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专栏
【写在前面的话:孩子高三,是不是让你感到非常焦虑,有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又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面对刻苦学习的孩子,说话也不敢大声,就怕那句话说错了孩子会情绪低落,影响了学习,哎!高三父母究竟该如何面对孩子高中最后阶段,别焦虑!
作为一个曾经是高三孩子的爸爸,儿子当年一举高考夺魁,如今就读于英伦老牌红砖名校建筑系,在中西方教育中都游刃有余。作为资深教育人和畅销书作者的爸爸,现在头条号“男孩家长帮”倾情分享高三一年的父母应对策略“干货”。
《陪着孩子过高三,成功父母怎么做》三个系列专栏共一百余篇,近50万字已经完本结束,得到许多高三家长的关注。不时有急切的父母留言咨询一些孩子的问题,这也促使我更加用心的完成每一篇文字,希望能带给高三父母一点有益的启发,能够帮助他们在孩子的沟通中,减少一些摩擦。
从专栏上线一年反馈来看,许多父母尝试建议的方法之后都很有效果,对父母自身的生命质量也是一种提升,因为平时大家都比较忙,只顾陪孩子,难以静心阅读,这个专栏是亲子教育类随笔文字,希望对您有实际用途,对陪伴高三孩子有帮助,平稳高效地度过关键期,祝各位的孩子高三“六六大顺”,2020年高考金榜题名!】
周末,在卓越父母成长营(点击上方圈子)的线下活动中,帮主讲了两个多小时,内容大都在前面的专栏里有,也会补充一些最新的案例和想法。现场气氛很好,互动的时候,父母也很踊跃,有的说起来很动情,眼圈都红了,可见内心的焦虑或者迷茫都是真的。
接下来我稍稍整理一下,看一看高三父母目前普遍焦虑的是哪几个方面,什么原因,有没有办法调整一下,当然,我必须再三申明的是,方法或者道理无非那么几条,关键在各位家长的实行与否。
高三父母当下普遍的焦虑有哪些?
焦虑之一:对比之下,信心不足
这里所谓的自信心不足是指高三父母在陪读过程当中,经过一些事例之后发现自己有越来越多的不足,有越来越多的事情不能亲力亲为而产生的自卑心理。尤其是在和其他家长交流时,看到有些父母似乎是全能的,为孩子准备的非常充分,提供更加优越的备考条件,例如请得到有名望的老师做私人家教;例如总能找到一些独家的资源给孩子助考练习等等。而自己似乎除了晚上弄点吃的,其他都无能为力。还有的父母在孩子某次重要的考试过程中失利,归因到自我陪考方法出现巨大的纰漏时就更加自责,例如“他爸爸晚上打呼,那几天不该让他陪的。”有些父母因为孩子的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或者某次考试发挥失利而对孩子升学失去信心,外在表现就是唉声叹气,信心全无。
高三父母对孩子失去信心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孩子的期望与实际的落差太大,或者是在理解“何为高考成功”这个问题上存在着误区。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是,高考是高三孩子自己的事情,无论本领多么大的父母(有的也是自我吹嘘,真正能量大的父母都很低调,不会张扬),都无法替代孩子去参加考试。高三父母在高三陪考过程当中远扮演的是配角而非主角,绝不能越俎代庖。
所以,作为家长,只要把自己该做的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就足矣,不仅不能过分干涉,更不能想当然的包办一切。作为高三考生的后勤保障,我们要在饮食、起居、健康等方面做到“五星级服务”。只要圆满完成后勤保障任务,我们的目标就已经达到了。
其次再来谈谈对考生期望值的理解。
