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乾隆,那真是近年文博界的大IP,网红中的网红。乾隆给自己的人设是“十全武功,十全老人”,并且很有一颗博古的心。对待宋代的古物尤其珍爱,可惜啊,他没有宋徽宗的高级审美,也没有珍爱古物的自觉,最被人吐槽的就是他随意在书画上乱盖章。
- 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乾隆更是一口气盖了21个章。
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上面仅有“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28个字。但是上面最显眼的不是王羲之的字,而是乾隆的字,上有乾隆写的“神乎其技”、“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等。据说,每年冬天第一场雪之后,乾隆都会很有仪式感的把《快雪时晴帖》拿出来品评一番,顺便题几个字或是盖个章。
除了品评书画外,乾隆也很爱古玩。尤爱宋瓷。乾隆还喜欢作诗,一生作有42000多首(其中一首被选入小学课本),称“若三日不吟,辄恍恍如有所失”。因此,许多宋瓷上都有乾隆的题诗。
- 入选小学课本的乾隆的诗《飞雪》
并且乾隆还告诫自己切勿学宋徽宗玩物丧志:
“成缅赵宋,阅几百年深。不辨仁兮哲,可怜【徽】与钦。器存因论世,物玩莫忘箴。当底原标甲,品题护我心。”
《乾隆古装像》郎世宁绘,北京故宫,画中的乾隆摆出一副正在做学问的姿态。
这幅画上的凹棱胆瓶是真实存在的,为南宋官窑制,现在台北故宫。上有乾隆题诗。
- 汝窑青瓷的纸槌瓶,汝窑中的精品,国宝级文物,现在台北故宫。
汝窑被推为“五大名窑”之首,因为它把青瓷烧造水平推向了极致,有“青瓷之首,汝窑为魁”之称。
这件纸槌瓶的底部就有乾隆的御制诗。之所以说这件瓷器是极品,是因为,上有“奉华”二字。“奉华”是南宋高宗宠妃刘夫人的私人印记。奉华堂乃刘贵妃所居之室,“高宗所得珍秘悉令掌之。用此印钤识,然非极品不轻用也”。
目前存世的汝窑瓷器,世界范围内不超过七十件。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21件,北京故宫博物院也有二十几件。其中上面被乾隆题了诗的,都是精品中的极品。如下面这件汝窑青瓷盘,现在台北故宫。
官窑青瓷方炉,现在台北故宫。上有“陶器如立身,圆易方难为”。很难想象,身为帝王还会说出这样的话,乾隆惯会粉饰太平,所以大兴“文字狱”,有人说“乾隆是最幸运的皇帝”。可是,显然,乾隆自己好像还不知足。
有人或许会问,小编你怎么不把乾隆的题诗放出来,主要是放出来大家也不一定能看得懂。乾隆作诗专为“难为人”,用典专挑生僻的用,就是当时的一些大大臣也不见得就懂乾隆诗中的含义。这个在史书上也有相关的记载:
《清朝全史》云:“乾隆每一诗成,使儒臣解释,不能即答者,许其归家涉猎。往往有翻阅万卷而不得其解者,帝乃举其出处,以为笑乐。”
所以,乾隆作诗某种程度上已经违背了诗的属性。
比如乾隆做的这首《雨花台》:
据阜高台俯井闾,讲经因以得名诸?维摩已是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诗名《雨花台》就是指的南京的雨花台。讲真,这首诗除了诗名外,其它的我一句没读懂。
撇开乾隆作的诗的好坏不谈,光是在瓷器上刻诗这件事其实也是挺令人反感的,有人说正是有了乾隆的题诗,这些瓷器才能被完整的保存下来,才能被后代珍视。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