成年人盗窃、故意损坏财物、吸烟、吸毒、酗酒、沉迷电脑,家庭监管者完全失职;

未成年人在青春期出现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睡眠障碍等,父母未能及时察觉、疏导和帮助孩子……

父母教育的缺失,让孩子,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迷失自我,偏离了生活的轨迹,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

《童年的秘密》一书中讲到:“所有的父母都具有一个伟大的使命。他们是唯一能够和必须拯救自己的孩子的人,因为他们具有在社会中组织起来的力量,并能在共同生活的实践中采取行动。”

愿父母不辱使命,砥砺前行!

合伙人身份

父母和孩子是相互陪伴走一程的人,有句话:“每一个人格都渴望平等,每一个灵魂都值得尊重。”

在相伴的路上,孩子是有尊严的,是需要被尊重的。

法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弗朗索瓦兹·多尔多的著作《儿童的利益》,讲述了:孩子是一个自由的、终将离我们而去的独立的人,我们应该发现和正视儿童的价值所在。以和成人平等的态度对待儿童,真正从内心尊重孩子、体恤孩子以及捍卫孩子的利益。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他出身富豪家庭,从小父母管教严格,但家庭中并不缺乏民主和平等。

有一次,6岁的罗斯福对母亲规定的作息时间提出不满,要求“自由”一天,母亲认真考虑,并同意儿子的要求,至于孩子去做什么,几点回家,母亲表示尊重和理解。

这样的小事,父母都能考虑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提出的要求,支持孩子做出的决定,孩子成为伟大的总统,也是必然。

顾振飚说过:“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会懂得尊重别人,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内。”

朋友讲过一个故事:她家楼下的阿姨家有个独生女儿,因为是独生或是女儿的缘故,阿姨和叔叔对女儿的管教比较苛刻,什么事情都要插手,从来不尊重孩子的感受。

女儿在学校和什么朋友交往要过问、谈恋爱要限制、对女儿的结婚对象不满意,直接搅黄等等。到现在女儿快40岁了,还剩在家中……

像这样,父母高举着“都是为你好”的旗帜,幻想操控孩子的人生。

尊重就是帮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电影里有段话:“如果迈克尔 杰克逊的爸爸逼他成为拳击手,拳王阿里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后果会有多恐怖!”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有一段话:“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每一个孩子都来自纯净无邪的地方,永远都应该是人间万分疼惜的珍宝。”

生活中,愿父母用爱去浇灌、去教育、去尊重孩子,才是孩子之幸,更是父母之福。

恰如20世纪最伟大的教育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所说:“我们对儿童所做的一切,都会开花结果,不仅影响他一生,也决定他一生。”

作者简介:耶小叶,富书专栏作者,喜欢看书、做饭、旅游、锻炼的宝妈,现致力于亲子写作行业。和你一起分享,温暖人心的情、胸怀大地的爱,本文首发爸妈精读头条号;爸妈精读系头条号签约作者,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