要清楚的是,高考是一个选拔性考试,强中自有强中手,即使是每年的高考状元,在考分尚未出来之前,也没有人敢肯定自己就一定是第一名,毕竟考试存在着众多不可测因素,尤其是在同分段比较接近的情况下,大家的水平是差不多的。要求一个适合去二本院校读书的孩子非要考上北大、清华这样的顶尖级学校,那就是自寻烦恼,无论是父母和孩子都会承受无比的压力,最终也是破灭的结局。
所以,高三父母在这个阶段应该和孩子明确:只要考生在备考阶段付出自己的百分百努力,在考试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实际能力,就是高考成功!与分数无关,会让孩子的压力减轻很多,结果恰恰会给你惊喜。
焦虑之二:盲目攀比,自寻烦恼
这里所谓的盲目攀比部分家长在高三陪考过程当中总爱打听其他考生的备考情况,总爱拿其他学生的成绩与自己孩子的成绩进行比较,总觉得别的孩子有的备考条件自己的孩子也必须有,别的孩子有的辅导书自己的孩子也一定要看……
这样的家长实在过得不轻松,非常焦虑。
每天在盯住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盯紧其他考生的一举一动,看看他们读了什么新资料,买了什么新书,自己赶紧给孩子也要买。这种心态往往会使得孩子非常尴尬,他们不愿意让家长介入到自己的学习生活当中,尤其是翻看其他孩子的书包或者材料带会给人非常难受的感觉,对其他孩子也是一种不尊重。在高三孩子眼中,自己备考的事情家长了解的并不多,甚至有的家长已经完全不了解现在的教育教学体系,还用他们当年的那种思路来理解现在的高考体制,有时候看似出发点很好,但是总是好心办坏事,总会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再者说,考生的备考环境与家庭的经济实力和文化氛围直接相关,有些甚至是家族文化环境的熏陶,不能简单短时间内复制的,也是不能强求的。有的父母一会学习小明家,一会儿学习小李家,一直是东施效颦,效果怎么会好呢。而盲目攀比,效果越不好,内心越焦虑,形成恶性循环,对孩子高考很不利。
焦虑之三:过于敏感,疑神疑鬼
在高考期间,高三父母敏感无可厚非,总比大大咧咧,马虎大意好。这里所谓的过于敏感是指高三父母在陪考过程中,对很多事情都过于在意,比如孩子休息放松一会儿会不会影响学习?孩子天天学习但成绩反而下降,会不会因为并未真正努力而是装样子给父母看?为什么孩子最近总是不听话,叫他干啥都反对,似乎欠了他几辈子似的?孩子最近跟小丽(异性)经常热络聊天,这么关键的时刻早恋了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可能当父母的都会在一定的阶段会提出来,而大部分家长却会及时化解问题、解开心结,或者选择冷处理,让时间消解难题。但是对于过于敏感的高三父母来说,就不轻松了。
由于这些过于敏感的父母对于上面类似问题没有一个稳定的做法,因此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孩子学习之外的一切行为都被他们否定,俗称的“一刀切”:一律不准看电视、看杂志,一律不准进行体育锻炼,不准和异性交往,要及时跟家长汇报每天的动态,甚至会翻看孩子的日记等,似乎孩子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只能坐在书桌前捧着书本看,这样才符合他们的意愿,才是他们心目中好学生的标配。试想一下,这样的后果是什么?直接导致孩子与家长的关系更加疏离,矛盾更加尖锐。甚至会发生一些悲剧性的事件,媒体上时有耳闻,如果去寻找悲剧的源头,多半会站着过于敏感的父母。
过于敏感的高三父母每天翻来覆去想的都是类似问题,他们被这些问题困扰,又苦于没有解决办法,时间长了,这部分家长恐怕就会被自己的“神经质”逼得无路可逃,处于崩溃的边缘了。
高三父母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究竟有哪些?
