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断崖发现中国古汉字,内容被翻译后,考古队员:终于找到了

2022-03-28     面对生活要勇敢

原标题:外国断崖发现中国古汉字,内容被翻译后,考古队员:终于找到了

先秦时期,我国就曾和匈奴进行过博弈,直到公元前215年,才被秦始皇赶出河套等地区。到了西汉的时候,匈奴再次变得强大起来,并且逐渐对外扩张,不仅夺回了此前失去的地区,还进一步向中原内地侵入,西汉初期曾屈辱的多次进行和亲,以求缓和局势。

公元前3世纪左右,在我国附近逐渐兴起了一个游牧部族,并且随后慢慢的壮大起来,公元前176年匈奴帝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以后,就派遣了秦将蒙恬征战,将匈奴从河套、河西走廊等地区驱逐出去。

公元前209年,由于扶苏被害,胡亥即位没多久,秦国就陷入了动荡之中。秦二世对于百姓更加的苛刻,并且赋税加重,徭役征发的对象也进一步的扩大;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已经到了农民起义爆发的临界点,而且秦国内还有着六国残存的势力在静候时机。

公元前209年,在陈胜和吴广的带领下,大泽乡发起了一次大规模的起义,起义军以扶苏的名义,不断号召广大的农民进行反秦,没多久就拉起一支数万人的队伍。随后,在楚汉争霸中,刘邦击败了项羽建立了汉朝,开启了新的篇章。

不过,由于我国常年的战乱,所以国力衰弱,因此无暇顾及北方的游牧民族,冒顿单于统一了各个部族,并且使得蒙古草原国变得非常强大。公元前201年,匈奴冒顿单带兵围困了韩王信,由于兵力相差悬殊,所以韩王信曾多次私下派使者进行求和。

汉朝派兵前往进行救援,在得知了韩王信私派使者的事情以后,朝廷觉得韩王信有背叛之心,所以派了人前来指责他。因此,韩王信担心自己被杀,所以就干脆真的反叛了,开始和匈奴联手一起攻打汉朝。公元前200年,刘邦亲征使得士气大振,随后击败了韩王信。

不过,随着战事推进,刘邦在白登山被围,局势一下就反转了过来,随后刘邦通过送礼给匈奴王后阏氏,才得以成功脱险,史称“白登之围”。这一战过后,朝廷采取了和亲的政策,希望通过联姻以及财宝来换取和平;随后,南匈奴逐渐融入中原,北匈奴则从北漠慢慢的迁回了河套、河西走廊等地区。

公元前141年,汉武帝登基,对内统一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则积极的开疆拓土。公元前129年,匈奴再次进犯我国,汉武帝听闻以后,立马派遣了卫青出击,并且兵分四路。卫青虽然首次带兵出征,但是却有勇有谋,直接打到了龙城,获得大胜;其余三路均为获得成效,还有两路战败。

公元前128年,匈奴见我国居然敢于反击,因此开始大举入侵,先后攻破辽西、渔阳,并且还劫掠了大量的百姓。汉武帝再次派遣卫青等人出击,随后杀的匈奴人仰马翻,又一次取得了大胜。

公元前127年,匈奴再次集结大量的兵力,继续攻打渔阳等地,卫青又一次出击,将匈奴击败以后,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不过匈奴仍旧猖獗,多次侵入我国边疆劫掠百姓。公元88年,汉和帝即位,由于北匈奴闹饥荒,有一些北匈奴投靠了南匈奴,南匈奴想吞并北庭于是提议开战。

于是,北匈奴在集结了一定的兵力以后,再次侵入我国内地,由于汉和帝年仅10岁,所以朝政由窦太后把持。窦太后派遣窦宪将军出塞进行北伐,在南匈奴的配合之下,在稽落山大败北匈奴,随后还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蒙古国的考古队,曾在一处悬崖上发现了石刻,不过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字迹也很模糊,所以他们无法辨认字迹,只是通过相关技术检测,得知这处石刻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

直到2017年,齐木德带着科研小组前往蒙古国,进行实地考察,然后进行了三年的研究以后,才将内容翻译出来;原来这是我国的古汉字,并且是“边塞纪功碑”,记载的就是窦宪将军北伐匈奴的事情。

据悉,后世多有效仿,不过只在史料上有过《燕然山铭》的记载,但是从未找到过这个石刻,所以找到以后,考古队们欣喜若狂。石刻上的《封燕然山铭》,见证我国汉朝时期的强大,北匈奴经过此战以后,没有能力再和南匈奴争斗,于是离开了漠北逃到了亚欧交界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34979d2065cdb13804b882bbeca1d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