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腾飞之路

2019-06-23   治国评论天下

东亚科技强国日本经济腾飞之路

虽然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日本,但是人均收入还明显低于日本,这其实就是中国科技水平还低于日本,日本依然是东亚地区科技最先进国家,即世界第二科技大国。近38万平方千米的岛国日本与中国隔海相望,文字和文化与中国类似,自称单一民族国家,这与韩国类似,这是与号称多民族的中国的最大差异。

根据世界历史统计资料。改革开放十几年后的1885年的日本人均名义GNP(国民生产总值)10.43美元(当年的美元价值衡量的名义GNP,下同),实际人均GNP相当于1936年的39.37%。1885年人口为3854万,这对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力以及日本土地资源来说,人口已经显得有些多了。人口数量大约相当于同期中国的十分之一,与当时的英国或法国人口数量比较类似,这为日本此后逐渐发展成类似英法的强国奠定了人口数量基础。此后十年,日本人口增长不足9%,年均增长0.87%,人口增速不算快。

从1886年到1895年这十年间,日本经济也获得较快发展,比如人均实际GNP增长40.5%,年均约增长3.46%,同期美国年均增长1.84%,这显示了日本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日本后发优势的体现。经济获得快速发展的日本,军事实力也获得大发展,这带来了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

从1896年到1905年这十年间,人均实际GNP增长2.44%,年均约增长0.24%,毫无疑问这是经济停滞的10年。值得日本安慰的是,这十年日本人口增长12%(1905年人口为4704万),年均1.14%,比上一个十年周期快了一些,这促使日本经济总量增速明显提高,达到年均约增长1.38%。1905年人均名义GNP约32.7美元。经济增速明显放慢的原因,可能与日俄战争有关,比如1904年人均实际GNP增速为负5.3%,这可是大幅度的经济负增长。

从1906年到1915年这十年间,人均实际GNP增长10.78%,年均约增长1.03%,虽然经济增速依然较慢(同期美国年均约增长负0.8%,这也是美国经济停滞的十年,此时一战刚刚爆发,美国还没有出现战时繁荣情景),但已经比上一个十年快了。这十年日本人口增长13.7%,比上一个十年周期又快了一些,年均1.3%。1915年人均名义GNP约46.53美元。

受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从1916年到1919年这4年间(1915年经济就已经快速增长了),人均实际GNP增长29.78%,年均增长近6.7%,这可是当时的超高经济增速,战争带来的繁荣现象(同期美国年均约增长4%,不仅摆脱负增长局面,而且也出现战争繁荣现象)。1919年人均名义GNP约142.86美元,名义美元GNP大幅度增长。此时,人均实际GNP已经相当于1936年的81.48%了。

一战时期日本经济的超负荷运行,意味着随后的经济停滞,比如,1920年人均实际GNP负增长。从1920年到1932年这13年,人均实际GNP约增长2.4%,年均约0.18%,这是极为缓慢的增速。人口增长19.8%,年均1.4%,在当时属于较快水平,这促使日本年经济增速提高到1.58%。1932年人均名义GNP下降到55.15美元。如此缓慢的经济增长可能与1923年9月的关东大地震有关,当年人均名义GNP下降了5.8%。也与经济周期的波动有关,毕竟一战时期大发展了,该慢了。

从1933年开始,日本经济恢复元气,进入较快发展时期。1933年到1938年这6年时间,人均实际GNP增长45.8%,年均约增长6.5%,算是当时的超高速发展了。比如,1934增长9.3%,这应该与日本占据中国东北地区,获得东北地区的市场和资源有关。1937年增长18.3,这个速度是极为罕见的,这可能与日本占领中国华北的平津地区和华东的上海等地区有关(占领这些地方,导致日本控制的市场与资源增多,提高了日本经济发展潜力),以及战争初步运行的经济刺激有关,战争时期经济往往处于超负荷运行,在境外发动的战争,自然会促使本土生产水平大增。1938年日本人均名义GNP恢复到107.19美元。

