膳食小课堂——药知道
Hi~这里是膳食计开设的小课堂——“药知道”,膳食君将定期为大家介绍各种重要食材,让你了解中药的性格与脾气,赶快和膳食君一起成为中药小专家吧~
药食简介
知母,中药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粉红色,淡紫色至白色;果实长椭圆形,内有多数黑色种子,花果期6-9月。中国各地都有栽培,抗旱抗寒能力强,干旱少雨的荒山、荒漠、荒地中都能生长,是绿化山区和荒原的首选品种。
基础知识一览
别名:蚳母,连母,野蓼,地参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归胃、肺、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小试牛刀
1、《神农本草经》:“主消渴热中,除邪气肢体浮肿,下水,补不足,益气。”
2、《名医别录》:“疗伤寒久疟烦热,胁下邪气,膈中恶及风汗内疸。”
3、《医学启源》:“知母,《主治秘要》云作利小便之佐使,肾中本药。上头、引经皆酒炒。刮去毛,里白者佳。”
4、《本草纲目》:“肾苦燥,宜食辛以润之;肺苦逆,宜食苦以泻之。知母之辛苦寒凉,下则润肾燥而滋阴,上则清肺金泻火,乃二经气分药也;黄柏则是肾经血分药,故二药必相须而行,昔人譬之虾与水母,必相依附。”
5、《本经逢原》:“知母,《本经》言除邪气肢体浮肿,是指湿热水气而言。故下文云下水,补不足,益气,乃湿热相火有余,烁灼精气之候,故用此清热养阴,邪热去则正气复矣。”
6、《本草正义》:“知母寒润,止治实火,泻肺以泄壅热,肺痈燥咳宜之,而虚热咳嗽大忌。清胃以救津液,消中瘅热宜之,而脾气不旺亦忌。通膀胱水道,疗淋浊初起之结热,伐相火之邪,主强阳不痿之标剂。热病之在阳明,烦渴大汗,脉洪里热,佐石膏以扫炎症;疟证之在太阴,湿浊熏蒸,汗多热甚,佐草果以泄脾热。统详主治,不外实热有余四字之范围。”
食用禁忌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故脾胃虚寒、大便溏泄者忌服。
膳食食谱
牡蛎知母莲子汤
【材料】
生牡蛎20克、知母6克、莲子30克
【做法】
生牡蛎、知母倒入小瓦罐内,加冷水1碗半。
小火煎半小时,滤汁,弃渣。
莲子洗净,用热水半碗浸泡1小时。
将药汁、莲子连浸液一起倒入小锅内,小火炖1小时,加白糖1匙。
再炖1小时,至莲子酥烂,离火,当点心吃。
【功效】
健脾安神、潜阳固精,对相火旺的梦遗有效,血压偏高尤宜。
素材源自网络
图片源自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