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好吃货”

2019-11-09   陕菜之都

特别声明:本文为本头条号特邀作家张兆红老师原创作品



​小时候的“好吃货”

原创/张兆红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北方孩子们的零食里,有着与今天大不相同的“好吃货”!



老糖

一种用含有糖分的食物熬制成的不规则块状糖,有黑红色、焦黄色,吃起来粘牙。熬制的好,味道越吃越粘越香。熬制不太好的,吃起来焦味浓。老糖卖的时间主要在冬天,基本是做糖的人走街串巷卖的,孩子们买的时候也不需要称,几分钱就可以买一大块。有时候自己没钱,就从家里架起来的玉米架上拧下来个玉米棒子换,买糖人也会给一大块。吃的时候,快大咬不下来,就使劲的在桌子上砸,有聪明的,拿个毛巾包住,使劲在墙面上一摔,大块就散开成小块了。老糖遇热就变软,有灵巧的用软了的老糖捏成小动物样,也有专门卖糖人的艺人,熬制好糖稀吹的各种动物,人物,这在农村转巷的少见,基本在县城和过会时容易遇到,孩子们会围绕着看神奇,大人们也叫绝。



洋糖

就是水果糖,一毛钱十个,大队小卖部,乡镇百货店卖。小伙伴们谁要有几分钱,会专程跑几里地去买,买回来吃的时候,会把剥下来的糖纸整理的平平展展的夹在书本里,或者集中收藏在一个盒子里,偶尔有好朋友来了,会拿出来炫耀给他们看。各种各样的糖纸,材质和画各不相同,张张都是精美的宝贝,也是自己吃过糖的一种标志,会倍感自豪。



炒豆豆

生产队里养着耕地拉车出力的牲口,人们把这些牲畜是相当的当事,到秋收后会储存了黄豆,给它们炒了吃。小孩子们,有谁知道炒豆子了,就会越几个关系最要好的,从刚能容纳一个人钻进去的栅栏门里钻进去,每人都先装满自己的小口袋,然后溜出来,悄悄聚集在一个麦积垛下吃。那豆子因为是给牲口加的硬料,有炒熟的,多数都不太熟,可孩子们聚在一起,又说又笑,吃的也是津津有味,也不怕吃多了过后拉不下。



冰激凌

这可不是现在孩子们吃滴奶油果味冷饮,只是冬天水缸里的冰凌茬子,或者屋檐下的冰柱。那时的冬天特别的冷,放在灶房用来储水的瓮也会结厚厚的冰层。在起初刚形成的冰层时,孩子们会从瓮里捞出来吃,薄薄的一层,咬牙声脆,一股清流凉意,不觉得一点寒冷。村部的茅草屋檐下,雪后太阳出来,一缕缕滴水帘冰柱,被照的七彩闪亮,小伙伴们争先恐后的去够下来,品着其雪水的滋润与甘甜,也不怕闹肚子。



罐头

特别是橘子罐头,我的最爱。平常舍不得买,都是走亲戚来给爷爷带滴礼物。独特的酸甜味和着炮制过无籽的橘子瓣,爽口润心,至现在想起来都流口水。因为特别喜欢这味道,偶尔就缠着爷爷去百货店买个,拿回来时,幸福感十足。这贵重的好吃货一般是不拿出去跟小伙伴们分享滴,也是因为不好拿。还有种鱼和午餐肉罐头,铁盒盒装的,都非常好吃。

野葡萄

黑豆豆,生长在田间地头,秋季成熟,成长饱满的,缕一把放嘴里,吃的满嘴紫色可口的甜。小伙伴们最喜欢大人从地里干完活下晌,会折回来一枝一树的黑葡萄,大家吃着说着笑着,还会比看谁的繁,谁的黑,谁的甜。

07.

sept

尖尖毛

又名玛丽毛、毛毛根,学名叫茅草根,是一种北方春天田野特有的好吃货。每到春天小草探头,茅草根的花骨朵也从地面探出尖尖的脑袋,小伙伴们会成群结队去田野小渠,沟坎容易存水的地方去寻找,剥开花骨朵,白生生毛絮,嫩甜芳香。记得有次借故家里过事没去学校,跑到田野里拔尖尖毛,被老师找来,回去后让把满满一口袋的胜利果实给班上同学们分了,心里很是耿耿于怀了好一阵子。尖尖毛的花期短,很快就开花老的吃不成了,伙伴们会在夏末秋初时去挖茅草根,细细的一节一节,嚼起来甘甜甘甜。

还有像酸枣、嫩蓖麻籽、野枸杞子;麦乳精、口哨糖、果丹皮等等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多说了。

现在孩子们的零食,琳琅满目,那些田野里自然生长的好吃货被订上不干净不安全的标签,那些时代标志的百货店零食也基本退出历史舞台,遥远的过去,遥远的记忆,仅仅留在那个遥远的年代。

作者简介:张兆红,昵称兮兮伊人,笔名梦儿,书名一红,斋号润玉阁,大荔人,教育工作者。书法主攻魏碑,能写古体诗词、现代诗歌、散文,也做传记叙事。热爱朗诵,学习二胡,常言生的平凡,活的恬淡,学无止境,归于自我。

张兆红老师倩影

编辑:李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