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分享我的习水土城古镇之行。又是贪图了特价机票,带给我一次精彩的遵义之行,我是从赤水丙安古镇到土城的,从遵义市到习水土城也很方便,现在黔北的公路网极为发达,天堑早已变通途。
以前真没听说过习水土城,我在赤水丙安古镇逗留了4天3晚,客栈老板建议我去习水的土城。这是习水土城景区的入口,土城古镇门票55元,网购有优惠。土城古镇位于川、黔、渝旅游金三角核心腹地和赤水河谷旅游精品线黄金节点上,是“四渡赤水”世界军事经典案例发生地。我是从赤水丙安古镇过去的,公交车很方便。
土城古镇位于赤水河古盐道上,系古时“川盐入黔”的重要码头和集散地。古镇同时还是享有盛誉的酿酒中心之一。历史上四方商贾云集,形成了古镇浓郁的商埠文化底蕴。今天传统街区内不仅保留了“前店后宅”的历史格局,更有盐号、船帮(王爷庙)、宋代酒窖、古驿站、茶旅馆、“张半担”宅等一系列凸显古镇商埠文化的历史遗存。
游玩土城古镇,最好是住上两晚,好好感受下古镇的魅力。住的话,选择余地很多,首选是景区内的客栈,价格稍高,但感觉不同。看看我入住的客栈吃早餐的地方,远处是晨雾中的青翠群山,背后是经典的“中西合璧”式建筑,庭院里环境优雅舒适。
古镇力的石板街长2.5公里,依河道婉蜒曲折,随地形高低起伏。老街上有翻修改建的客栈、老茶馆、餐馆,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博物馆、纪念馆和陈列馆等,让老街焕发出了独特的魅力。
古镇老年人口比例较大,老人们至今还保留了原有的习惯,闲来无事,便聚于茶馆,品一杯茶,让你感受水码头茶馆休闲的魅力。
1935年红军到达土城,古老街也被亲切地称为红军街。镇内现存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伟人旧居以及船帮、盐帮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拥有全国唯一的一条女红军街,土城古镇也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红宝石。
四渡赤水纪念馆坐落在古镇中心,是古镇老街上最重要的一个纪念馆。原称“花园”,是红三军团司令部驻地,为中西合璧两层砖房,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将军题写馆名。纪念馆突出介绍四渡赤水战役的全过程,以土城战斗、一渡赤水河为重点,真实再现历史,突出表现毛泽东等军事指挥家军事指挥艺术上的“神”,凸显四渡赤水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习水当地曾盛行着“十八帮文化”,过去的土城石板街上生存着盐帮、船帮、马帮、铁帮、糖食帮、茶帮、丐帮、布帮、戏帮、经纪帮、栈房帮、米帮、药帮、油帮、酒帮、石帮、木帮、袍哥共18个帮类。在古街上寻找十八帮,了解十八帮文化,让游客乐此不疲。
这是古镇景区的演出时间表,除了周一,每天都有各式各样的演出,比较有意思的是晚上的“火树银花”表演,还有旗袍走秀、水舞灯光秀和花灯歌舞等,精彩纷呈,目不暇接。
小桥流水广场上的歌舞表演
老街上的旗袍走秀
这里是土城景区西入口处的舞台所在处,每天晚上都有一台文艺演出。演出结束的时候,台上的主持人介绍说,一会儿将有“火树银花”表演,就在舞台后面的河滩上。
河滩上的“火树银花”表演。打铁花民俗起源于春秋,虽屡有中断,因技艺依附于道教,实施依附于铁匠行业的开炉及民间年节及喜庆日等活动,故传承不绝、绵延于今。打铁花场面恢弘壮观、气势磅礴,在民众中有很大影响。打铁花更是被誉为“民间焰火之最”。
土城古镇随处可见售卖苕汤圆的小店,目测不下几十家,似乎小吃店家家都有这个苕汤圆。来古镇,一定要尝尝以苕汤圆为代表的古镇特色小吃。
苕汤圆的外皮是红薯淀粉和熟红薯泥和在一起做成的,馅料是熟猪肉、豆腐、榨菜、小葱做成,味道咸香,很独特。苕汤圆煮熟后,加红油、小葱和折耳根调味。这一小碗是10元钱,似乎古镇里统一定价的。
“春卷”,传统的手工自制春卷皮,这个春卷皮的制作,应该和贵阳丝娃娃皮的制作工艺类似吧。春卷皮略带咸味,不知是不是我的错觉?春卷里包了当地的白萝卜丝,配上一碗“万能”蘸料。
在古镇老街上有很多小巷子通向赤水河畔,这里是赤水河畔的山地自行车道。自行车道全长160公里,全部用红色沥青铺成。自行车道起始于仁怀茅台镇,沿着赤水河蜿蜒前行,终点是赤水市区。这是一条既美丽又魅力的车道,发烧友们将之称为“神仙道”。
距离土城古镇5公里外的青杠坡战斗遗址,一定要去缅怀先烈。这一战是毛泽东遵义会议后指挥的第一战,在革命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在青杠坡战斗中受伤并在战地医院永安寺疗伤的张震题写了碑名。
再见,土城,收拾行囊去遵义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