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单仁行”公号,订阅“单仁行”公号
从企业家的角度探究商业本质
01
当市场告别了习惯性的增长,我们很多企业家触目所及的,都是无休止的商业竞争。
很多人都在跟我抱怨,今天不是在围绕着“价格”进行内卷,就是围绕着“成本”做极致的压缩,不敢投资,担心扩张,厌烦内卷。
在这样一个增长放缓的背景下,时代真的没有给予创业者们更多的机会了吗?有没有不一样的样本出现?
在内卷市场之下,我们又如何搭上时代的列车进行一场突围?
02
首先,我们来听听单仁牛商董事长,央视凤凰评论员单仁博士的看法。
首先,我想直接表明自己的观点,创业永远有机会。
前几天我去拜访了我们一位老学员,也是我们第十一届中国电子商务十大牛商,广州毕加展览集团的总经理易豪。
从2020年到2023年,因为疫情带来全球展览业的冰封,他们曾经80%来自于展览的业务受到重创。
但毕加展览集团的发展并没有停滞,业务规模基本稳定。
他们基于优势的互联网营销能力,特别是利用在单仁牛商所学习的全域营销能力,快速拓展了企业展厅的业务,包括美丽乡村各种展示需求。
还有一位来自东莞楷诚纸业的同学,在纸张供应市场中细分成了淋膜纸、离型纸业务,2022年营业额做到2亿多,市场覆盖全国各地。
不管是在高速成长的经济发展期,还是在经济低迷甚至经济下行的时代,创业者永远不缺机会,缺的是发现机会的眼光和抓住机会的能力。
西方发达国家近50年的发展已经验证了这一观点,即使在整体市场需求放缓,供需平衡甚至供大于求的市场,仍然有着新的增长机会。
重点来自于三大方面:新技术发展带来的新市场机会,细分市场需求变化带来的市场机会,营销变局带来的营销机会。
首先是技术变化带来的机会:
欧美发达国家从上个世纪70年代就进入了低增长阶段,但70年代中期开始,一直到90年代,计算机的出现,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同时,促进了全球化战略,全球市场的分工合作体系开始形成。
从九十年代到2010年左右,计算机的广泛普及构成了互联网,信息社会,带来了高成长机会。
2010年到2020年,移动互联网兴起,我们快速从3G到4G,又迈向5G,与之相关的各种行业,比如说智能手机、通信行业都得到了非常高的增长,像华为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2020年之后,新能源产业率先突破,产业发生新老替代,像隆基、宁德时代、比亚迪成为新能源产业的领头羊。
2023年,Open AI革命般的人工智能,又给我们的未来打开了一角。
虽然目前微软、谷歌,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仍然处于领先地位,但市场经验告诉我们,最终的赢家并不一定是他们。
其次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创业、创新和企业涅槃成长的机会。
除了技术的变动引发新旧产业的替换,为创业者带来创业机会之外,人口结构变化同样会带来新的机会。
就像中国的养老市场、老年市场,这些以往还没人注重的细分市场,未来一定会成为巨大的赛道。
而且,这些新市场的成功者并不是原先服务的企业,反而是新进入者占领了市场,成为了赢家。
包括由人工智能带来的工业机器人、家用服务机器人,也会成为未来细分市场当中重大的机会。
营销变革带来的机会,主要在于传播技术的升级,以及流量聚合效应带来的机会。
比如曾经从线下到线上的电子商务、搜索电商带来的机会,因为5G落地,短视频直播兴起,社交平台变化所带来的高增长机会。
我们企业在变化当中,就要考虑到自己怎么去抓住这样的机会?
我的发展战略是什么?是成本领先战略,还是差异化战略?
很多企业缺少清晰的战略指导。
什么是成本领先战略?
这种战略往往服务于大众市场,需要同时具备两种能力,一方面是对大基数目标市场深度洞察和细分的能力,另一方面是产品标准化,满足大众需求的能力。
虽然对所有企业来说,都需要控制成本,但作为核心竞争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往往是大品牌、大公司会采用的战略。
那对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特别是创新者,初创企业来说,更需要采用差异化战略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我们也把这种战略叫做细分市场战略。
细分市场战略需要深度研究局部领域,研究特定场景下的特定需求,并且能够提供特定的价值,就像前面提到的楷诚纸业和毕加展览。
当然,对这样的创业者来说,今天越是细分的市场,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用户密度会比较低,拓展客户的效率也会非常低。
要想在细分市场做出规模,就必须加上互联网营销的能力,特别是今天的短视频直播为载体的全域营销能力,才可能把这个战略发挥到极致而来,产生规模化的效果。
03
接下来,资深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的观点。
我和大家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新的机会在哪?
整个2023年从需求方面来看,外部压力较大,需求并不平稳。
从资本市场上看,今年2/3的一级行业都处于下跌走势,增长排名前五的是通信、传媒、计算机、电子和汽车行业。
由于党政国产化、行业国产化的加速,加上美国出口管制措施趋于严格。
增长排名前五的行业,几乎都是以华为技术突破与生态建设走在了国内前列。
未来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化平替趋势,会持续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一大动力。
大家可以从算力、硬件、软件、大模型、应用落地五个角度,关注相关华为生态产业链的机会。
在过去近20年,推动经济除了货币增发、资本投资之外,就是技术创新带来的增长机会。
叠加政策引导,催化了移动互联网、互联网+、云计算等等。
下一个大的机会,可能出现在以人工智能大模型AIGC为核心的科技革命。
细分领域比如说国产化、大数据、汽车智能化,由于政策支持与技术导向也蕴藏产业升级和投资布局机会。
在7月13日,国家网信办联合多个部委公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目前国内首批有八家大模型通过相关备案,包括百度、智谱、百川、字节、商汤、中科院(紫东太初)、MiniMax、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这8个企业的大模型,可以向公众提供服务。
除了问答式交互,大模型还可以赋能更多场景,尤其是我们日常的办公场景。
根据先行者、ChatGPT投资人微软公司的内测使用者反馈,在数据分析、PPT演示、写邮件和文档具备较强的实用性。
在翻译方面,过去需要员工花费5-6天翻译的文件,借助AI可以在5-6个小时内完成,节省高达80%的成本、90%的生产劳动时间。
未来人工智能大模型在产业链上的机会,我们企业家可以多多关注。
现在已经到了年底,我判断2024年宏观经济的主线将是“推动经济持续复苏”为主,明年还会有更多的行业发展政策出台,我们团队也会持续关注,及时跟大家分享。
04
最后,我们看看单仁牛商AI文思子牙的理解。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