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重现封杀危机,中国企业还要出海吗?

2023-03-27   单仁行

原标题:TikTok重现封杀危机,中国企业还要出海吗?

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就在前几天,中国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出海产品,TikTok遭遇了严重危机。

Tik Tok的CEO周受资,在美国国会大厦接受了来自美国50个州众议员的公开质询。

实际上,这并不是一场看乐子的听证会,更像是一场对中国企业充满恶意的批斗会。

为什么美国政府要重提对TikTok的封杀呢?这对中国企业的出海之路有哪些影响呢?

02

在这场接近5个小时的听证会中,有超过50位国会议员向周受资发出了200次提问。

但是,周受资的回答大多持续不了几秒钟就会被打断,要求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

这不是难为人吗?

要知道,在美国,被质询人在听证会上的发言是要负法律责任的。

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来说,不可能仅用“是或否”来回答。

何况这些问题大多充满了敌意和有罪推定。

整场听证会更像是一个走流程的秀场,双方的态度在一开始就十分明确:

周受资代表的Tik Tok把态度摆得很低:

你说我受中国母公司控制,那我把本部放在新加坡,我们的雇员都要有美国籍或者绿卡。

你说我的数据不能放在中国,行,我把数据库放在美国,请美国人监管。

基本上除了命不能给你,别的你说啥就是啥。

但是,从美国议员老爷们的表现来看,这种“卑躬屈膝”的态度并没有被认可:

你说你们的“德州计划”,类似于苹果的“云上贵州”能保证数据安全,我不信!

Tik Tok只要母公司是字节跳动,那就是家中国公司,既然是中国公司,那就是受中国政府控制。

你要为什么,对不起,我不相信中国有私人公司。

在这种“预设立场”和“有罪推定”的大背景下,Tik Tok派出的周受资尽管在各方面都是足够优秀,也仅仅只是能做到在美国公众面前维护Tik Tok“乖巧”的形象,以及为自己赚一波同情分而已。

实际上,拜登政府和议员们已经从这场听证会上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03

议员们想要什么呢?

大家都知道,美国的议员们是选出来的,每个人都代表了一个选区选民们的利益。

这场听证会与其说是捍卫美国利益,不如说是夹带私货,宣传自己的政治理念。

比如这个议员主推中国威胁论,就会说Tik Tok被中国政府控制。

那个议员主打反对非法移民,就会说Tik Tok帮助非法移民偷渡。

另一个议员主打“黑命贵”,就攻击Tik Tok的算法不够照顾黑人。

拜登政府就是寻找各种理由,以封杀为名,让TikTok分拆卖给美国公司,把股权、控制权全部交出来。

为什么这么说?

美国在全世界的霸权主要依靠四根柱子:

军事、金融、传媒、科技。

其中军事差距在逐渐被缩小,金融霸权在疫情以来,已经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银行面临着重大风险,科技现在就是靠制裁和卡脖子这种见不得光的方式来维持优势。

而传媒这个美国传统强项,已经随着视播时代的到来,被短视频、直播这类新的传播媒介所动摇。

Tik Tok,就是动摇美国在媒体领域霸权的那个角色。

截止到目前,Tik Tok在美国的月活已经达到1.5亿,相当于每两个美国人,就有一个人是TikTok的用户。

而且,在年轻人当中,TikTok不管是占有率、还是使用时长都独占鳌头。

这种威力的构建基于两点:

一是基因优势,

短视频、直播相较于图文的理解难度更低,基本上做到了人人可创作,理解无障碍,老外玩的比中国人还勤快,因为老外更不愿意动脑子。

二是技术优势。

Tik Tok脱胎于抖音,更远可以追溯到今日头条。

这么多年来,在国内数以亿计用户的使用数据和训练下,磨练出了字节跳动强大的推荐算法。

这绝不是复制个代码就能模仿的,而是基于数据、算力、算法的全面优势。

Facebook当年就想要抄袭,结果被打还不了手。

如果没有限制,毫无疑问,TikTok会成长为美国未来最大的流量池。

有了这么庞大的流量池能做什么呢?

这一点没有哪家企业能够比中国互联网企业更明白。

对于美国政府来说,巨大的流量以及超强的内容传播能力,意味着舆论权力的归属。

对于企业来讲,那就是巨大的商业利益,以及对商业模式的重新变革。

短视频和直播会深度改写现有营销模式,让无数公司的命运发生变化。

所以,对于美国政府和企业来说,不能把主导权交给TikTok,忠诚不绝对,就等于绝对不忠诚,

但是,“根”在中国的Tik Tok,是没有办法做到两头绝对忠诚的。

04

从更深的角度来说,从Tik Tok这件事上,我们需要关注到一点:

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还要不要出海了?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拆分成两个问题:

一是我们还需不需要出海?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对手越是不让你做什么,就意味着你的方向大概率是正确的。

目前国内的需求仍然在复苏的过程当中,统一大市场的循环打造也仍待时日,一个病人病了三年,想要恢复起来也没有那么快。

企业想要增长,就需要在保障国内业务稳定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去海外找需求。

这一点是毫无质疑的,中国企业需要走出去,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中竞争,而不是一直在国内内卷。

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还能不能出海?

互联网上总有一种为别人辩护的声音。

好像就是你在别人底盘上不守规矩,犯错了接受惩罚也是对的。

但现在的情况是,对方就是想要你的命,不是你跪下就行了。

就像Tik Tok这一次要是在美国选择低头,把美国业务的控制权让出去,很快,欧洲各个国家都会学着美国,让TikTok名存实亡。

其实,在国内互联网长期“内卷”的竞争环境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商业模式上的探索比国外企业走的更远。

不管是Tik Tok,拼多多的海外版temu,还是希音、安克公司,在出海都收获了成效。

国内的商家,即使没能力独自出海,跟着这些大平台出海,大概率也是可以在大哥吃肉的时候,能有一口汤喝的。

05

当然,我们判断Tik Tok的未来,大概率不会那么走到最坏的结局,至少来得不会那么快。

一是美国有非常完备的法律规定,即使政府再不要脸,也得按着法律流程一步步的来。

Tik Tok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纠纷,还得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二是Tik Tok在美国的群众基础已经非常扎实,1.5亿的月活用户,几百万在Tik Tok上讨生活的企业和网红,这些都是“可以团结的力量”。

只要有越来越多的人使用Tik Tok,离不开它,那么,TikTok在下次的听证会上就会拥有更多说话的机会。

所以,对中国企业来说,只要出海的路没有被堵死,就要坚决的往外走。

就像短视频直播、数字化转型一样,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路虽远,行则将至,讲的就是这么个道理。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