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仁义:如果本性阴险卑鄙,让他装一辈子好人,基本不可能

2022-03-27     面对生活要勇敢

原标题:刘备的仁义:如果本性阴险卑鄙,让他装一辈子好人,基本不可能

刘备,即汉昭烈帝,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他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因而出现了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的情况。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他最终于章武三年(223)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其临死前将举国托付给诸葛亮的行为被陈寿赞为古今之盛轨。后世众多文艺作品也以刘备为主角。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之纪念。

可以说,曹、孙二人占尽天时地利,而刘备却因为“仁义”占了人和。有人认为刘备的仁义是在作秀,而有人指出刘备的“仁义”确实是出自他的一颗仁义之心。为什么这么说呢?举个例子。

东汉末年,国家动乱,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刘备当时担任平原相,也就是平原这个地方的最高首领。为了帮人们度过饥寒,刘备把府中的财物施舍给百姓,他自己跟手下人同吃同住,从来不摆架子,因而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拥戴。

当时有个叫刘平的富人,一向看不起刘备,不甘心受他的管制,于是就买通了一个刺客去刺杀刘备。刘备毫不知情,对刺客热情款待。刺客看到刘备温文尔雅、待人和气、深受感动,不忍下手。于是他将自己此行的目的告诉刘备,并叮嘱他以后小心,就与他作别而去。

刘备的仁义宽厚,成为救自己于危难之中的铠甲。刘备刚开始起事的时候,只是个平原相,手下仅有1000多人。但是之后很快就有几千饥民投靠他,这也是因为他贤名远播。

因为刘备仁义,曹操也不敢轻易杀他,怕引起天下人不满。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曹操可不愿意做这种“赔本买卖”。所以说,曹操不杀刘备,实际上也是刘备的品格救了他自己。

就算刘备做的某些事是带有政治目的的作秀,但是一个人如果本性上是个阴险、卑鄙之人,让他装一辈子好人,也是基本不可能的。

因此,刘备的仁义,是真的!如其内在没有宽厚的仁爱、广阔的胸襟、高尚的情操、超凡的涵养,其不满情绪一定会展露无疑。刘备曾经一败涂地,屋漏偏逢连夜雨,客观地说很难东山再起。但古话说的好,“得人心者得天下”,刘备能作为一股势力参与三分天下,离不开他的品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91c7b98bc2fb2efbc65951ed5ee96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