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多余的人》|这样的生活是不可以的吗?

2023-07-17     有染

原标题:评·《多余的人》|这样的生活是不可以的吗?

为了增加看戏的体验感,我试图提前阅读戏剧《多余的人》原作,冈察洛夫所著的《奥勃洛莫夫》。当然,以看了两章结束。

这两章塑造了非常强烈鲜明的主角形象:躺在杂乱床上的 奥勃洛莫夫有两件烦心事,一个年迈的男仆,一群无法互相理解的朋友。

他出身没落贵族,属于打起精神还是能靠祖荫庇佑的人,但他放任自己陷在了床上,抛却社会关系,和这间屋子一样积灰。

《多余的人》是上海文化广场推出的首届“以色列戏剧展演”的第一部作品。

与原作一样,都围绕着这个 “脱轨”的人物展开。在文学史上,“多余的人”就是用来指称以奥勃洛莫夫、普希金笔下的叶普盖尼•奥涅金等人。他们受过好的教育、好的出身,却彷徨与失落,在对意义的不自觉追索中成为多余的那个,兀自立在(躺在)棋盘之外。

开场很长一段时间,男主角都直直地躺在地上,舞台上没有过多的道具和布景,其余四位演员在后台间隔坐着。

相比起在舞台上摆一张床,随地躺着使得他的“躺倒”带着放弃和抗拒的意味,而不是舒适的休息。

也因此,比起原作还试图挣扎起床,演员的体态显示着角色的卸力,尤其当朋友尝试将他拽起,奥勃洛莫夫身体自然垂坠着,一种只有靠外力才能拔出困境的状态。

导演选择了红色为主色调,演员服装全身红色,灯光在不同场合照出不同的氛围,色彩成为外化的生命力,也曾有过澎湃的状态,又转眼接近黑色的枯败。

对我来说,演出从观演角度算不上好。

演出的剧本分段很明显,完成度不错,但各处细节都不够,排演形式求新但在当下又不够新,对于文本表现与人物塑造也并未有多少加分——譬如家具集合在一起打造出的移动的家。

一个语言密度如此高的作品,却取消了舞台行动,某些段落变成让观众读自动播放的剧本 (电子台词屏幕)。当然,演员台词非常好,很动人,但这样的形式接近于听广播剧。这是需要在剧目选择,或落地的时候被考虑到的——假设我们没有语言障碍,舞台的“空”会另有其意蕴。

即使如此,看戏途中甚至结束,我依然哭了好久。打动我的不过还是那些普世的情感, 是相似的处境,勾起自身的悲伤与感动

面对躺倒的主角,我想起前段时间看过的新闻:一个女孩坐在沙发上7年,最终死在了那张沙发上。新闻标题耸动地描述:和沙发融为一体的女孩。

女孩的父母是否尝试拯救她?是否曾像奥勃洛莫夫的朋友一样多次、尝试各种方法要将他从生活状态中拔起?还是放任她困于自己的牢笼中。

《多余的人》突出了“拯救”的尝试。

首先是奥勃洛莫夫那位朋友,他的友谊是伟大的。他认为爱可以化解心内的困境,于是带奥尔加进入奥勃洛莫夫的生命。也确实如他所愿,爱情降临了,奥勃洛莫夫短暂地起舞。可终归当爱情化作催促他更新自我的动力时,一切就不一样了。奥勃洛莫夫身上有两种力量在拉扯:为幸福而努力,以及与不幸为伍。他最终放弃了,重新回到了地面。

不过说实话,这样的“必然”的幸福,又让我质疑起爱情本身。它好像可以被计算,被预料。“他们注定相爱”,在过去听来是天生注定的浪漫,现在给我带来我们完全不存在自由的感受。

在奥勃洛莫夫短暂决定争取幸福的那刻,我狠狠感动了。

这些年,许多朋友包括我自己也曾有过摔落在地面,无法起身,或者在愤恨中不愿起身的节点。对于被他们托住,或者我努力去拉住朋友的时刻,总是让我产生幸福感。人与人之间全然信任的链接和无私的帮助,无论是获得还是给予,都会洁净我们的灵魂。

那么接下来就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 这样的生活是不可以的吗?其他人对于奥勃洛莫夫的拯救企图,是一种自以为是吗?

我认为《多余的人》提供的答案是明确的。

在故事的结尾,那位朋友再次来找奥勃洛莫夫。他躺在了开场的位置,并且情况比当时更糟糕——一直照顾他的人已经离开,他的财产被更大程度地骗走,他更长时间地一动不动。

曾经照亮奥勃洛莫夫的奥尔加已经成为这位朋友的太太,可他们两人却共同爱着奥勃洛莫夫,试图帮助他。这样超越的情感是高贵的。我愿意在戏剧中看到。

而在听到奥勃洛莫夫说出自己已经与贫穷地劳作着,对生活不为所动的房东太太在一起,并且有了孩子时,那位朋友放弃了,他知道奥勃洛莫夫做出了一种选择——陷入生活。但奥勃洛莫夫让他带走自己的孩子,而这也泄露了作品的立场——请不要让纯洁的孩子过我这样的生活。 (或许原作就是如此写,但戏剧的沿用也是一种态度)

奥勃洛莫夫一直在追寻幸福,是的。即使这隐藏在他的愤懑、不作为、自我厌弃与放弃之下,我们依然能看到。

最后想说,作品中用中文带领大家冥想,结束后让大家躺到舞台上的尝试虽然会在开始时吸引人的注意力,但总得来说,没有增色。

演出团队和剧院很希望我们去体会“多余的人”在当下的意味,去与现在那些游离的灵魂相类比,做了一些相关的小活动,是很好的尝试,希望所有的剧目都能更认真地被善待。

-剧终-

秦听

普通观众看戏感受

落笔于2023年7月10日上海文化广场观看后

配图为剧照

摄影 郑天然

来自主办方

经授权使用

有染·与美好发生关系

舞 台|艺 文|悦 音|映 像

more:

评·话剧《怀疑》|在心中种下一颗怀疑的种子

评·话剧《威廉与我》|这个舞台永远感激他来过

评·《四张机》|在黑暗中寻找光亮

评·《最后晚餐》现实主义叙事中的悲情之歌

评·话剧《单宁》|只要你不离开,我就不杀你

聊·舞蹈剧场《大饭店》|我,第三次“返屋企”

聊·话剧《代价》| 真实的家庭,深刻的普世性

评·2023静安戏剧谷的三部国际剧目 | 我们的乐园

更多阅读 可点击

张艾嘉 林怀民

佟欣雨 | 丁一滕 | 杨易

史依弘 | 蒋瑞征 | 黄俊达

沈伟 | 杜邦 | 冯英 | 段妮

桑吉加 黎星 张晋浩

大剧场版《枕头人》 | 《倾城之恋》 | 《沉默的真相》

《永不消逝的电波》

乌镇戏剧节

亚洲大厦| 进念二十面体

- 灵 魂 编 辑 部 -

执行编辑:Cheers

校稿:Miss Helen & Lucifer & Vane

责任编辑:Paula & Cheers

主编:许安琪 &阿秋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70a8beb30f40a4a76a1ebc9d7e44fec.html