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竟被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么罪?

2022-03-28     面对生活要勇敢

原标题:魏征被李世民称为一面镜子,死后竟被砸了墓碑,他到底有什么罪?

李世民与魏征,千百年来这两个明君与诤臣之典范的响亮名字,在历史上被广为传颂并且称道至今。可为什么魏征死后不久,李世民就下令推倒魏征墓碑呢?

李世民为什么会推倒魏征的墓碑?史书对此早有明确记载:“尝密荐中书侍郎杜正伦及吏部尚书侯君集有宰相之材。征卒后,正伦以罪黜,君集犯逆伏诛,太宗始疑征阿党。征又自录前后谏诤言辞往复以示史官起居郎褚遂良,太宗知之,愈不悦。”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条,魏征秘密举荐侯君集和杜正伦。然而这两个都卷入了太子李承干的谋反之举中,侯君集更是直接参与其中。太子李承干因担心自己被废,与侯君集策划谋反,不料事情败露,太子被流放,侯君集被处死。而杜正伦呢?《旧唐书·杜正伦传》中如此记载:“后承乾构逆,事与侯君集相连,称遣君集将金代遗正伦。”李承干曾经派遣侯君集给杜正伦送过金腰带,可见太子谋反与身为太子左庶子的杜正伦也有关系,杜正伦因此被流放驩州。

《旧唐书·魏征传》中记载:“(贞观)十六年,拜太子而师,知门下省事如故。”可见当时魏征是担任太子的老师。魏征、侯君集、杜正伦这三个人都与太子李承干有关,魏征又举荐过侯、杜两人,而且是秘密举荐。后来太子造反,我们站在李世民的角度,怀疑魏征与太子叛乱有关,是有一定道理和依据的,而且李世民一向忌讳人臣结党,对此自然非常愤怒。

再来看看第二条,魏征把一些资料给褚遂良,这些是什么资料呢?“前后谏诤言辞往复,”这些不是指魏征的谏言,而是魏征进谏与唐太宗吵架的过程,类似于魏征与李世民互相指着鼻子破口大骂,最后李世民同意了魏征意见。魏征做这些事,说明了他对李世民提建议的目的不再单纯。如果仅仅为了国泰民安,我们需要的是结果而不是提建议的过程,然而魏征现在想把这些过程放入史书,目的何在?是为了让后世歌颂自己,丢李世民脸吗?当然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魏征此举的用意也可能是原原本本还原历史,或许是为了让后世皇帝勇于纳谏,也可能是为了歌颂李世民的明君形象。

但我们从李世民的角度来看,当他听说这些事情,是否会认为魏征名流千古是建立在自己的丢人上。另一方面,李世民作为一个杰出的皇帝,他明白皇权是最重要的,皇帝主动采纳谏议,主动权应该在皇帝手上, 魏征将他们争吵的事情流传下去,后世的君臣关系是否会扭曲,皇权是否会受到威胁,这些都是李世民要考虑的。

更何况,李世民极为看重君臣坦诚相待,魏征此举李世民并不知道,这就犯了李世民大忌。“太宗移旧阁”事件中,因为魏征对李世民有所隐瞒,李世民大怒:“昨问卿事,遂隐不言,朕今思量深可怪恨,向若遂即不道,终不与卿相见。”并正式启动给魏征的治罪程序。当时魏征还在世,可见李世民对君臣坦诚相待的重视。然而魏征事后不改正,李世民在魏征死后得知这件事,当然愤怒。

李世民在推翻魏征墓碑后不久就后悔了,直到征高丽铩羽而归,李世民感叹道:“魏征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于是立马驰驿以少劳之礼祭祀魏征,又重立墓碑,给了自己一个台阶下。敢打自己的脸,李世民不愧是英雄人物,历史上多少君王能够做到。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c49a7b7f87fef80bcbb4989850e668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