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孩子在家沉默,和父母抵触,别光焦虑,好好琢磨这4条建议

2020-01-22     男孩家长帮

一起做好父母

父母成长营叙事环节总是有不少父母和孩子主动讲述彼此的故事,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帮助和支持,同时有的父母或者孩子在叙事的同时也是自我反思的过程,从而达到疗愈的目的。

某重点中学一名品学兼优的中学生赵阳,有着自己不为他人了解的烦恼。他痛苦地说:

“我现在在家里扮演着一个“沉默者’的角色。因为我如果不同意爸妈的意见,开口争辩,他们就会说‘你才多大?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还多’,或者是‘我们是过来人,难道还不如你明白’之类的话。既然他们认为只有过来人’说的话才正确,我想我也就没有任何发表不同意见的资格了。慢慢地,我不再想和家长交流,有什么都憋在心里,感觉越来越压抑了。

赵阳同学的情况在家庭生活中很常见,但幸好的是赵阳的自控能力还算不错,没有让在家受的委屈延伸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还保持着他的品学兼优。其他孩子就不见得能做得这么好了。赵阳选择了沉默,他的父母再也不会从他嘴里听到反对的意见了,但,这是教育的胜利还是教育的悲剧?

你家里有没有沉默的儿子或者女儿,今天的专栏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希望给你一些建议作参考!


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是人,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如果利用家长的权威优势剥夺孩子表达的人,绝不是一个合格的家长。

因为学历及自身修养的关系,很多父母并不具备客观科学地分析问题与看待人生的能力,他们的一些见解几乎都源自于个人生活的积累,往往更适用于自己生活的小圈子,盲目性很大,自以为是的成分也很多。

换句话说,许多父母的见解根本就不具备权威性和指导性。

很多家长从没有进行过教育方面的专门训练的同时,他们不愿意也很少想到去寻找教育所需要的专门知识,却又都认为自己是这方面的权威,认为自己的孩子总是要听自己的话,这是一个可怕的现实。

孩子的阅历少,对很多事物的见解当然不如父母看问题的全面性,但这并不等于说孩子就没有发言权。

你不让他说话,那你怎么会知道他的意见中有哪些是可取的、哪些是不可取的呢?从而,你又怎么能针对他发表的意见中的不足之处加以引导或启发呢?

退一万步讲,即便孩子发表的意见是错的,家长也应该和风细雨地与孩子共同探讨,而不是蛮横地断然否决,因为训斥人往往会带来一连串恶果。

人在受到训斥后都会对批评者产生一种憎恨和冷淡的抵触情绪。如果一味训斥孩子,事后不闻不问,或再指责他几句:“你这孩子怎么听不得一点批评的话?”尤其是对孩子使用一些带有人格侮辱色彩的语言,如:“给我滚!”“再也不想见你了!”等等。这如同火上浇油,孩子的抵触情绪会逐渐加重,更不可能去亲近父母。

如果你不希望得到一个沉默的孩子,那么以下建议或者理念值得你仔细思考一下:

1.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

在一个一切都是大人说了算的家庭里,孩子的地位无疑是最卑微的。孩子既然觉得没受到父母的尊重,当然不会采取合作的态度。

要改变这个局面,只有父母首先改变自己的专制方式,给孩子充分的尊重,认真地倾听孩子的表达,并且给予适当有力的回应。

2.创造开明的家庭民主气氛

家长要创造开明的家庭民主气氛,与孩子直接讨论问题,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发表意见,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提问。

在我们家里,即使孩子很小,只要他有了自我的表达能力,就会用商量的口吻决策家里和孩子有关的事情,每周也都会召开一些家庭会议,充分地表达,互相的理解,效果非常好。



3.引导孩子说说自己

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甚至不愿意和父母在一起,很大原因是父母对他的任何事情都要干预,如果无意中说出了让父母不满的话,肯定会招致严厉的批评和干预,在这种情形下,谁都会采取不说话的方式,这样对于自己是最安全的。

所以,父母应该让孩子说说自己,即使孩子说出的事情父母也许难以接受,父母也要耐心倾听,如果发表意见最好也是说正面意见,让交流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4,要让孩子知道负责任就是独立承担

卢梭认为:“儿童所受到的惩罚,只应是他的过失所招来的自然后果。”这就是卢梭的自然惩罚法则,是世界教育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许多沉默的孩子本质上就是把责任都推给大人,反正都是大人做主,自己不需要动脑筋,也就无需承担责任,不会受到惩罚,这个结果是很糟糕的。而前面民主家庭氛围里的孩子,从小知道独立承担责任,你可以尽情地表达,同时必须独立承担责任,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结果。

孩子拥有表达权利,并不是无法无天的胡说八道,例如某个孩子很任性,动不动就摔东西、骂人来表示自己的“抗议”。父母必须更是“强硬”的对待,宣布一个月之内不再给他买新玩具和书,一个月后若他还没有改正的行为则继续延长惩罚时间。

沉默的孩子是可怕的,因为父母无法了解孩子的心理过程,容易出现极端的行为,孩子只有知道责任所在,可以独立承担,在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里面,孩子会成长的更为顺利,他们会开朗、表达有礼有节、也知道责任感,这些都是可见的变化。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您对这个话题还有什么观点,欢迎留言分享!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pGo828B3uTiws8KeI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