从1939年到1945年这7年时间,让日本人真正体味到什么是战争了,人口约增长1.67%,年均约增长0.24%,这是1885年以来未曾出现过的人口低速增长状况。战争带来的人口死亡和青壮年男性的离家带来的低生育率是人口低速增长的原因。事实上,从1937年侵华战争开始,日本人口增速就开始明显下降了,前期,主要是青壮年男性的离家导致生育率下降所致。珍珠港事变前,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导致1939年人均实际GNP约增长0.3%,1940年下降6.7。如此经济状况让日本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然后占据东南亚。这带来了1941年约2.1%的人均实际GNP增长,1942年经济又开始恶化,人均实际GNP约增长0.3%,此后,日本战争局面的恶化,美国空袭日本本土的频率逐渐增大,日本人均实际GNP下降幅度越来越大,1943年负增长1.6%,1944年负增长4%(人均实际GNP相当于1936年的110.13%),1945年负增长幅度可能在50%附近。从经济状况,可以感觉到日本走向战败局面是很正常的。我们如果看看美国同期经济增长情况,我们就可以感觉到,什么叫真正的战争繁荣(1941年美国人均生产能力增长16.6%,1942年为17.6%,1943年为15.4%)。对决时期,美国生产能力在快速增长,日本生产能力在迅速下降,日本走向战败是自然而然的。

1946年是战后的恢复时期,生产能力应该高于或不低于1945年,此时人均实际GNP相当于1936年的60.28%。最大亮点是人口增长了5%,主要是曾经移民到中国和朝鲜的人口被送回去了,以及青壮年男性的回家带来生育率的大幅度提高。此后,日本人口与经济高速发展。1947年人口增长2.23%、1948年是2.6%、1949年是2.26%、1950年是2.83%,这样的人口增速比解放后的中国还要快。不过同期的经济增长就更为迅速了,比如人均实际GNP增速,1948年达到9.8%,加上人口增速,实际经济增速在二位数之上。1951年人均实际GNP增速为11.1%,加上同年1.785%的人口增速,实际经济增速达到12.885.%。1951年的人均实际GNP恢复到相当于1936的84.25%。和平建设6年时间了,虽然经济高速发展,但依然还没有恢复到战前的生产效率水平(由于人口数量的增加,日本经济总量这一年应该是基本恢复到战前规模,日本人均生产效率大致在3年后的1954年恢复到战前水平,也就是说,日本折腾了18年的时间,日本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带来了日本18年时间的经济停滞),可见,战争对日本破坏的严重程度,让日本人真正体会到了战争是什么。

以下日本数据来源于日本内阁府,也不再使用GNP了,开始使用GDP。1952年日本人均名义GDP为200美元,人口增速开始逐渐放慢,到1957年人口增速下降到0.949%,此后几年维持在类似水平。从1953年到1973年这21年,日本经济处于腾飞状态,人均实际GDP约增长323.96%,年均增速超过7.1%,其中1960年高达12%(这是战后人均实际GDP年增速最大的一年)。高储蓄率带来的高投资率以及日本的后发优势带来了本阶段的经济腾飞局面。如此长的周期,如此快的经济增速,这在其他国家是罕见的,韩国似乎有类似经济腾飞局面。1973年人均名义GDP为3822美元,人口为10865万,人口约增长25.7%,年均约增长1.2%,相当于现在中国人口增速的2倍多,成为上亿人口大国。

战后婴儿潮婴儿成年以后,成为生育主力军,带来了一次小的婴儿潮,以1973年为中心,前后各几年,人口增速还可以,此后,从1980年的0.805%,逐年下降到1990年的0.333%。1974年到1990年这17年时间,人口约增长了13.6%,年均约0.75%,虽然已经很慢了,依然比现在中国人口增速快。这17年时间,人均实际GDP约增长78.8%,年均约3.5%,还算不错,此期间美国人均实际GDP年增长约2%,明显比日本慢。当然本期的最大亮点是日本人均名义GDP大爆发,1990年达到24738美元,成为一流发达国家(美国1990年为23901美元)。

1991年到2004年,人口增速依然具有下降趋势,从1991年的0.354%,到2004年的0.078%,十四年人口约增长了3.48%,年均约增长0.025%,几乎是接近于零的增速了,考虑到日本人均寿命的增长因素带来的人口增长现象,日本此时的人口发展已经处于萎缩状态,人口增长已经处于不可持续状态。韩国与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也在步日本后尘,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萎缩状态。这十四年人均实际GDP约增长13.24%,年均约0.89%,增速明显下降了,并且明显低于同期美国每年近2.1%的经济增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本经济停滞时期,这其实也是人口的缓慢增长,伴随着经济的缓慢增长,二者是存在一定关系的。人口的缓慢增长,意味着日本的高度老龄化,隐含着劳动力的负增长,这自然是日本人均实际GDP增速明显低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速的主要原因。

