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年前的中国,还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属于原始社会,社会文明程度并不高。但是,你能想象吗?陕西石峁遗址发掘出了一座距今4000多年前的宫城,被当地人称作“皇城台”。
4000年前的宫城长什么样子?
石峁城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地处黄土高原北部的黄河一级支流——秃尾河北岸的梁峁台塬之上。距今4000多年,比良渚文化稍晚,属于龙山文化晚期。
“皇城台”是这座城址的中心区域,向外有内城、外城。城内面积逾400万平方米,要知道,北京故宫的面积为72万平方米,也就是说这个宫城相当于4个故宫的大小。
这是一座石砌城址。最特别的是在石砌的护城墙上共发现了70余件石雕。这些石雕纹饰种类丰富,有人物形象、动物形象、还有难以分类、命名的“神兽”及符号图案等。这些纹饰精美,还让人觉得有点眼熟。为什么会让人觉得眼熟呢?这个会在后面再具体说。
入选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候选名单
2016年考古工作者开启了“皇城台”的发掘工作,最近石峁遗址皇城台入选了2019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成为20个候选的考古遗址之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石峁遗址皇城台的呼声最高,是极有可能成功入选的。这里给大家简单的梳理一下皇城台的重大考古成果:
其一:皇城台具备早期“宫城”性质,有内、外翁城。是目前东亚地区时间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早期宫城建筑遗址。
其二:从遗址内出土的乐器“口簧”,这是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年代最早的口簧实物。
其三:遗址内出土文物丰富。数量众多的陶鹰别具内涵。
为什么有人说它比二里头更像夏都?
与石峁遗址皇城台相比,被认定为夏朝都城遗址的二里头遗址其宫殿遗址似乎就有些不够看了。远没有石峁遗址皇城台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大。所以,有人说它比二里头更像夏朝都城。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原因,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石峁遗址发现的石刻来看,长的也很像夏朝。与二里头很像是“亲兄弟姐妹”。
比较二里头“镶绿松石牌饰”与遗址内发现的石雕和石制的图腾柱,纹饰非常相像。而这两个遗址内的这类纹饰又都与商周时期经典的“兽面纹”类似。或许,正是商周“兽面纹”的前身。
石峁遗址内的一类二虎竞食的纹饰与后母戊鼎把手的纹饰也很相像。除此之外,遗址内出土的数量众多的陶器器型也是有源头,又有继承者的。
但是,这里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人觉得石峁遗址的宫城年代有问题。
关键性问题:石峁遗址的年代
石峁遗址的年代下限最晚为距今4000年前,这是没问题的。但是我们所见的巍峨的皇城宫是否就是当时建造的?尤其是城墙上的石雕,按理说这样精美的石雕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可是石峁人在使用这些石雕、图腾柱时却又很随意,有些石雕的图案竟然是倒置的。这太不符合常理了。所有,有人甚至开起了玩笑,说这些带有图案的石雕是石峁人从陶寺人那抢来的,因为不是本族的图腾,所以使用的时候就比较随意。
有考古专家认为石峁古城太超前了,不符合古代宫城建造技术的发展规律,“前不见源头,后没有后继者”,从石峁这断掉了。并且认为石峁古城的碳十四测年代鉴定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不应该用地下的出土文物年代来推断地上皇城台的年代,这是以偏概全。
并且有学者还在历史文献中找到了根据,怀疑实际上石峁古城始建于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17年—公元420年),至迟在公元365年就已存在,初名"贰城"。但考古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肯定答案,尤其是对待这样没有文字出土的遗址,很多假说共存,而大多数人所赞同的就是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