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观学社”头条号,每天优质文章视频,帮您开阔视野,管理有道,领导有方!
2018年9月26日上午9点30分,海底捞董事长张勇敲响了港交所的铜锣,海底捞正式上市,市值超过千亿港币,成为在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饮企业,跃居全球第5大餐企,创始人张勇身价近600亿人民币。
海底捞,作为火锅界的扛把子。对于它的成功,大家普遍的印象就是你永远也学不会的、热情得让你绝望的服务。但服务之外,到底是什么撑起了他的千亿市值?
其实,从营销的角度,从内部文化渗透和传承的角度,海底捞的成功跟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而要把这种文化渗透到员工甚至消费者的心中,海底捞的杀手锏就是:分享。
01.分享品牌故事
海底捞曾经做的广告宣传是:
“什么是好的服务?就是让顾客满意。
什么是更好的服务?就是让顾客感动。
总结来说就是“用户是上帝,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服务优质已经是海底捞的金牌标签,但是,一直以来,海底捞坚持的不光是对服务质量的高要求,还有对最本质的火锅口感的追求。
这一次,海底捞依旧选择的是用分享故事的方式去传递。以“做好每一件最基本的事”为主题,拍摄了宣传片,记录了为了做好一锅料,每一位海底捞人的精益求精。
通过走心的片子,让消费者通过这些勤勤恳恳的海底捞人重新认识了这样一个认真执着的品牌——海底捞。
除此之外,为了传递海底捞对味道的坚持,深化在消费者心中独一无二的品牌印象,海底捞有又一次将“爱情”和“味道”联系在一起,推出故事形的温暖微电影,从而占领消费者的心。
“爱情就像火锅
对味才倾心 够味更动情
海底捞 千人千味
你的口味 我的坚持
02.分享经营故事
想要在细枝末节中表达品牌的精髓,选择出书再合适不过了。
海底捞就是一个讲细节故事的高手,在大家都想知道海底捞服务背后的经营秘诀的时候,黄铁鹰老师以老辣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海底捞故事,让海底捞的品牌形象随着故事刻画入消费者的脑内,并且故事在亲友口述、文章营销等流通中得到多次宣传。
黄铁鹰在《海底捞你学不会》一书中,将其企业文化总结为家文化,即让员工像为家奋斗那样工作。张勇也说,“人,是生意的基石”,把员工离职比作“出嫁”,会给丰厚的“嫁妆”。
就是这样,从生理到尊重的一步步状态都被勾勒成形,并将“待遇不止是钱”的理念传达给了员工。
03.分享员工故事
在海里捞内部,专门设置了企业内刊,员工可以在上面分享自己的故事,经过统一排版后展示出来,让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员工的分享。
这个内刊是企业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最新动态、同事动态的最好平台,是企业文化的输出口,这种呈现更容易让品牌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除此之外,海底捞内部还有一个员工分享的平台,叫员工论坛。
员工每天工作完了之后,回到宿舍,有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就是写日分享,把当天做的一些有价值的事情、值得思考的事情、创新的想法、好的做法、可以改善的地方等在论坛上发表出来。
这样一来,一个门店做得很好的一个小创新,很快就会被其他门店看到,并被学习。这就是海底捞为什么有那么多好的想法层出不穷的原因。
所以,海底捞建立的独有的内部文化管理机制,在人才管理上一直展现了彪悍成绩,成为驱动海底捞走向成功的核心原动力。
只有当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才会真正快乐地工作,用心去做事,然后再透过他们去传递海底捞的价值理念。
也正是这样以员工驱动的极致服务管理让消费者快速感受到了他们的品牌价值,在客户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04.总结必看
海底捞的成功除了上下同心的努力,还有内外一致的文化故事的分享传承。
对外向消费者通过品牌故事去传达企业文化和坚持,对内以员工为基石,创造平台让员工去分享和展示自己,潜移默化的将文化种到员工心中,让员工收获财富的同时还收获快乐,产生归属感。
用分享做好文化,直接带来的转化,就是员工的主动服务意识和行为带给用户的差异化体验感受,从而带来有竞争力的口碑。
也正是有这样有爱的文化,才让海底捞在赚的盆满钵满的同时,散发着暖到人心窝里的顶级魅力。
收回目光,落到任何一个企业,其实,每一个企业必然要建立和传播属于自己的文化,去讲故事也好,做分享也罢,都是为了创造和谐美好的企业环境添砖添瓦。
如果文化还只是流于形式,不走心的文字表达,那不妨试试分享——这个连海底捞都在用的方式。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jtACg24BMH2_cNUg8SO-.html订阅《增长营》专栏,28大专题、400节视频管理课程,全面讲解薪酬、绩效、股权、营销等企业刚需问题,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为自己充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