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水土城千年古镇,跟着“旗袍走秀”逛老街

2019-05-24     懒游的故事

接着分享我的习水土城古镇之行。土城古镇虽说是门票价格不菲,但景区内的节目可不少,逛博物馆纪念馆,看节目看表演,也让你不亦乐乎。

这里是土城景区的西北方向的入口。土城古镇位于川、黔、渝旅游金三角核心腹地和赤水河谷旅游精品线黄金节点上,是“四渡赤水”世界军事经典案例发生地。我是从赤水丙安古镇过去的,公交车很方便。

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古盐道上,系古时“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古镇同时还是享有盛誉的酿酒中心之一。历史上四方商贾云集,形成了古镇浓郁的商埠文化底蕴。今天传统街区内不仅保留了“前店后宅”的历史格局,更有盐号、船帮(王爷庙)、宋代酒窖、古驿站、茶旅馆、“张半担”宅等一系列凸显古镇商埠文化的历史遗存。

看看景区表演时间表,古镇里各种节目琳琅满目,令人期待。在周六和周日,古镇老街上有旗袍走秀。

预定了古镇内的特色客栈,二楼的房间窗户正对着老街,对面的那家小吃店门前的led整天里滚动播放介绍他家的美食节目,白天是一刻不停歇,最后离开的那天上午,听不到他家的led声音了,一打听原来是坏了,我还有点不习惯了呢。一日窗外忽然响起快乐的舞曲,推开窗户就开到这样的画面。

赶紧出来看看古镇里的“旗袍走秀”。走在队伍前面的是两个小姑娘,一招一式满是那么回事,可是这表情也太严肃了吧。

后面就是主力阵容了,伴着悠扬动听的、节奏感十足的舞曲,手执各色纸伞的旗袍美女婀娜前行。

2.5公里长的石板街上,有翻修改建的客栈、老茶馆、餐馆、书吧与大大小小的各种博物馆等与古镇风格浑然一体,让老街焕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青砖、黛瓦、马头墙、石板路,各家各户挂在门梁边的店号,小巷子传来悠远的叫卖声,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旗袍走秀,让古街充满了生气。

漂亮婀娜的旗袍模特们走过老街,一间老宅里的小女孩倚在门前眼巴巴地目送旗袍走秀远去,满眼的艳羡。

红花也要绿叶衬托,婀娜前行的模特队伍旁,一直如影随形的是背着音响的“无名英雄”老哥。

忽然,音响出现了问题,突然播放了戏曲,把整个队伍节奏带乱了,队尾的大姐赶紧上前调试。

这位白衣女士应该是这支队伍的队长,几次队员出现问题,她都及时出来纠正,平时一直在队尾殿后。

跟着旗袍走秀一路走,队伍路过了“火神庙”。建于清代中期,用于供奉祭奠火祖诞辰。其风格为四合院中式木结构建筑,庙前临街有山门及通堂,中有透光天井,左右配有厢房及走廊,气势恢宏、古朴幽深,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1935年1月中国工农红军入驻土城,该庙为军团司令部驻地。

老街上一位正在包苕汤圆的阿姨,也停下了手里活计,目送旗袍走秀的队伍。在土城古镇里,到处可以看见苕汤圆的身影,苕汤圆是古镇里特色美食小吃的代表了。苕汤圆的外皮是红薯淀粉和熟红薯泥和在一起做成的,馅料是熟猪肉、豆腐、榨菜、小葱做成,味道咸香,很独特。苕汤圆煮熟后,加红油、小葱和折耳根调味。

路过小桥流水广场。习水当地曾盛行着“十八帮文化”,过去的土城石板街上生存着盐帮、船帮、马帮、铁帮、糖食帮、茶帮、丐帮、布帮、戏帮、经纪帮、栈房帮、米帮、药帮、油帮、酒帮、石帮、木帮、袍哥共18个帮类。这里是十八帮中的“酒帮”所在地。

小桥流水广场是古镇里最热闹的地段了。古镇里周六周日的花灯歌舞表演就在这里了,另外,晚上想吃夜宵烧烤什么的,也可以来这里。

这里是十八帮的“布帮”所在地的雕塑,土城早期的布商并未形成统一的行业规矩,互损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规范行业行为,布商遂统一起来,成立了布帮。

队伍途径古镇中最重要的四渡赤水纪念馆的后门,四渡赤水纪念馆,原称“花园”,是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为中西合璧两层砖房,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待续,我在习水土城古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2CVkWwBvvf6VcSZuCI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