为了孩子的高考 ,怀着殷切希望的家长忙前忙后,就是为了充当好考生后勤部长的角色。但有时家长没有意识到,自己会“好心”办“坏事”。而这些所谓的“坏事”实际上就意味着父母的心理已经出现了问题,只是程度轻重而已。
症状一:贴身陪伴,实则干扰
有的高三父母觉得自己白天无法与孩子一起去学校复习就是一件极度对不起孩子的事情,于是孩子晚上放学回来就可以弥补自己的遗憾并担当起监督员的角色。从孩子跨进家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形影不离地伴随左右,美其名曰等待随时调遣,但实际上也在或多或少地行使监督之责。这样就会给考生造成很多压力。
另外,贴身陪伴也是考生最反感的行为之一。有的高三父母动不动就送一杯牛奶,送一盘水果,更有甚者在做这些事情时过分小心,使考生更加紧张。曾经一位高三孩子对我说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看书就是看书,妈妈又递这又递那的,一看到她那眼神我就紧张。我索性不吃她送来的东西,结果她就哭哭啼啼,哎,烦死了!”
由此看来,高三父母应该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学习环境而不是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症状二:催促早睡,歇斯底里
早睡原本是一个健康的事情,然而高三考生每天晚睡一些客观上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有些家长就过分地担心。他们总觉得孩子复习功课实在太辛苦了,又经常听老师和专家说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于是就过分频繁地催促孩子上床睡觉,到了九点半点就收作业理桌子,让孩子去睡觉。殊不知,许多孩子九点半的时候正需要好好复习,精神头还很足,却被强制性打断了。
其实,这种行为也是因为家长心理过于紧张所致。睡眠习惯不要轻易和刻意地去改变,适当地提前入睡的时间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是如果家长过分强调早睡,就会打乱考生的复习计划和实践安排,反而影响了考生的心情和复习的质量。究竟是不是需要将入睡时间提前,需要家长和考生进行商定,最终由考生做决定。
关键是这部分父母的行为是非常粗暴武断的,导致孩子的内心反感。,不利于备考
症状三:暗示多多,过于明显
如果家长经常把一些励志类图书刻意放在孩子枕头底下或者书桌显眼的地方,想让孩子在休息时间阅读这些书籍以激发拼搏精神和斗志,使其最终在高考时取得好成绩,这只是父母的一厢情愿,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反而是大错特错了。
积极暗示原本是无可厚非的,甚至是需要的,但如果超过一定的度就显得不地道了。其实孩子也知道父母的想法,但家长的这种频繁暗示的做法让孩子反感。反而起到一种负面暗示的作用,孩子会认为家长这是在告诫自己:你还不够努力,你还不够优秀,所以用这些激励你,一定要努力学习,像状元那样考上理想的大学。由此孩子就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负罪感,会产生“考不上名校就是我无能,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全家”的想法,无形之中增加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
症状四:拔高条件,过于呵护
高考租宾馆房是近几年开始兴起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将上学、放学路上的时间节省下来用以休息,同时创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以提高高考时的舒适度,提高复习效果。
高三父母为孩子创造优越的复习环境是爱护子女的表现,也彰显了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原本也是正常的。但有的家长在创造条件时过于追求豪华,比谁花的钱多,这就有点变味了。作为高三父母应该更加全面地去考虑,根据孩子的需求,合理的安排,不能因一时的冲动影响了自己的决策。例如要考虑孩子的适应性问题,他住惯了宿舍,进入豪华套间孩子能否适应?需要多久才能适应?每个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是大不相同的,有时考生反而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举手无措,因为宾馆里有网络,有电视的干扰,反而找不到复习的感觉。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适得其反,有许多高考失败的例子就是因为在最后一段时间的陪考不当造成的,本质上也是父母决策的一个巨大失误。
家长的心理问题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
高三父母的不良情绪和心理波动的状态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一般来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紧张恐惧感
很多家长在高三陪考的时候一改往日闲适的生活习惯,忙着给学生补充营养,忙着帮孩子寻找复习资料,忙着与学校的任课教师沟通,甚至一天打几个电话或者发N条信息,老师也会觉得太频繁。高三父母这种违背常态的阵势固然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但过度了往往会让孩子感到心里紧张。
2. 逆反心理
到了高三,每个孩子都会对如何复习有一定的心理认知,况且一般学校会安排专业的老师进行调整进度,提升孩子的心理状态,而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再过分地嘱咐孩子要认真复习,或是恨不得将穿衣、穿鞋、吃饱穿暖带水果等这样的事情都帮孩子做好,就会引来孩子内心的反感。
3. 负罪感
这一点许多高三父母意识不到,认为自己做许多是应该的,但在孩子眼里,父母做得越多也就是对他们的期待越高,而自己肯定达不到这样的高目标。当孩子们看到爸爸妈妈为自己付出了这么多,自己却仍旧无法达到家长的期望时就会产生无限的负罪感,这种负罪感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积累在孩子心里,一旦遇到什么偶然的事情,就会爆发出来成为悲剧。
4.选择性困难
有的高三父母提醒要早睡觉,当孩子却想多复习一个小时,这就是矛盾。家长参考东家西家,买来许多参考书,可是老师说一味地投入题海战术对高考无益,这又是一对矛盾。高三父母的很多违背备考规律的行为都会让考生左右为难,不做,父母会更加觉得委屈,好像自己的努力白费了;如果照做不误,那么父母会一样接一样,忙得不亦乐乎,对高考的作用却只能是负数。两难啊!
