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发展布局和房价关系说些观点

2019-10-18   楼市飞说

笔者题记

大南京是十朝古都,传统主城的体量是狭小有限的,土地供应刚性制约是不言而喻的。近期楼市行情依稀“燃情”,来自各种途径多种消息关注者亦多、价格毫厘因地有别,大抵是难以准确判断的。

其实,城市发展好坏,社会经济治理良否与房价水平联系是颇为紧密的。因此,城市发展走向是楼市荣衰的“风向标”,须把脉研判城市未来前景来预判城市发展硬性指标,判断房地产价值几何和升降趋势。本文就南京发展、布局和房价关系细说些观点。

01

优化布局,提供城市骨架支撑

构建大都市区格局,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江北新区、东山(空港)、仙林(汤山)为重点的都市区格局,完善“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

强化区域经济文化、科技创新、金融商务中心地位,以优化综合服务功能和人居环境为重点,提升集聚力和辐射力。高标准建成河西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中心,完善东山、仙林、溧水、高淳副城功能,建设智慧、生态的南部新城和港、产、城融合的空港、海港、高铁枢纽经济区。

将新城和副城发展为疏解主城非核心功能和人口的承载地。加速调整四大片区工业布局,改造下关滨江、铁北、“两桥”、麒麟、燕子矶片区和城中村、危旧房和棚户区改造。

02

把江北新区建成大南京新的增长极

作为落实“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战略的核心载体,推进“三区一平台”建设,优先保护生态环境,着重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保证新区蓝绿空间占比70%以上。

03

大南京应优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以地下综合管廊为重点建立管线入廊管控和有偿使用制度。以江北新区核心区综合管廊二期工程和南部新城9条管廊为试点。

04

不失时机推进都市圈区域融合发展

以规划统筹、政策协调、功能整合、产业结构优化为合作重点,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和长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为优先领域。

宁镇扬以一体化、同城化、融合化为导向,推进高速公路一体化、港口一体化、城际轨道交通一体化、通信一体化,推动产业布局分工协作、产业特色错位塑造、平台载体联动发展。先行推进江宁-句容、仙林-宝华、龙潭-下蜀、六合-仪征等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

05

重视顶层设计,着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准。

构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城市特色空间体系。

突破城市本位,市域范围规划全覆盖,统筹布局开发、生态保护空间和廊道、基础设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面把握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实现从聚集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转变。

实现市域、片区、地段、地块四个层次城市设计全覆盖。加强轴线、主要功能区块、主要景观和建筑物的设计,控制城市轮廓、城市天际线、重要视线、特色地段、关键节点和形态肌理、高度体量、建筑界面、风格色彩、环境景观,力求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彰显“山水城林”历史文化名城风貌。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加强规划实施监督,每年进行城市体检评估,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城市规划主观随意逐步转向法定图则,实现制度管市、制度治理社会经济事务。

06

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导向提升格局层级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走路。体现开放、平等、互动、协作、共享的互联网思维,一切以人民群众整体利益为中心。

打造“四清单、一平台”政务服务体系。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不见面审批、集行政权力运行、部门数据共享、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法制监督、效能监察等功能的开放性政务服务平台和行政权力、政府责任、市场准入负面、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四张清单,“横向到边”覆盖所有权力事项和部门,“纵向到底”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


利用大数据汇聚民意民智。优化城建项目立项、计划和方案。

开拓施工现场信息化监管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网上监管。

依法治理。加快法规废改立,健全严谨、严格、严肃“三严”行政执法责任制。

07

房价与城市发展正向关联

大南京是东南重镇,“南直隶”,理应引起各层、各圈、各界重点关注和深入研讨。我们知道,城市越大、发展越快、人口红利越多、支撑房价因素亦多,事实已经充分证明。凡事正反二方面看,充分就业与房价关系,城市发展与房价关系,大众收入水平与房价关系……

历来是知易行难,评说易,分析、解决、均衡发展不易。要学先贤王阳明“知行合一”,接地气地建设性实践,少点浮躁、不着边际的吆喝口号、讲空道理,多做些意在笔先的细致思索甚是必要。这样就能充满信心,坐看大南京房价起伏,与古老又年青的大南京共同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