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乞30年创办三所学校,清廷赐他黄马褂,出殡之日有万人送行

2022-03-29     面对生活要勇敢

原标题:行乞30年创办三所学校,清廷赐他黄马褂,出殡之日有万人送行

两脚踢翻尘世界,一肩挑尽古今愁。而今不食嗟来食,黄犬何须吠不休?

提到乞丐,头发凌乱,衣着邋遢,拿着个破碗的画面便浮现在不少人的眼中。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乞丐都是因为懒才变成这幅模样的,要么就是自身残疾不能正常工作。诚然这的确是大部分乞丐的状况,但任何事物都有例外。武训便是这乞丐中的“例外”存在,他行乞30年创办了三所学校,清廷还赐他黄马褂,出殡之日竟有万人送行。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人又怎会是乞丐呢?他究竟有着怎样的过往呢?

武训原本叫武七,在家排行第七。后因善举被朝廷赐名为武训,意为“垂训于世”。他的童年生活可谓是凄惨,小小年纪便失去了父亲,这让原本就家境贫寒的他们家更是陷入了艰难的处境。为了给家里面减轻负担,所以年幼的他便出来行乞,所以也没能接受学校教育。不过,他从小就聪明伶俐,行乞的金额还不算小。但是他的心中却有遗憾,他也想同那些坐在教室里的孩子一样,拥有读书的机会。而更让他难受的是,即便自己有足够的钱够学费了,但是因为出身地位低微,学堂的老师也不肯收。

因为目不识丁,武训还遭受了许多人的欺凌。行乞过后他有到富人家中做帮佣,踏实肯干的他也没得到大家的认可,发放酬劳的总管更是欺人太甚,因他不识字就少给他发放酬劳。常年累月的这种不公平对待让他看透了人生,为了让像他一样的人能够有机会识字,他便在心中立下了一个远大的志向。他要兴义学,为穷苦人家的孩子提供上学的机会!

在他20岁之际,他从帮佣中走出来,又重新回到了乞讨生活。乞讨的钱能够为自己所用,所以乞讨却是要比做帮佣要好的。不过,此时的他乞讨不仅仅是为了生活,更是为了攒钱圆自己的义学梦。因为要攒钱,所以他平日里的吃穿用度十分节俭,甚至还会吃别人的剩饭剩菜。对于他的这个梦想,周围的人全都不看好,更是嘘唏他是痴人说梦。遭遇了种种讥笑的武训并不把这些闲言碎语看在眼里,于他而言,只有坚持建学堂能够让他时刻在意。

几十年行乞下来,武训也攒了不少钱。他的钱财都委托人保管,等到攒够了之后,他便开始积极联络人商讨创建学堂之事。在这件事上,他十分大方,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建学堂,更雇了老师来教学生们。建了学堂后的他还是在行乞,并且一直将所得之财投入学堂中。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个昔日乞丐已经变得不一样了,他善良,心中存有大义,他虽然不识字,但却是一个真正的义士,并且实现了多年前别人嘲笑的梦。

结语

这样的武训自是成为了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好人,当时的山东巡抚张曜知晓了他的事迹后便拨款捐赠他的学堂,更是将他的善举上报了朝廷。朝廷为他的品行感动,遂赐名武训,授予黄马褂,他也由此名震中华大地。余生的他没有娶妻,而是把自己的全部心血献给了教育,并建了三所学堂。1896年,年仅59岁的他死于疾病,出殡之日更是有数万人自行前去为他送行,场面好不壮观。武训能够受到这等尊重离不开他的无私奉献,像他这样兼系天下的人是真正的大家,内在富足,其精神更是流传人间,成为了人人心中的榜样。

图片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cf8e3cdca7874307f9a5aa81781f7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