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期末考试紧张的复习阶段,这几天孩子们越来越兴奋,家长们却越来越忐忑!
让人情绪激动的不是期末考试,而是寒假马上来了!
是的,即使我们万般不愿,熊孩子们还是要放!假!了!
每到寒假,
下面几部大片将轮番上映!
灾难片:《寒假来了》
悬疑片:《零花钱离奇失踪案》
苦情片:《舍不得的手机》
青春片:《一闪而过的寒假》
恐怖片:《被王者荣耀支配的日子》
惊悚片:《被小学生占领的家园》
励志片:《恶补作业之渐入佳境》
虽然每个家庭都各有不同,熊孩子言行各有不同,但是到了寒假,也许不同的家庭都在上演这同样的情节。
比如:
(1)赖床到日上三竿
终于不用早起匆匆忙忙去上学了,不用早起上班的家长们也可以多睡一会了。
可是,这一多睡不要紧,孩子们晚上不困了,早上不醒了,生物钟彻底打乱了。
(2)作业拖到开学前
眼睛一睁一闭一天就过去,
假期还有好多天,明天再也也不迟……
等到意识过了,糟糕,还有一个星期开学了!
轮到孩子们体会“恐怖片”了。
(3)零食不离口
寒假,家里的存货可能是这一年中最多的时刻吧!
各种小吃、各种坚果、各种糖块、各种走亲访友送来送去的东西,数不胜数,
结果,便宜了孩子们,稍不留神,他们就吃多了,难受了。
(4)动画片不离眼
终于不用白天上课、晚上写作业了。
动画片走起,电影走起!
(5)手机不离手
大一点的孩子都知道玩手机游戏了,还有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手机或者iPad。
终于熬到放假,每天不玩到烫手,感觉都对不起自己。
(6)老人宠到无边无界
很多老人在冬天就和子女一起过冬了,与孙子孙女、外孙子外孙女可以近距离接触了。
于是,各种溺爱、各种包办开始上演。
年轻人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
管吧,老人也就来这么一两个月,闹不愉快不合适;
不管吧,开学后孩子的“假期综合征”就在所难免了,老人宠完了拍拍屁股就走了,帮孩子完成过渡的还是我们父母。
怎么办?
寒假说到就到,我们要想不看这些恐怖片,或者放轻松享受《寒假来了》这部恐怖片,我们就需要提前做一些功课。
有些事情,提前沟通了,能将问题防患于未然!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淏仔四年级,玥玥二年级。从淏仔的第二个假期开始,我们就开始了制定假期计划。
今年的寒假还没开始,淏仔已经对我说了这样的话:
“妈妈,寒假了每天早上的早读,我要读10分钟学校刚发的高级古诗,再读10分钟英语。可是,数学读什么呢?”
我当时没有直接回应他,因为假期还没到,我不想让他现在费神去考虑这件事。我在当下,肯定了他的主动性:
“淏仔现在习惯意识真不错,还没到寒假,都已经开始琢磨假期计划了,真不错。等你们考完试,我们可以好好讨论一下。”
制定假期计划,不是为了让孩子在假期里依然像在学校那样不娱乐,只学习;而是让孩子有计划意识,养成自律的能力。
而且,什么事情都可以放入假期计划,学习只是其中一部分内容而已。
比如:看电影、爬山、打羽毛球、玩游戏、阅读。
计划的详细与具体程度,要看我们的生活是否规律,我们可以实现到什么程度。
(1)如果作息很规律,我们的计划可以精确到小时或者分钟;
比如:
(2)如果作息不规律,我们的计划可以以天甚至以周为单位。
寒假计划,制定的前提就是要:合理,可实现。
如果一个完全实现不了的计划,制定的无论多完美,也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而且,徒增一次失败的体验。
为什么没说“一定要作息规律”?
因为我是个喜欢自由的人,随性;若凡都一板一眼的话,我自己本身就不喜欢。何况孩子们?
作息基本规律,就是不要熬太晚,或者不要连续熬夜。
比如除夕,我不会限制孩子吃东西,不会限制他们看电视,他们想熬到几点就熬到几点;初一早上他们愿意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
我们在城里过年,没有村里那么热闹(遗憾)的同时,也不会因为经常有人来串门儿而多了那么多不自由。
但除了这一天外,我们的寒假计划中会有睡觉这一项,比如9:30或10:00之前。具体时间我会和孩子们沟通,也会尊重偶尔的特殊情况,灵活处理。
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吃一日三餐,按照假期计划充实生活,这样既能有个好身体,也会有个好心情。
我建议这一项是需要写入计划的,而且在放假的第一天就要和孩子沟通这件事,而不是放纵了好几天的动画片时间或游戏时间,再去往回收。
那样的话,会很不好收。
和孩子坐下来,平和地说出你的想法。包括但不限于:
我制定寒假计划,是把自己也制定在内的(包括阅读时间、写作时间和做饭时间等),而不是单方面给孩子制定计划,我自己为所欲为。如此的话,不但不公平,而且我还没有给孩子们做示范作用,孩子们很难按照计划执行。
因为如果一个监工,在监督孩子们做事的时候,作为被监督者,他们早晚会有反抗之心;
而一个队友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和执行计划时,他们才更开心、更踏实、更愿意一起达成目标。
我们制定寒假计划,不是给自己心里添堵,不是为了束缚自己,强迫自己去学习或者做什么事情;我们制定计划,是为了让我们能够更好的安排时间,既可以尽情的玩,也有一定的收获。
计划,是帮助我们成长的,而不是束缚、捆绑我们的。
有了计划,我们可以互相提醒,一起快乐,共同成长;
而不是互相监视(或者父母单方面监视孩子)、评判或指责。
当我们有了这个认知,我们就不会用命令/布置任务的形式指使孩子去做计划;而是会用尊重的方式,以帮助孩子及我们自己更好地度过一个假期的共同目标,去交流,去制定,去一起执行。
如果大人们上班,怎么办?哪里有精力陪着孩子过寒假?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意识到假期计划的意义,让孩子发自内心地认同这种方式。当孩子主动去执行计划, 每完成一项都很有成就感,能享受计划带给自己的收获的时候,他就会慢慢喜欢上假期计划,并且也不容易被爷爷奶奶溺爱到没有边界了。
他律不如自律,这也是我们培养孩子的长期目标。
一个寒假(中间还有个春节),一个月的有效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完全没有计划,自由自在、随心所欲过地过一个月也不错,至少收获了自由、恣意和快乐。如果开学后不焦虑,接纳孩子假期综合征,理解孩子开学后就已经和同学产生的差距,并能平和地帮助孩子尽快追赶上,那就完美了。
如果你没有淡定到这种程度,就别轻易大撒手,然后开学后倒给孩子一箩筐的“焦虑”和“不满意”。
这个寒假你要怎么过?
欢迎留言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