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金缕玉衣与黄肠题凑是汉代最具特色的文物,应该没人反驳吧。一套金缕玉衣的估价可以达到几亿甚至十几亿,其艺术价值也非常高,而黄肠题凑是比金缕玉衣规格更高的存在,是汉代厚葬之风达到极致的表现。
不过,严格来说,黄肠题凑是墓葬形制,而金缕玉衣属于随葬品,但二者都不是平常人可以随意使用的,甚至一般诸侯也不敢轻用,比如喜好奢华的海昏侯墓、陪葬品丰富的马王堆汉墓既没有使用金缕玉衣也没有使用黄肠题凑,原因很简单,“不敢僭越”啊,不然很可能死后也不得安生。比如汉哀帝的母亲丁姬以及傅太后,虽然死后使用了黄肠题凑及玉衣,结果在王莽得势时以不合祖制的为由,下令以普通棺木代替,玉衣也被剥了下来。
“共王母及丁姬棺皆名【梓宫】,【珠玉之衣】,非藩妾服。请更以木棺代,去珠玉衣;葬丁姬媵妾之次。”
出土玉衣哪家强?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入选首批64件(套)禁止出境展览文物
在《续汉书·礼仪志》中记载:皇帝用金缕玉衣,诸侯王、贵人、公主用银缕玉衣,大贵人、长公主用铜缕玉衣。按照史书上的记载金缕玉衣应该是皇帝的专属,但从考古发掘来看并不是这样的。目前发现的金缕玉衣的数量在10件以上,河南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徐州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都有收藏。
金缕玉衣由金丝穿缀玉片而成,是一种葬具,之所以叫玉衣是因为它很像是玉做的连体衣,头罩、上衣、左右袖筒、左右裤管、左右鞋套等十几个部分都是由玉片直接相连在一起的,人体被紧紧的包裹在里面,因此,从金缕玉衣的大小、形制也能看出墓主人生前的体态,如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的金缕玉衣腹部是隆起的,所以,中山靖王刘胜生前应该是有“酒肚”的。
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中发现的金缕玉衣是考古发掘工作中第一次发现保存完整、形制完备的汉代玉衣,意义重大。其中,刘胜的玉衣还入选了首批64件(套)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不过从玉的质量及工艺水平来看,徐州狮子山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是目前国内出土的玉片数量最多、玉质最好、制作工艺最精的玉衣。
徐州狮子山汉墓的金缕玉衣在出土时已经没有了金丝,被盗墓贼抽走了,只剩下散落的玉片。经过近2年的修复才复原了。这套玉衣共用玉片4248片,复原时使用的金丝达到1576克。或许有些人会纳闷,盗墓贼为什么单单抽走了金丝而没将尚好的玉片也一同带走?
其实,狮子山汉墓虽然被盗墓贼关顾了,但是墓内留存了很多精美的玉器。盗墓贼之所以没有连玉器一同盗走,原因很简单,汉代玉器有很明显的等级划分,一些玉质好的玉器一般人是很难拥有的,拿去倒卖这不等于直接告诉别人自己盗了墓嘛。
除了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外,还有“山寨版的金缕衣”,即鎏金的铜缕玉衣,以及少量的“丝缕玉衣”。丝缕玉衣用丝线穿缀玉片,虽然丝线易腐,但复原后的还是很美的。
汉代玉衣给人带来的视觉震撼谁看谁知道,不过,黄肠题凑有过之而无不及。
黄肠题凑是怎样逆天的存在?
“黄肠题凑”是一种墓葬形制,以黄柏木层层堆叠形成一种超级豪华的棺房。“黄肠”指的就是珍贵的黄心柏木,而“题凑”形容的是柏木堆叠的状态。以出土比较完整的北京大葆台一号墓来说,使用黄柏木总量达到15880根,数量是一件金缕玉衣的4倍。像金缕玉衣的玉片一样,每一根黄柏木也都是经过细细打磨,精确计算的。
制作一件金缕玉衣大概需要一名工匠花费近十年的时间,其制作成本相当于100户中等收入人家的财产总和。比金缕玉衣更复杂,耗料更多的黄肠题凑的制作成本就更高了。有时甚至是帝王家也是用不起的。在中山简王刘焉死后,汉和帝与窦太后为他修陵墓时就差点没凑齐一副黄肠题凑:
“发常山、钜鹿、涿郡柏黄肠杂木,三郡不能备,复调余州郡,工徒及送致者数千人,凡征发摇动六州十八郡。”
原则上黄肠题凑只能是皇帝享用,其它人不得私自使用,除非有皇帝的恩赐。否则就是僭越,说你想谋反,因此灭族也是可能的。
但无论是玉衣还是黄肠题凑,在东汉以后就基本绝迹了。原因大家应该都想到了——用不起啊,太劳民伤财了!并且,由于东汉末年盛行盗墓,甚至于官方都发动“摸金校尉”盗墓,统治者也不敢使用这么奢华的陪葬品了,太容易被盗了。此外,黄肠题凑虽然能一定程度上的阻挡盗墓贼,不过,肯定不如砖石墓更防盗,所以渐渐的被砖石墓取代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ght5nABCf-tnvKzUII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