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三大博物院之一,它的近期特展“融合”为什么被吐槽

2020-06-11     文物考古聊历史

原标题:南京博物院,三大博物院之一,它的近期特展“融合”为什么被吐槽

这是我2020年打卡的第一个展: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这个展览是南京博物院联合国内多家博物馆在518世界博物馆日推出的特别展览。不过,这个展览收获的吐槽比较多,比如“春秋”的翻译。

这个展览算是圆了我看秦始皇兵马俑的心愿,去打卡的时候有点小激动。跪射俑的姿势、神态也太美了。赳赳武夫,斗志昂扬,寓动于静。发髻、小股辫发、披膊甲衣、衣带鞋履,细节之处也很完美。编号05438,我记住你了。

展览的主题很宏大——【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从春秋的百家争鸣、战国时各国间的合纵连横,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确实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而整个过程又是兼容并蓄的。但秦朝是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秦始皇的大一统没来得及贯彻就夭折了。所以,真正使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当是大汉朝。这么说来,此次展览的主题策划的是真好。

但从文物的陈列来看,这条时间线并不直。展览共有4个单元,即“群雄并起、华夏一统”、“百家争鸣、重礼尊儒”、“百工巧技、器以载道”、“民族融合、丝路通途”。从划分的这4个单元看,就能看出不对味了。很难找到一根线是能把4个部分穿起来的。

不过,此次展览共有250件(组)文物,这些文物就选自河北博物院、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内蒙古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当然,还有南京博物院的许多重量级馆藏,个别展品还是平常看不到的。光从参展的文物来看,是一个年度大展了。

教科书级别的历史见证物

九鼎八簋·春秋·河南博物院馆藏品

自西周起就建立了一套等级格外森严的青铜礼器制度,由于西周的周天子墓目前一座也没找到,所以,这套来自春秋时期郑国的九鼎八簋,再没有比这级别更高的青铜器组合了。(看懂青铜器:说鼎与簋,大禹九鼎真的存在吗?九鼎八簋制又是什么?)

镂空铜俎·春秋·河南博物院藏品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中的“俎”说的就是它,通俗来说就是现在的“菜板子”。

没有越王勾践剑有名的吴王夫差剑。输了江山,也输了剑,哈哈……

来自六国的钱币,春秋战国时主要有四大货币体系,即“布刀贝圜”。其中,魏、赵、韩三国以“布币”为主,齐、燕使用的是“刀币”,楚国使用的是“蚁鼻钱”也就是“贝币”,而秦国使用的是“圜钱”。秦始皇统一后,废除六国的铸币,把货币分为二等,黄金为上币,半两钱为下币。

郢爰·战国·楚国 (“郢”为楚都城名,“爰”为货币重量单位)

秦之伟大,就在于“统一”二字,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此次的展览中还有各类秦的度量衡,也是平日里难得一见的。

陕西历史博物馆【两诏铜椭量】,正是秦王朝统一度量衡的实物见证。这件量器高7.3厘米,口长20.8厘米,口宽12.5厘米,腹深6.1厘米,呈椭圆形。为什么说是“两诏”?这是因为在这件量器的外壁上同时刻有秦始皇及秦二世颁布的诏书。秦始皇的诏书在器壁的两侧,秦二世颁布的诏书在底部。

其中秦始皇的诏文为:“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灰常霸气!

秦始皇统一后,将秦国原有的度量衡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即商鞅变法时形成的基本制度)并通过一定的手段进行广泛传播。一是颁布律令,还有就是以器物为传播介质,将相关规定刻在器物上,以此扩大传播,挺像现在的一些小广告的。

秦二世诏版

错金银立鸟几何纹壶·战国·南京博物院藏品

错银铜双翼神兽·战国中山·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众多精美的青铜器中,“错银铜双翼神兽”绝对是C位出道了。有翼神兽的故事有点长,后续会写一个专题。

此外还有来自不同时期的瓦当、陕历博的汉代彩绘人俑、内蒙古博物院的金饰、南京博物院的陶制摇钱树座、精美的玉饰等珍贵文物。

遗憾的是,整体来看,整个展览并没能化零为“整”。这些精品文物并没能讲好【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多元与包容】这一主题。展览内的文字介绍也没能“自圆其说”。况且,秦并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中尤以楚国的文化更具代表性。此次的展览为啥不带上湖南省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呢?不管怎么说,光从参展的文物来看,算是很不错的一个展览了,是很值得一看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FWTqHIBiuFnsJQVMu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