高三父母如何调整心态
高三孩子的心态、状态时时刻刻牵动着家长的心,而家长产生各种心理问题也都是因为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摆正确造成的。不管是把自己当成了决策者还是当事人,都会影响到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进而影响到自己的心理状态。
所以,作为成年人的高三父母必须把自己的心态真正地调整好,最需要做的是尊重,说到尊重其实很平常的一个词,做到却不易。高三父母只有做到了和孩子之间的相互尊重,一切心理问题才能彻底解决,那么作为家长最应该尊重孩子什么呢?
1. 尊重孩子的学业现状
现在离2020高考还有190多天,每个高三孩子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包括自己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和应对能力,他自己明白在班级的段位,在年级的位次,或者在一定区域的排名,这是一个客观情况,虽然不能说绝对不可改变,但至少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
高三父母不能低估或过于高估孩子的实际能力,从而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事实上后者可能更多一些。因为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激励和认可,都希望自己在高考时考一个好成绩向所有爱自己的人汇报。
一切目标从孩子的现状出发,就是一种尊重。
2. 尊重孩子的主观意愿
高三父母在高考陪考的任何阶段都是配角而非主角,这一点一定是始终牢记,所以尊重作为主体的高三孩子自己的意愿是最重要的。
一方面,孩子对自己的成绩水平、发展方向等都有自己的打算,高三父母所要做的就是在尊重他们意愿的前提下给予一定的建议和帮助。如果一味地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办,结果不仅为难孩子,也可能因难以如愿而出现家长心理失衡的情况。如果出现了恶性循环,就更加难以解决了。有些孩子尽管考进了名校,但不是他喜欢的专业,熬了四年,出来也是一无所成,这是要引起父母警惕的。
与其事后后悔,不如事前尊重,给孩子自由选择的机会,那么,也会让他的责任感得到真正的锤炼,自由意味着责任,这是没错的。
3. 尊重孩子每一次的测试
在高三一年的时间里(现在只剩下190多天,真正的学习日更少一些),考生将会面对各类测试、模拟考试等。对于这些考试的成绩,高三父母都应该在尊重现实结果的基础上与孩子探讨巩固和改进的方法,而不是好高骛远。
特别在某些考试出现意外时,父母显露出焦虑神情,一味地批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面对孩子每一次测试,高三父母应该扮演的角色是孩子的参谋,与孩子一起探讨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尽管父母不一定懂具体的学科,但让孩子讲一讲错题,看看他是否流利,是否还有疑惑,这是可以做到的。
在这个过程中,高三父母不能过于情绪化,以某一次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整个学习过程的依据,这样会大大挫败孩子的积极性,例如昨天接到一个求助信息“我孩子期中测试生物考差了,是不是没救了,该怎么办啊?”这就属于典型的焦虑过头了。一味地指责不仅对孩子有伤害,就连家长也会因此造成情绪上的波动和心情低落,这些情绪都是对考试大为不利的。
关于高三父母的话题,您有什么观点,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