2005年到2013年这9年时间,日本人口增速进一步下降,以负增长为主,人口下降了0.3%。这种局面似乎将长期维持,加大鼓励日本妇女生育的政策也难以改变这种局面。人均实际GDP约增长5.9%,年均约0.65%,比上一个周期的人均经济增速还要慢。同期美国年均增速是0.652%,与日本经济增长速度很接近了,这是值得日本安慰的对比。当然,这个阶段经济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开始的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所致。近两年日本人均实际GDP保持着年增长1.7%的增速,这个人均经济增速与同期科技发展所应该对应的人均实际GDP增速水平是类似的,与美国同期人均GDP增速是类似的,自然是让日本人满意的,前景似乎也因此而不再暗淡了。由于日元贬值,日本人均汇率GDP从2012年的46552美元下降到2013年的38468美元,美国2013年是53001美元,二者人均名义GDP差异程度与人均实际GDP差异程度差不多。

2013年人均实际GDP相当于1952年的9.0959倍,这是日本61年时间人均实际GDP的增长量,也就是增加了809.59%,年均约3.6%。从1886年到1936年,这51年,人均实际GDP增长了2.54倍,也就是增加了154%,年均增长约1.85%,发展速度明显不如二战后,原因会是什么呢?估计二战以后国际贸易门槛大幅度下降是其一,二战时期科技大发展是主因,日本在二战时期耽误的经济发展带来的后发优势因素算其三。1937年到1952年这16年,日本人均实际GDP不增反降,估计1954日本人均实际GDP才相当于1936年的水平。这是日本战后,用了9年时间才恢复到战前水平。因此,从1886年到2013年这128年时间,日本人均实际GDP增长了2.54乘以9.0959约等于23.1倍。就是这个增长幅度,促使日本成为一流发达国家。

如果笔者说中国从1953年到2013年这61年时间,人均实际GDP增加了50.15倍,这比日本这128年时间的增长幅度还大,却还没有成为发达国家,你相信中国增加的这个倍数吗?你真的认为1885年日本人均实际GDP水平明显比1952年中国人均实际GDP高吗?日本2013年人均实际GDP水平是同年中国人均实际GDP的3.1倍,由于中国人均实际GDP增幅比日本高一倍多,这意味着1885年的日本人均实际GDP是中国1952年人均实际GDP6倍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中国这61年来,人均实际GDP增长50倍的情况下,却处于如此富裕水平的情况。如果中国1952年的人均实际GDP水平与1868年的日本人均实际GDP水平类似,到1885年时,明治维新的这十几年,日本人均实际GDP增长幅度也就是30%附近,不会更多了。这意味着1953至今的中国人均实际GDP没有增加50倍,而是夸大了5倍左右,实际只增加10倍多,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程度被低估了,通货膨胀低估幅度积累了这61年,竟然导致人均实际GDP增加幅度提高了5倍。

日本2013年人均实际GDP为36654美元,1952年为4030美元,1960年为6906美元,1963年为8839美元,而2013年中国大陆地区人均实际GDP已经达到11868美元,这显示中国现在的人均实际GDP已经明显高于日本1963年的水平了,很快我们也将过上较高的生活水平了。

1936年日本人均实际GDP在4514美元附近,1900年为2498美元,1885年为1777美元。1885年的日本已经向西方学习20多年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已经蔓延到日本,人均实际GDP比1790年人均1180美元的美国高一些也是正常的,1790年的美国毕竟是刚刚完成独立战争。

日本2014年生育率为1.42,2010到2015年生育率预测中估值为1.41。这些生育率数据显示了日本的超低生育率,日本人口萎缩将是长期局面。为了避免灭亡或衰落局面,日本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生育鼓励的力度,这其实应该是日本最重要的战略抉择,只是日本人难以产生这样的共识,还在我行我素,不慌不忙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